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保护生态没有辛苦不辛苦,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我们感受到了国家的关心和关注,守护三江源,我们义不容辞!”
2016年8月23日,两个视频连线,让千里之外的三江源干部群众,深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心。
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大屏幕,连线接通了黄河源头鄂陵湖—扎陵湖观测点与澜沧江昂赛大峡谷观测点。
道一声“总书记好!”一袭古朴藏袍,一句“扎西德勒”,一个深深鞠躬,一张张质朴笑脸。果洛藏族自治州农牧局副局长魏吉全同其余10名视频连线的三江源干部群众,至今心潮澎湃,百感交集。
魏吉全感言:“与总书记视频连线时,心中既感慨又感动。我感受到了总书记对青海生态环境的重视以及对三江源地区生态和人民生活的关注。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今后,我们将牢记嘱托,从利用生态变为保护生态,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贡献。”
更登尖措是玛多县扎陵湖乡尕泽村一名80后牧民,通过申请、审核、上报、公示之后,8月18日,更登尖措正式成为了生态管护员中的一员。从那一天起,挂着草原生态管护证,戴着印有“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红色袖章,骑着自家摩托车在网格化管理图中“归他管辖”的草原巡护成了他最骄傲的事情。
“牧民靠的是牛羊,牛羊靠的是草原。”更登尖措说,2003年以前,他家有3333公顷草场,养着130头牦牛和500只羊。“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富裕,但只是暂时的,因为草原在退化。”此后的十三年中,更登尖措在我省实施的天然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等一系列政策下,将自家草原缩减到了现在的1333公顷,剩余的50头牦牛也“加入”到了合作社。
“现在每年能收入6万元,草原奖补3万元、合作社分红1.5万元,加上生态管护员每月1800元的工资,足够我们一家三口人一年的开销。”更登尖措说。
“与总书记的视频是我今生最难忘的一件事,我以后会更加尽职尽责完成好保护生态的重大任务,绝不辜负习总书记的嘱托,做一名合格的管护员。”这是玛多县扎陵湖乡擦泽村生态管护员索索的心里话。
视频连线中,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县委书记、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才旦周还向总书记讲述了当地牧民自发救助受伤雪豹的故事。
今年4月,本报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采访报道组深入杂多县“雪豹之乡”昂赛乡采访时,救助雪豹故事的主人公——牧人俄松就坐在笔者身旁,将救助受伤小雪豹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昂赛乡党委书记扎西东周曾说:“雪豹、棕熊等野生动物下山觅食是常有的事,棕熊不知毁了多少牧民的‘冬窝子’,一只雪豹曾在3天内吃掉牧民家7头牦牛,还有金钱豹下山吃了马,但是老百姓没有怨言。”
不仅没有报复,昂赛乡青年牧民还自发组成巡山队,每周进山巡逻。
十几年间,俄松已经记不得救助了多少只野生动物了。在杂多县,在玉树州,在三江源地区,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命遵循早已根植于每个人心中,这一片和谐净土,每个人都是“牧人俄松”。
如今的昂赛,已是野生动物世代繁衍的世外桃源。
从“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的认知在悄然转变。青海省委、省政府深谙,只有让公众自发地成为家园的保护者,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事半功倍,才可持续。
自2011年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以来,全省有75.25万户农牧民享受了补奖政策。
为巩固草原补奖政策成果,青海在全国率先设置了草原生态管护员公益性岗位,在三江源地区每2000公顷设置1名草原管护员。按照中央精准脱贫和《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要求,今年以来,我省创新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在原有2554个林地、湿地单一生态管护岗位基础上,在园区的4个县安排试点村新设一批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新设生态管护员已于9月1日全部上岗。(张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