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三江源生态保护行:隆宝滩:守望黑颈鹤的人
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省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湿地之一,保护区所在地隆宝滩也被誉为“黑颈鹤之乡”。9月13日清晨,初秋的隆宝滩吹着一丝丝冷风,保护区工作人员穿着薄棉衣开始一天的巡护工作。
31年黑颈鹤增加了近10倍
“看,黑颈鹤!”普布用手指着1公里外远处湿地数了起来,“有5只,前面两只是爸爸和妈妈,后面的3只是宝宝。”
普布是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副站长,他说,去年来这里度假的黑颈鹤有216只,今年估计要超过这个数字。
1984年,隆宝自然保护区创建。当时调查统计发现,黑颈鹤数量为22只。如今,31年过去了,前往保护区度假的黑颈鹤数量增加了将近10倍,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来保护区度假的黑颈鹤数量达216只。
成为黑颈鹤最大的栖息地后,让这些鸟儿在这里安全度假成为隆宝人工作和生活的重点。
2014年11月的一个下午,隆宝镇措美村三社的牧民布群,放牧时发现一只高1.3米左右的黑颈鹤助跑十几米后,最终还是没能飞起来。
追了几百米后,布群最终将黑颈鹤抱在了怀里,它的右侧翅膀受伤了。布群将黑颈鹤带回家疗伤后联系了保护站,后来在普布的建议下,布群将黑颈鹤养在家中。
10个多月后,黑颈鹤身体完全康复。前几天,布群让这只黑颈鹤重新回归了自然。
“牧民主动保护黑颈鹤的故事太多了。”普布说。在保护站工作的30多年里,最让他高兴的事情是,随着生态保护意识增强,保护区周边的牧民开始主动参与隆宝滩黑颈鹤的保护管理工作。
鸟类越来越多
“那些不断移动的白点,就是白鹭。”普布的同事班久指着隆宝滩里六七处白色的移动物说。
也就是这几天,普布和同事们有了新的发现,又有四种陌生的鸟儿在保护区内飞翔、踱步,目前还不知道它们是谁,来自哪里。
如今,到隆宝滩度假的鸟类数量与种类逐步增加,斑头雁从原来的几百只达到了现在的一万多只,黑鹳、赤麻鸭、白鹭和其他鸟类的资源数量也有了明显增长。
大多数候鸟从4月底冰雪消融开始迁徙到保护区,9月底至10月上旬湖面封冻时迁走,但也有部分鸟在更晚的时候才迁走。这些候鸟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这些候鸟在隆宝滩度假的时间长达5至6个月,如何保证它们的安全,一直困扰着保护站的所有工作人员。
在普布和班久看来,保护好这些鸟类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保护区内的牧民自觉参与到保护管理工作中来。
2014年,在保护区周边牧民的支持下,9位喜欢生态保护的巡护员加入了保护队伍。这样一来,这9位分布在保护区周边不同位置的巡护员都有各自的管辖范围,也增强了保护区内的监测管护能力。
黑颈鹤是伙伴是家人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鸟类选择来保护区度假呢?普布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保护站的人为让黑颈鹤在此繁衍,是和黑颈鹤住在一起的。
保护站里,巡护员日常都在自己的辖区内负责巡护,每天在保护站里值班的,除了普布之外还有一个人,就是班久。
普布说,每年5月中旬至7月初,是候鸟们忙着产蛋、哺育小黑颈鹤的时期。这段时间里,时常有雪豹、狼、狐狸等食肉动物出没,它们是黑颈鹤的天敌,这两个多月也是黑颈鹤最需要保护的时期。
为了保护黑颈鹤的生活不受影响,每年的这个时节,普布和班久就会在保护站往南约一公里的隆宝湖内的小岛上搭个临时帐篷,每天夜里都和黑颈鹤住在同一片水域里。
虽说只有1公里,通常他俩要花1至2个小时才能走过这片湿地,安全到达小岛。所以在五六月份,每天傍晚天黑之前的一个小时,在保护站南边的滩地上,总能看到一个用手高高举着衣服的男子慢慢穿越湿地的身影,有时候一不小心,全身都会陷在淤泥里,衣服上都是泥。
普布说,隆宝滩就是他的第二个家,保护区内的黑颈鹤是他的伙伴,甚至是家人。30多年来,普布呆在隆宝湖的时间胜过呆在家里的时间,守望黑颈鹤的时间胜过陪伴家人孩子。
上个月,普布让同事帮他去家里带几件换洗衣服。同事到了普布家,普布的妻子说:“把所有衣服都拿走,让他以后别回家了。”普布的同事们说,普布太忙了,他一般两三个月回一次家,难怪他的妻子会这么说。
为什么能坚持30多年做这样一件事情呢?普布说:“我年轻的时候在隆宝滩里看到的黑颈鹤只有那么几只,经过保护区同事们不断努力,今年来隆宝滩度假的黑颈鹤有200多只,30多年的付出是有回报的。我希望我的儿子、孙子能看到更多的黑颈鹤。为了保护这片湿地,我愿意一直做下去。”
随着天气逐渐变冷,绿茵茵的隆宝滩慢慢变成金黄色。10月,大部分黑颈鹤将会离开隆宝滩,迁徙到南方。这段时间,他们依然会在隆宝滩展开巡护、观察,只希望越来越多的候鸟来隆宝滩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