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无缝对接公共就业创业服务

16.01.2019  13:11

  “注册登陆之后,点开这里就可以查询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信息。你看,还可以从这里看到招聘会的相关信息,用手机了解这些,真的很方便!”在西宁市城北区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一楼就业社保服务大厅2号窗口,工作人员刘雅琦一边帮市民刘长海用他的手机下载“青海人社通”应用软件(APP)一边介绍软件中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深化“互联网+人社服务”,青海省就业服务局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努力探索“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新模式,不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方便群众办事,通过简化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信息普惠打造 “智慧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向公共服务领域渗透、融合,并极大地改变着服务的供给内容、供给方式和供给结构。许多地方和部门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公共服务进行了人性化设计创新,用网络将服务与群众联在一起,给群众带来的服务体验远远超过了传统服务方式。

  当前,信息公开和服务只有做到无缝对接,才能真正让群众少跑腿、少烦心、多顺心。“青海人社通”APP实现了人社服务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一号申请、一次登陆、一网办理”,变“群众跑腿”为“掌上办事和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群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服务。

  “过去,我们社区的居民要办理一个《就业创业证》,从开始申请、审核、拿证最长的需要22个工作日。现在,有了‘青海人社通’,居民就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完成这些操作,等待审核通过后,窗口工作人员会通知申请人拿原件前来社区窗口核准填报信息,通过后直接拿证,最快的1至2天就能拿证,大大缩短了时间,办事效率也提高了,真是便民服务的工程。”西宁市城北区朝阳社区的就业工作人员李生存欣慰地说。

  “青海人社通”APP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恰是我省打破信息共享壁垒,支撑“放管服”改革的一次大道至简的砥砺探索和便民利企的创新实践。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现全省已分三个阶段建立统一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形成网上服务、掌上服务、自助服务、基层服务等全网联动、资源共享、形式多样、服务协同、安全高效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人社领域各类就业创业业务的网上协同办理。

  2018年,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确立了“互联网+就业”信息系统建设,该项目将遵循“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急用先行”的实施策略逐步推进项目实施:从6月底,开始升级、改造“青海省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并建立了业务协同机制;到9月底,建成了本省就业创业补助资金审核监管系统、“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系统、以及服务效能考核管理系统和大数据统计分析、决策系统。

   疏解堵点问题 为民服务升级“标准配置”

  “2018年,省人社部门紧紧围绕人民群众诉求,面向各类服务人群,构建人人参与、人人享有、人人获益、人人便利的人社服务格局,推进人社服务线上线下融合,优化简化办事流程,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着力整改和解决了群众就业创业等相关领域的堵点问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青海省就业服务局局长黄亚军由衷地说。

  群众不知道服务事项怎么办?去哪里办?该准备哪些申请材料?群众来回跑腿,浪费了人力物力,造成群众办理服务事项不能一次办结和不能网上办理的问题情况成为就业创业业务办理的堵点痛点。

  根据“百项群众堵点疏解任务”有关就业创业领域的问题中,涉及我省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堵点事项为“不能网上申办《就业创业证》和服务办事大厅缺少服务清单,办事流程不够清晰”的两项任务。青海省就业服务局全面深入调研,梳理有关政策措施,认真组织问题整改,并制定出了实施方案。

  据介绍,我省人社部门充分利用“金保工程”已建的各类信息系统,实现全省就业、社保等系统的数据整合、比对、共享和互联互通。并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进行共享及公共服务应用,实现与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构筑了统一的网上服务办事大厅,凡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服务事项,全面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提供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网上实时查询服务,做到“应上尽上、全程办理”。

  统一线上服务出口,拓展网上服务办事大厅、APP、微信、短信、自助一体机和12333咨询电话等服务渠道,实现“单点登录、全网通办”,与实体大厅服务联动。

  与此同时,针对就业创业办事流程不够清晰的堵点问题。省就业服务局建立了统一、规范、适用的全省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事项库,形成的全省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网上办理标准化流程,已公示在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门户网站“网上办事大厅”栏目。

  同时,我省各级公共服务机构通过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微信公众平台、QQ群、LED电子显示屏、报纸等宣传平台,将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办理流程及就业创业网上办理进行了积极宣传,覆盖各类人群,促进就业创业业务办理的便捷、快速、有效。群众在网上可查询到各类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事项的“法律政策依据、受理范围及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以及办理部门的联系方式”,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节约时间、减少证明材料的同时,使群众更加清晰、明确的了解如何办理相关就业创业服务事项。

  目前,我省各项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事项经办为群众平均每人每次减少申请材料2份、减少经办时间2个工作日。

   协同联办 推出“全省通办”

  长期以来,我省各地就业业务相关数据的信息化应用程度不够,基层业务经办人员匮乏致使基础信息采集难度较大,导致数据质量不高、覆盖面不够,难以做出准确的就业统计分析和研判。

  同时,全省的人社数据库分库建立,缺乏人社系统业务协同机制,造成各数据库的信息无法共享比对,就业信息数据准确性和涵盖要素有限,协同办理业务难度大,业务经办功能有限。这就使得一些就业信息系统只能实现对就业管理服务对象的实名制信息管理,无法满足就业创业资金监管、业务协同、网上服务、大数据分析决策等新业务的开展。

  为此,我省于2018年分阶段构建了全省统一、线上线下一体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就业创业服务管理工作全程信息化。以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共就业服务可实现多渠道、全方位、高效率、人性化,建立“互联网+就业”信息系统。

  “过去,省城居民办理就业、创业的业务,都要去各自所属的辖区来来回回跑上好几趟。造成有些地方、区域信息不对称,数据库基础信息获取途径有限,数据动态更新难度大。如今,我省通过‘互联网+就业’信息系统建设让我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全省通办’变成现实。”省就业服务局办公室主任黄海深有感触地说。

  据黄海介绍,我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系统包括6个建设内容:升级改造就业创业业务经办管理系统、就业创业补助资金审核监管系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系统、服务效能考核管理系统、就业创业大数据分析系统和人社应用支撑平台系统。

  通过系统的改造、升级,我省人社系统以强有力的信息化建设打破了原来的区域限制,推进了省、市(州)、县(区)和西宁市所辖社区、街道五级经办联通;打破业务壁垒,推进就业创业、社保、劳动关系、人事人才四大业务板块联通,逐步实现区域一体化、业务一体化和经办一体化,实现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异地领取待遇,实现就业失业登记、社会保险登记、劳动用工备案协同共享。

  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基于我省就业创业信息大数据库的构建,实现对就业创业管理、失业管理、补助资金管理、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就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等主要信息的全面监测。现已建立人社内部就业数据与机关事业、企业养老、省直和部分市州医疗保险部分社保数据的业务协同,下一步将加快与工商、民政、残联等外部业务数据的协同,建立起支撑“一网、一门、一次”人社网上政务服务大数据协同库,构建全省统一的网上办事公共服务平台。

  不仅如此,通过大数据,我省进一步完善了人社各业务领域经办业务运行及变化等情况的大数据分析,对就业失业情况进行监测预警,为业务部门决策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依据。(宋翠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