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植入”,制造业变局可待
仅凭6台服务器就可以掌控整个公司包括苏州研发中心及广州销售中心的物料、营销、生产、电子商务等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数字化车间,全自动的机械手上下不停地抓零件,速度又快、又精准,过去车间有一千多人,现在只有五百多人,而且产量还加大了;全自动喷塑流水线实现清洗、喷漆、打磨、烘干的全封闭生产,可以减少70多人的工作量。这是记者在青海量具刃具有限责任公司见到的。
而在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中央集散控制管理系统(DCS)建设,可以直观的使企业的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有效结合,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有效控制污染和安全生产的目标。
将信息化植入传统制造业带来的是乘数效应,而其背后,则孕育着一场新的变局。“信息化”无疑成为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助推器。
“两甩”工程效果突出
近几年,我省以装备制造业作为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信息技术瓶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产品内涵、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等各个层面上的应用、渗透和融合,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产业,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从“十一五”开始,我省启动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提出了大力推动制造业信息化,务求取得关键性突破,并按照“抓应用、促发展、见效益、创环境”的方针,有重点、分层次的组织和推进青海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发展。
青海省制造业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田耘告诉记者,“十一五”开始,制造业信息化主要开展“甩图纸”和“甩帐表”的“两甩”工程。我省选择20家制造企业,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投入及企业配套投入达到5000多万元,积极开展信息集成技术推广应用,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研发和生产装备的总体水平。
信息化与制造业对接,最直接的效应,是提升工业企业的管理水平。
青海第一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和青海华鼎重型机床制造有限公司采用三维(CDA)为核心的技术实现设计过程的实体造型、过程绘图、模拟装配、运动状态仿真等系统继承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数控机床精密化制造水平,提高了企业新产品开发试制能力,缩短了新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了企业的创新和竞争能力。
“使用SAP系统,在这个界面里可以看到订单的状况、库存,这个系统可以将产供销所有系统都包括在里面。像中石油、海尔、联想等大的集团化公司都在使用。”青海量具刃具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主管侯军一边在电脑上操作着一边对记者说。量具刃具建立的基于SFC统一数据库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制造数据收集和机床监控,“电子跟单”系统,刀、夹、量具以及成组件管理,各类机床仿真加工等六大管理系统应用,解决企业上层信息系统与下层信息系统的数据相互交换问题,为企业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基础。
有数据显示,“十一五”的五年间,我省20家示范企业年销售收入从13.75亿元提高到19.92亿元,企业平均制造周期下降18.2天,某企业平均订单响应时间下降18.4天,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53.7天。累计开发新产品119个,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3项,获得授权专利20项,制定国家级行业标准12项。
深度融合破解瓶颈
到了“十二五”,我省在“十一五”基础上,我省选择有代表性的20家企业开展设计制造数字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应用,并将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行业纳入,提升制造企业在产品设计、分析及仿真等方面的高端数字化技术水平,引入数据仓库技术,提升企业市场营销、生产计划和成本分析与控制等重要决策行为的智能化水平;把先进的管理思想落实到ERP系统之中,扩展和增强企业各个系统之间的功能互补性,形成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生产运行单位并带动数字化生产车间建设,进而辐射、推动其他相关企业的信息化科技工程的实施。
“这是一台日本雅马哈公司的机器人,这是机械手,是最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化生产设备,它是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特点是可通过各种传动装置,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的优点,尤其体现了人的智能和适应性。我们公司计划在套管、激光、绞丝、压轴套等生产工序中加装机械手来代替人工,目的是降低人力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零件加工质量。”侯军向记者介绍着。据了解,机械手可以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等多种行业,同时由于用工缺乏、人工成本逐步加大,导致了机械手在全球的广泛应用,使产品品质得到保证,很好地控制产量和进度,提高公司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盐湖化工行业、有色金属冶炼等青海支柱产业领域,利用物联网、与安全泄放系统进行科学的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实现生产数据即时在线监测,实现低成本、低排放连续安全生产的目标。其中以青海盐湖工业集团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示范企业,该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在产品生产周期和生产成本等方面明显缩短和降低20%以上,通过信息化的应用,实现了企业集中化扁平化新型管理模式,提高企业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
在新能源和新材料行业,针对光伏产业多晶硅生产能源消耗大的特点,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硅提纯、晶硅切片等环节的开发应用,推广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多晶硅生产管理指挥平台在新能源和新材料行业中的示范应用。其中以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的中央集散控制管理系统(DCS)建设,使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信息有效结合,使企业的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有效结合,实现企业的“管控一体化”。
政府助力分类推进
当前,我省已进入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阶段,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相对于全社会对科技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我省面临许多挑战。
据了解,省科技厅积极落实国家有关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深入研究促进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将“123”科技支撑工程、“双百企业”行动和“节能减排”科技行动,与“青海省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有机结合,通过地方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引导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投资者、实施者和受益者。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制造企业,其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享受税前研发费用加计抵扣的优惠政策。利用青海制造业后发优势,吸引战略投资者,建立“青海省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发展基金”,支持基础较好的企业,增加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过程和管理过程信息化的投入,促其向智能化、数字企业迈进。
2014年——2015年,我省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以继续深化设计制造数字化和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集成技术应用为目标,结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面向盐湖化工和有色金属行业的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课题和《青海省“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围绕青海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作用,着力突破企业在信息化技术应用和产业瓶颈,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力争到2015年形成4个具有区域产业代表性的信息化典型示范企业;在20家制造企业开展信息化技术推广综合服务机构;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信息化技术联盟,培训各类信息化人员2万人次;拉动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
业界传真
我省制造业信息化迎来新需求
记者从青海省科技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省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主题是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包括信息集成、功能集成、应用集成和业务集成多个层面;围绕集成这个主题,衍生出许多新形势下的信息化需求。示范企业对信息化技术深化应用的需求,主要指制造业数字化技术,来自于企业系统缺乏可扩充性,难以融入新的组件或应用程序,导致了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管理与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处理、支持企业管理层决策的综合数据获取技术呈现高度复杂性。
制造过程对智能化关键技术研发需求,我省开展以设计制造数字化和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集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示范,初步实现制造企业从单一的技术工具应用,为示范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生产过程智能化建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随着企业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在一些关键环节中显露出数据的质量问题,为此需要开展制造过程智能化关键技术研发工作,例如,引进柔性制造系统的多层次结构模型,构建车间级加工工艺、物流及批量生产所需的知识库,开发智能化车间作业管理软件系统,增强工作中心的阶段性规划作业和资源配置作业的智能化信息处理能力,改善车间零件流、库存量和制造单元运行状态的监控质量。
制造业企业服务化需求,建立起面向服务的制造业企业新的业务过程模型和相应的过程管理与业务支持信息系统,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来增强制造服务的可贸易性,提高制造企业的服务交付水平。
对专业化服务体制创新需求,需要一支稳定的技术推广队伍,一个稳定的工作机制和若干的稳定的服务机构,共同组成一个稳定的工作服务体系。
对公共服务平台的需求,该需求来自青海省众多地理分散的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他们既有的信息系统功能单一,信息技术能力薄弱,企业文化尚未彻底改变,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作用的员工数量不足,以至于一些企业在短期内难以补充建设新的业务信息系统功能。为此,可通过引进现代软件服务技术建设新型的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提高实用、便捷、廉价的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技术,推动企业快速更新管理理念,辅助中小企业群体加快信息化进程。(张月环 宋翠茹)
经济走笔
逆境中的转型之道
近日,在青海量具刃具集团公司采访中,看到公司宣传栏上的一段话:加速技术创新,改进加工工艺是青量集团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ERP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融合的产物,为其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是企业发展进程中的催化剂,它对企业经济利润的获取,品牌效应的提升,企业文化的形成以及隐性知识的共享等都发挥着巨大而深远的作用。
在我省,青量集团是较早推进EPR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企业。这一系统通过标准的产品、财务、物流、生产模块等方面使企业可以从生产计划的制定、原材料采购阶段的控制、材料产品出入库管控、订单交货后出厂等过程实施监控,实现库存无积压、生产无缺料、保证质量、准时交货的目标。
信息化压缩制造成本、提高企业效率,规范经营模式,也便于产品质量一致性管理与设计,提高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及稳定性,使企业受益匪浅。近年来,青量集团主要产品技术水平长期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千分尺产销量居世界第一,出口量占全国60%以上。
由此,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制造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制造业推进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整合产业资源的有力工具,是促进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须之路。
青海制造业的发展,对外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同行的激烈竞争,对内则面临资源整合、产品升级、做大做强的压力。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将最新的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等各个环节,才能化解压力,不断提升青海的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提升青海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支撑青海制造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信息化已经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制造业与信息化的融合都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加速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刻不容缓。可喜的是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已经意识到,只有把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之中,才能真正实现制造业的提升和发展,带动工业化创新、发展、升级。
而将信息化贯穿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商品营销、品牌打造全过程,如何把握机遇,如何发力,仍然值得企业家们细细考量。希望我省不断涌现出更多制造业信息化转型标杆企业。(子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