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月饼,那抹“舌尖上的乡愁”

19.09.2018  09:33

  青海新闻网讯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将至,大街小巷的空气中也弥漫着浓浓的月饼香气。其中,不少现做的传统手工月饼供不应求,这些凝聚着民俗记忆的手工月饼,饱含着浓浓的亲情和独特的“家乡味道”。

  在海东市平安区平安大道附近,“小唐月饼”面点店颇有名气。

  9月18日一大早,经营面店的唐兴全便带着几名员工将连夜做好的传统平安大月饼装车运送到平安区广场,原来这里正在开展喜迎中秋佳节的各类文化活动,唐兴全家的传统月饼则被摆进了传统美食的展柜上。

  只见一笼笼图案精美,色彩绚丽的平安大月饼刚摆上台面,便吸引来了不少群众争相购买,“这个大月饼做的真好看,有几种口味啊?”“这么大个月饼得有二三十斤重吧?”“这样的月饼吃着才有过节的味道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人让唐师傅赶紧切块称斤,准备付钱,有的人则细细品尝着这传统手工月饼的“乡土味”,还有些年轻人用手机拍照,说要发在“朋友圈”里“晒一晒”。不一会儿工夫,唐兴全和他的员工便卖空了八九个大蒸笼,忙得是不亦乐乎。

  “小唐月饼”属个体经营,今年30多岁家住平安区三合镇寺台村的村民唐兴全和妻子经营着这家小店。“我们家加工手工月饼已经有六七年了,附近的群众都喜欢来买我们的月饼,区里也有很多零售商来这里拿货,去年中秋节期间我们就销售了3000多斤,纯利达到4万多元。”说起自家制作的月饼,唐兴全显得十分自豪,介绍起月饼的制作过程,更是头头是道:“在我们农村,传统蒸笼月饼制作工序基本上差不多,就是用香豆、红曲、姜黄等,分别研细作为‘色素’。将上等面粉发酵后,揉好擀开,上面涂上一层清油,撒上一种‘色素’,用手摊匀,把它卷起来,揉成圆块,如此反复3-5次,逐层加进,再把提前用面做好的花、鱼、小蛇等各种图案小面花贴到月饼表面,有时还加红糖之类的糖粉,可以分别做成咸味和甜味,这些复杂的程序完工后,就放入笼屉开始上锅蒸。蒸好后当你切开月饼时会看到十层八层的红色、绿色、黄色……香味扑面而来。”

  唐兴全说他们家的月饼之所以受到客人的喜爱,是因为他们选用的材料都是新鲜,纯天然无污染的,有精面粉、精制白糖、芝麻等十几种配料,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和色素,没有太多奇招异式,始终秉承传统手工月饼技艺,现做现卖,便宜又好吃。他们在中秋前二十多天便开始制作月饼,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在活动现场的平安区旅游局工作人员祁宏民告诉记者,平安大月饼作为青海平安地区著名的美食,其名称沿用了本地地名,而“平安”二字吉祥的寓意非常切合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美好的愿望,加上平安月饼圆形的外形代表了团圆之意,如今,大月饼已经成为平安及其周边地区民众探亲访友食用和赠送的美食之一。

  作为土生土长的平安人,谈起中秋节,祁宏民更是津津乐道:“我们家乡过中秋时,有些妇女会在大月饼中心做一蟠桃图案,然后担制一条鳞甲斑斑的长蛇,从左盘卧起来,蛇头对蟠桃,通过献月,祈求生一个福寿双全的儿子;有些妇女,在月饼中心捏塑一个寿字,周围作五朵艳花图案,象征着‘五福捧寿’;有些妇女则精心加工成松、竹、梅三种植物图案,均匀分布在大月饼面上,就像一幅精致的油画……当傍晚降临的时候,摆上月饼、瓜果,一家老小静静地等待月亮升起,然后,一家人吃“团圆果”、“团圆瓜”和月饼,八月十五,也正值丰收季节,还会常常有几家人做上各种菜肴一起欢度节日。

  正当记者沉浸于一幅阖家欢乐过中秋的祥和图景时,身旁一位群众不禁感慨道:“这是我们西北传统文化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母亲的味道,难得在平安能够再次回味。”刚从外地赶回西宁与家人过中秋节的赵俊在路过平安时,也来凑了个热闹。“我很久没有见过和吃过这种月饼了!”赵俊说,看到这些月饼勾起了他儿时的回忆。

  “这些传统老式月饼是纯手工制作出来的,保持了月饼的原始风味,让人觉得又回到了从前。”一位拿到新鲜出炉的月饼的中年妇女高兴地说。

  记者看到,与往年人们追求奢华的包装不同,如今消费者在中秋节品尝月饼更倾向于节日所蕴含的传统寓意。在很多群众眼中,手工传统月饼不仅是美味可口的糕点,更传达着浓浓的“乡情”和文化意蕴。

  唐兴全趁着有点闲工夫,和记者聊了起来:“以前,村里条件不好,生活困难,我常年在外务工,每到中秋节就特别想家。如今可好了,村子变得越来越美了,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我用多年务工的积蓄在离家不远的县城开起了这家面点店,不仅钱挣得多,还能和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了。”

青海大月饼蒸出好日子
  青海新闻网讯 中秋节前一天,Qhnews.Com
“开花”大月饼花满中秋
  青海新闻网讯 中秋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Qhnews.Com
今年月饼走“亲民路线”
  青海新闻网讯 中秋节将至,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