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信任文化 形成工作合力 ——四论着力处理好环保工作中的四个关系
本报评论员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日前召开的2015年全国环保厅局长研讨班座谈会上强调,要着力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他指出,要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明晰各级事权,加强上下协调,建立信任文化,形成工作合力,为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实现公众的期盼共同奋斗。
建立信任文化是当前做好环保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信任是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一个系统干事创业的前提。只有上下、左右相互信任,才能凝心聚力,攻坚克难。30多年来,随着环保事业不断发展,我国环保机构日趋完善,队伍日益壮大;同时,任务更加繁重,工作更加复杂,挑战更加巨大。面对新形势新局面,全国环保系统上下同心、真诚互信,十分重要。信任是齐心攻坚的基础,是取得胜利的保障。多年来,在主要污染物减排、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及一些重大治污攻坚战中,中央和地方环保部门通力合作,紧密配合,携手共进,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当前中央和地方环保部门以及地方各级环保部门之间,在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事权不明确,职责不清晰,工作部署不合理,思想认识不到位,信息不透明,沟通不通畅,协调不得力,政策制度不衔接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由此在工作中产生了一些误会,造成了一些理解障碍,影响了上下、左右之间的信任关系。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严峻,新常态下环保部门面临的压力增大,任务更加繁重,中央和地方必须理顺关系,加强合作,增强互信,共同应对挑战。
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各级事权,明晰职责划分,通过建立制度互信,营造信任文化。目前,我国环保体制机制仍不够完善,中央与地方环保部门之间有关事权的划分在科学、合理、明确等方面仍有不足。事权划分上如果存在问题,往往易导致管理中的越俎代庖、工作中的左右为难,不仅在无形中影响了互信,也掣肘了工作推进,降低了工作效率。对此,需要通过改革加以解决,要明晰事权,厘清职责边界。在减政放权的大背景下,从中央到省市,环评审批权正在逐级下放,与此同时,各级环境监测事权正在上收。这些是推进环境管理改革、完善环保体制机制的有力举措,有利于明确中央和地方环境事权,分清各级职责,大力推动工作开展。对此,各级环保部门要予以大力支持,全力推进。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和方法,按照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的要求,明确职责。
要进一步完善政策设计方法,使政策制定既能贯彻总体部署要求,又能充分考虑地方实际,通过建立政策互信,营造信任文化。要进一步增强政策制定的连贯性、延续性,消除目前一些政策、文件互相不协调、不衔接甚至互相矛盾的问题。要积极指导地方实践,深入了解地方在贯彻落实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解决措施和办法,及时帮助地方化解困难。政策制定要进一步接地气,通过调研等方式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多听取地方的建议和意见,吸收各地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地方环保部门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要积极向中央反馈信息,反映问题、情况,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为中央决策提供依据,使政策制定更为科学、合理。要积极落实中央政策和工作部署,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能被动地应付、等待,而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创新思路,切实推动中央环境政策和环保要求落实到位。我国东中西部情况各异,各地在贯彻落实中央政策文件时可能会遇到不同困难和问题,需要以创新的方法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只有互相信任、互动交流,才能形成上下同心、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要加强上下协调和沟通,增进理解,形成合力,通过建立协作互信,营造信任文化。信任是合作之基。对于环保系统而言,信任文化来自于多方面,既有中央与地方环保部门的上下信任,也有各地环保部门的左右信任,还有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信任。这其中,最核心的,还是中央与地方环保部门之间的信任问题。毋庸讳言,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在环保系统内部,中央与地方在信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一些工作中没有形成应有的合力。这种局面急需打破。当前,面对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全国环保系统急需建立信任文化,上下级之间充分信任,相互支持,通力合作。特别是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基层环境监管遇到了新问题和新困难,中央要坚决支持基层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当基层部门在执法监管中受到不公平待遇时,中央要为基层部门撑腰,及时给予支持,协助其解决执法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
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环保部门,均在同一条战线上,从事着环境保护这项共同的伟大事业,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环境权益,让人们享有更多的蓝天白天、绿地碧水。这是建设信任文化最坚实的基础。当前,中央和地方环保部门要围绕共同的目标,建立信任文化,进一步凝心聚力、相互配合、相互支撑,为推进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