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社会保障网越密 幸福起点越高
青海省首张藏汉双文字社保卡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发放。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民生安全网,也是百姓“安心”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社会保障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惠民政策接续落地,保障待遇持续提高。社会保障紧盯百姓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以智慧服务为抓手,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发展成果,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基础保障:覆盖和待遇双增长
群众的所想所盼,就是青海社会保障工作的着力点和发力点。
这十年,青海社会保障始终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不断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的目标。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我省先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成职工和居民两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跨制度衔接,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率先实现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大病医疗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为托底,医疗互助、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救助等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由此,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建成。
让更多的群众分享红利,才能真正体现出制度和体系的优越性。我省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推进参保扩面,扩大覆盖范围。截至2021年底,全省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脱贫攻坚期间,我省将符合条件的36.5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参保率达到100%。今年,“快递小哥”被优先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范围,这份权益保障可谓及时又实惠。
全省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把最大的实惠稳稳地装进百姓的钱袋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连续10年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月人均养老金从2012年的1906元提高到2021年的3749元;8次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基础养老金从每人每月55元提高至185元,比国家规定标准高92元;连续10次调整提高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工伤职工待遇稳步提高;先后4次调整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由月平均730元提高到1530元。今年,我省再次调整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30元。
同时,我省积极落实社会保险费“减免缓返”政策,为企业减免养老保险费28亿元;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累计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16.3亿元。
一个个稳步增长提高的数字,带给青海老百姓的正是幸福生活的底气。
服务保障:精细和效率双提升
“以前单位办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3个险种的人员增减需要分别去3个窗口,有增有减就需要排6次队,增减人员多的,可能半天都办不完。现在,三险合一,一个窗口就可以办理,同时实现线上办理,单位只需要在线上提交即可,无人员增减的企事业单位3秒钟就可以完成申报。”
这段描述是我省社会保障事业推进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国家“放管服”改革的总体要求,我省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
全省深入推进“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推动养老保险经办业务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开展“一网通办”,网上生存认证,不见面服务等,跨省转移接续实现网上申请、线下经办、终端反馈,省内转移接续实现“简单办、提速办”。已实现87项“一网通办”事项、5项“打包办”事项、28项“跨省通办”事项、53个“快办”事项线上运行,办理速度普遍提高50%以上。“一网通办”让社保经办服务发生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转变,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令人欣喜的是,全省县级以上经办机构网上可办率达到100%,让社保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有温度。
网上经办虽然带来了众多便利,可对于老年人来说却“有点难”。人社部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平稳高效推进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各经办机构特意保留了老年人“绿色”通道,为老年群体提供贴心、暖心的服务。
服务要在高效上下功夫,更要在精细上做出彩。我省人社部门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两条腿”走路,通过设置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引导、设置藏汉双语引导员等措施,切实为老年人提供贴心服务。同时,为解决省内高龄、失能、空巢老人的“认证难”问题,人社部门成立5支小分队,上门协助80周岁以上高龄、空巢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使用“青海人社通”App进行资格认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受到了老人们的频频点赞。
高效的网上办,贴心的窗口办、上门办……一系列社会保障服务把更多的便利和暖心带给群众。
兜底保障:精准和扎实双提质
兜底线、固基础、强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全面推进,兜底性保障工作成效明显,各类民政救助保障标准调整提高,低收入人口实现动态监测,全省兜底保障为困难群众带去了安心、舒心和更多的安全感。
全省民政部门切实把握基本民生保障落脚点,织牢托底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投入各类民政救助补助资金272.31亿元,切实发挥兜底保障职能。
十年来,全省兜底保障更加扎实。着力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实时掌握低收入家庭人口、收入、财产变化以及刚性支出情况,对生活有困难的家庭主动做好协助申请,确保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应保尽保,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连续三年提升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在全国率先将重病、重残、困难家庭等困境儿童纳入生活补贴范围。持续提升救助管理服务水平,投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2.479亿元,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1.38亿元。
保障有力度,服务有温度。大力拓展提升基本社会服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是全省民政人的奋斗目标。十年来,我省各地区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开展养老服务新模式,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实际效果显著的养老服务方式和经验。全省扎实推进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受益老年人超过150万人次,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家政公司120多家。组织实施22个救助站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儿童福利机构32个,村(社区)“儿童之家”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曾经,社保阳光是无数人心上的愿景;今天,这束光已经暖暖地照进了现实,越照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