优秀共产党员风采录:播种“幸福”的人

28.06.2015  12:40

   ——记共和县恰卜恰镇上塔迈村党支部书记力加

  “想改变我们村的落后面貌,必须选一个有头脑,有能力,能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的好当家”,2008年,适逢镇党委对软弱涣散的村“两委”进行整顿,曾任上塔迈村沙尤社社长的力加成为大家热议的“红人”:“力加有本事,把沙尤社搞得那么好”,“他争取了很多群众急盼所需的项目”,“他办事公道,为人实在……”就这样,本来想卸任不再当村干部的力加面对村民的热切期盼,放弃苦心经营的施工队、每年几十万元收入,当上了上塔迈村新一任党支部书记。

  如今七年过去了,上塔迈村人均纯收入翻了两番,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变化,群众称赞力加是为上塔迈村播种“幸福”的人。

  从社长到村党支部书记,官衔变化不大,可是肩上的担子却更重了。

  上塔迈村是一个藏、汉、回、蒙古、土五个民族聚居的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处于城乡接合部的村子,全村351户1440人,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虽已步入21世纪,许多人仍靠家门口的一小块地吃饭。村集体不但没有资产,而且还是个“问题”村:村容脏乱差,干群矛盾多,偷盗赌博斗殴时有发生。

  上任伊始,力加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最突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很快被列入支部会议议题。整治村容村貌,制定村规民约,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一份上塔迈村发展规划很快出现在公示栏里并开始实施。

  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村里掀起了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的热潮。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积极跑项目,争资金,搞规划,一个又一个项目落地生根,25公里的乡村硬化道路、两座横跨河滩的公路大桥让昔日封闭难行的上塔迈村四通八达。

  力加担任村支部书记的第二年,上塔迈村有了一个群众称赞的党支部班子。

  “民族团结是我们最大的本钱,只要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大家一条心,就没有办不了的事。”力加说。

  为了改善村里风气,力加组织开展优秀党团员、优秀村干部、好公婆、好儿媳,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在每年的端午节进行大张旗鼓表彰奖励,并组织传统的射箭、赛马、拔河、棋类比赛和民族歌舞表演。这一天,全村各民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就连外出打工年轻人都会尽量赶回来参加活动,所有60岁以上老人还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村里所有的财务收支、项目进展、工程建设等情况也会在这一天公示。他牵头制定的《上塔迈村村规民约》在全镇各进行推广;各社村民以10户为小组的自我管理模式和村集体资金管理办法高度肯定。

  如今一个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奔小康的风尚正在上塔迈悄然形成。

  76岁的回族老人马如林说,“如今村里各民族村民都已不分你我,就像一家人。”

  2011年底,力加再次高票当选支部书记,这时,他的心里已经埋下了新的梦想——进行土地流转发展生态农业。

  2010年7月,上塔迈村在全县率先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流转,1000亩土地以每亩每年700的价格连续20年整体流转给一家企业,建成高效温室大棚425个,种植反季节樱桃、番茄、黄瓜、草莓等优质品种,村里100多名剩余劳动力也自然成为园区长期农工实现了就业,而更多的村民利用环境优美的庭院开农家乐,从事牛羊育肥、种枸杞,养奶牛。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多元。

  播种“幸福”的计划还远未止步,力加想得更长远。

  守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光靠外出打工毕竟不是长远之计,“我们要抢抓机遇更要自力更生”,“农民的根在土地上”,力加说。在他的规划中,重头还是放在土地上,力争新增农田3000亩,进行土地入股,扩大枸杞种植规模,发展苗木经济,建汽车配件城、矿泉水厂,全面整治河道环境,保护湿地和温泉,发展以观光休闲农业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业……到2020年,基本形成一个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和自主“造血”的发展模式。

  “到那时这里或许可以成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温泉养生度假村,那才是真正的美丽乡村!”力加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杨成德)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