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青海” 医改先行

19.04.2017  19:08

  全省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7%提高到2015年的7.6%,居民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占比由“十一五”末的26.5%下降到2015年的23.6%。不要小看这些数字细微的变化,这背后是我省深化医改过程中不断为百姓释放出的健康红利。建设“健康青海”,医改先行。在推进医改的过程中,我省坚持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公立医院改革、大病医疗保险、分级诊疗制度等多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我省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医疗保障:让人人看得起病

  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赛来塘镇的得乐因患有包虫病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手术治疗,总共花费22000多元,出院时通过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报销了一部分,再加上国家对包虫病的专项基金、红十字会的补助,得乐一分钱都不用掏。“早听说国家政策好,看病花钱少,没想到啊。”得乐竖起大拇指,直夸政策好。

  “比如一个低保患者住院,基本医保报销完还有6000元,超过5000元的部分可以报销,此外还有民政救助报销。参考现在的标准,假设他大病医保能报销500元,民政救助报销300元,如果没有一站式服务,为了这800元需要往返跑县社保局、还要到民政部门、再到医疗机构,时间和精力消耗不说,还会产生路费、餐费等。现在方便了,医院实行‘一站式’服务,在一个窗口就能办完这些手续。”青海省人民医院医保处处长刘春林介绍,“一站式”服务大厅实行基本医保、大病医保、民政救助和包虫病、白内障专项补助费用报销流程“一条龙”。

  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医院在执行政策时为患者就医提供更多便利,才能让患者有更多的获得感。

  为有效缓解“看病贵”的问题,我省建立了以基本医保为基础,大病医疗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应急救助、职工医疗互助为依托的五道医疗保障网。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付比和城镇居民参保率由之前的104元、37.7%、66%,分别提高到现在的680元、76%、98.7%,大病保险和民政救助对象实际报付比例分别超过80%、90%,五保户、特困户、重度残疾患者费用实现全额报销。

  城乡居民个人卫生费用支付占比由“十一五”末的26.5%下降到2015年的23.6%,“一人得大病、全家陷贫困”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先住院后结算”:超百万患者受益

  家住西宁市城中区的向女士因贫血晕倒后被紧急送到医院,她发现这次住院与前几年那次因贫血住院不同。“我当时被送到了急诊,由急诊转到住院部,直到我出院都没有交一分钱,只是拿着医保卡签了个先住院后结算协议书。”向女士说。不幸的是,这次向女士被查出了患有胃部恶性肿瘤,花费了57000多元。“这要在以前,我必须在住院期间准备好这五万多元,等到出院时再给我结算返还。这次我出院时才结算,总共准备一万多元就可以了。”向女士说。

  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自2012年9月1日起,实行“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后,累计有163801人次享受到这项服务带来的便利。据省医改办负责人介绍,自我省在省、州、县、乡四级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后,我省已有超过百万患者受益。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群众足不出户享受专家服务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马兰一家,从欢喜到悲痛只是一瞬间的事。这天,马兰顺利产下一子,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中,就在此时,还在产床上的马兰突然大出血,出现失血性休克,命悬一线。县上的医疗条件有限,发生这种突发情况,要是在之前,只能将马兰转往省城的三甲医院救治。在转运途中,马兰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2015年7月,西宁市委提出“组建紧密型一体化医疗联合体”,2016年5月,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成立。大通县中医院全力抢救的同时急忙联系集团总院——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得到通知后,集团总院专家组连夜赶到大通,此时,大通县中医院已做好手术准备。经过争分夺秒抢救,把马兰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大通县中医院这才将马兰转往上级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接受后续治疗。“多亏了集团总院的专家,不然我再也见不到我的女儿了,孩子这么小,不能没有妈妈。”马兰妈妈满含热泪地说。

  目前,我省已建成以青海省人民医院为核心的省级区域医疗联合体,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为核心的青海省区域医学联合体,以省妇女儿童医院和青海红十字医院分别牵头的全省儿科和妇产科两个学科联合体,以省藏医院为核心组建民族医药医联体,市州公立医院医联体,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通过建立完善系统的分级诊疗体系,实现医联体的全覆盖,这种“没有围墙的医院”,通过医疗联合体内人才、技术、管理等资源的纵向流动,促进资源下沉,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区域内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将为群众释放更多健康红利。

  医改以来,累计投入医疗卫生经费543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0%,全省卫生费用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7.02%提高到2015年的7.61%,以投入换机制,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各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自上而下广覆盖的医疗服务体系。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分别达到60%、70%和100%,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农村三级医疗机构“龙头”作用得到发挥。

●家庭医生签约:守护健康最后一公里

  西宁市城西区虎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了一名神情紧张的女孩,一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门就问:“医生在哪里?”

  原来,女孩的妈妈被自家养的狗咬了,需要打狂犬疫苗。医护人员正准备给小李介绍狂犬疫苗的相关事项时,女孩说:“我妈妈股骨头骨折了,躺在床上,行动不便,这可怎么办啊?”

  “没关系,只要住在我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派医护人员上门给你妈妈注射疫苗。”工作人员说。女孩紧缩的 眉头舒展开了。当天下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就带着疫苗去了女孩家,为女孩的妈妈清洁、包扎伤口,注射了第一针狂犬疫苗。

  西宁市探索推进以全科家庭医生为主的基层卫生“三家”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质量,夯实分级诊疗基础。目前,西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建立家庭责任医生健康服务团队1175个,签约服务城乡居民家庭60.54万户,签约率91.1%,其中城市为87.7%,农村为95.9%,“三家”服务团队主动上门服务签约居民家庭10.1万户(次),服务群众达20.23万人次。目前,已为西宁市212.93万城乡居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1.74%。

  为更好巩固家庭医生“守门人”制度,我省连续三年每年培养培训医护人员超1万人(次),签约服务率稳步提升,覆盖面逐步扩大,群众大病不出县、一般性病症不离乡就能得到有效治疗,方便了群众就地就近看病就医。

(摘自4月18日西海都市报A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