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转型遭遇危机 柯达或成前车之鉴
伴随着智能手机拍照功能的不断提升,相机巨头佳能也被迫走上转型之路。近日,佳能正式宣布以6655亿日元(约合59亿美元)的总价收购东芝旗下的医疗设备部门,意在摆脱对相机和复合机业务的依赖性,而创纪录的天价收购也被业内看做是佳能转型的无奈之举。有关专家认为,佳能对中国等海外市场依赖性太强,转型之路一旦走错,很可能会重蹈柯达转型的覆辙。
收购价格被指过高
上周四,佳能与东芝正式对外宣布,佳能以6655亿日元(约合59亿美元)的总价收购东芝旗下的医疗设备部门,这一收购价格也创下了此前佳能历史新高。
谈及将近60亿美元的收购,业内则普遍认为,佳能有点“冤大头”的角色。麦格理证券公司的一位分析师曾表示,如果佳能的报价真的超过了62亿美元,这将是东芝的一个利好消息,在他看来,东芝这一资产仅能卖出35亿美元左右的价格。日本一位证券分析师也表示,近60亿美元的报价有点过高。
至于收购东芝医疗的原因,未来将如何整合?佳能中国负责公关品牌相关负责人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目前佳能中国方面并没有收到总部的任何相关资料,另外因为涉及公司一些规定和法律方面,中国区方面也无权做出回应。
但也有业内专家分析,佳能高价收购东芝医疗意在中国未来的巨大市场。据英国调查公司Espicom推测,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到2017年将达到33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像佳能竞争对手奥林巴斯在亚太地区的医疗事业销售额,中国就贡献了一半。
中国不再是“救命稻草”
对于佳能来说,中国无疑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在遭遇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佳能2009年集团销售额曾同比下降21.6%。重新上任的佳能集团社长御手洗富士夫把中国市场看做自己的“救命稻草”,并借助着当时中国高速增长的数码相机市场,而取得了业绩上的增长奇迹。
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从上世纪70年代末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中国一共有五个工厂。
2015年以来,全球经济再次陷入衰退,日企在中国也陷入了大撤退的尴尬处境。有关佳能退出中国的传言也不断传出。对于上述敏感问题,佳能中国负责公关品牌相关负责人仍没有正面回答。但去年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小川一登曾回应“佳能五个工厂无论哪一个都绝对不会从中国撤出”。
尽管佳能坚守中国市场,但佳能数码相机及复合机业务两大支柱业务目前均面临着市场增长放缓的苦恼。佳能对这两项业务的销售额依赖性高达90%左右,同时佳能80%的营收来自于海外业务,对中国等海外市场也有严重的依赖性。佳能集团1月发布的财报显示,在过去的2015年佳能集团净利润为2202.1亿日元,同比下跌13.6%,低于市场预期。而佳能预计2016年的市场将更加严峻。
谈及当下佳能的局面。业内专家指出,主要是与近年来智能手机发展有关,智能手机的拍照和视频摄录功能越来越强大,导致数码相机成为一个夕阳产业,而数码单反相机,仍是一部分摄影爱好者的小众市场。这对于以相机为核心主业的佳能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
“中国是智能手机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随着国内电子企业不断攻城略地,佳能所擅长的复印机、打印机等市场也必然会迎来强劲的对手。中国恐怕很难再次成为佳能的救命稻草。”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专家委员洪仕斌表示。
柯达或成前车之鉴
佳能近年来也一直在寻求转型,希望增加更多的高利润非相机业务。去年,佳能就斥资28亿美元,收购了瑞典网络视频监控厂商Axis公司,进军监控摄像头领域。
接管东芝医疗是不得不迈的另一步,尽管方向上向医疗设备领域迈进没有问题,但对于佳能来说,以高达60亿美元的价格来收购东芝医疗,却并不被业内专家所看好。原因在于天价收购的东芝医疗,未必能给佳能的转型提供强劲动力。
据了解,从全球范围来看,东芝在医疗器械领域并不算巨头。数据显示,在2014年全球医疗器械企业40强排名中,按照销售额排名显示,强生公司以287亿美元排名第一,通用电气、美敦力、西门子排名第二到第四位,销售额在170亿-200亿美元之间,而东芝仅以39亿美元销售额排名第22位。
如今无论从技术积淀还是生产线来说,佳能等相机厂商的绝对优势地位短期内仍难以改变,但在移动互联网冲击下,其转型之路也箭在弦上。像佳能在中国市场就开始逐渐布局三四级市场,并在天猫设立了旗舰店,采取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销售战略。
洪仕斌认为,尽管守着一定规模的专业摄影业务和摄影爱好者过活,凭借高利润的单反相机和镜头,佳能也能持续过着舒服日子,但当年柯达正是贪恋胶片市场的高利润,安于现状,错失了转型的良机。“尽管对于转型中的佳能来说还有很多路可以选择,但一旦走错,佳能也难免会走上东芝、夏普等老牌电子企业衰落的老路。”洪仕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