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食以安为先

25.02.2016  03:57

  青海新闻网讯 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健康,而且与社会的文明进步、建立公共卫生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紧密的联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期望值亦随之增高。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必然要求。畜产品生产和消费,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生产者。如果畜产品质量安全缺乏保障,不仅会损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危及畜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影响农牧民增收。

  近年来,频发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给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及媒体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提高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提高畜产品质量、保障市场有效供给、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质量安全意识的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数量上安全,确保畜产品充足供应,又要质量上安全,确保食用畜产品优质放心,安全可靠。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实目标责任,通过开展专项整治,推进了各项监管措施的落实。强化了畜牧业生产投入品的监管,建立、完善了市场准入制度,追溯体系也在进一步建立和强化。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但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畜产品质量安全又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深刻理解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科学看待现阶段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开拓思维,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

  要加大投入,完善手段。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金需求,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及时更新检测设备和技术,提高检测能力。

  要通过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职能,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明确职责,充实力量,着力提升监督执法能力;加强日常监管,规范执法监督。将监管责任落实到基层,从源头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要完善监测体系,大力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行业标准的要求,以基层为建设单位,将畜产品检测工作日常化、制度化、基层化,扩大畜产品检测面和数量,使问题产品不能进入流通环节,从而提升市场销售的畜产品质量,实现畜产品优质优价,规范畜产品市场秩序。

  要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提高畜产品质量水平。标准化生产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保障,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是提高畜产品质量水平的关键。对规模养殖场投入品的使用进行规范,加强规模养殖场的档案建设,发现畜产品不安全因素,可以追踪溯源,寻找出关键点的控制;还要加强污染控制,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要强化宣传工作,提高公民安全意识。通过宣传,形成一个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外部环境,形成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执法环境,使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利用全社会的力量依法自觉搞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