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先锋”: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党建品牌

14.01.2015  18:42

  走在前沿

  品牌意识,往往是一个企业所追求的经营理念。品牌,代表着形象,代表着认知。而在去年新一轮“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我省各级党组织把项目品牌的管理、服务、质量等理念引入党建工作,赋予了基层党建工作新的理念内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65”党代表工作室,发展农牧民党员“双推双选”制度,村“两委”班子成员坐班制,“经常性联系群众,一条龙服务基层”工作机制,社区为民服务“五色连心卡”……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有影响力、有生命力的党建品牌在全省各级党组织的推动下,散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使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有效增强。

  提升党建品牌拓展服务理念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离群众最近,联系群众最为直接,基层党组织的“地基”牢不牢,“功能”强不强,质量高不高,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关乎党心民心。

  当前,面对繁重的一系列改革发展任务,只有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保障。

  近年来,我省围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大胆探索、创新实践,将品牌理念引入党建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创造了不少亮点,打造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有影响力、有生命力的党建品牌。从湟水河畔到牧区草场,从工业重镇到种植基地,全省各级党组织因地制宜、精心培育、全力打造,党建品牌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首批“高原先锋”党建品牌,进一步提升了党建工作的整体效能,使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加科学、更富活力,党建品牌提升了,服务理念拓展了,随之而来的,是一座座解民忧、暖民心、润民情的便民服务桥应声而起,为民服务成为了党建品牌的一个响亮的代名词,一张金灿灿的组织名片。

  提升党建品牌,拓展服务理念,思想过关是前提。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可能差一尺,把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展现出默默奉献、利在众后、责在人先的良好形象,既扎根于群众,又做群众的表率。

  提升党建品牌,拓展服务理念,排忧解难是主题。把党建品牌创建与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渠道,为群众诚心诚意排民忧,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办实事,以实实在在的成果让群众满意。

  提升党建品牌,拓展服务理念,脚踏实地是关键。创建党建品牌的最初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在办实事办好事上,可以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同不认同作为评判党建品牌优劣的标准,一步一个脚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从而让组织得人心、党员得口碑、群众得实惠。

  以管理的理念——谋划基层党建工作

  2014年初,省委提出:“青海党建工作要走在前列”。正是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省委组织部积极学习借鉴企业管理的理念,指导全省各级党组织因地制宜地精心培育和打造党建品牌,努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实践和制度创新。

  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发展基层党内民主等方面,全省各级党组织打造了首批“高原先锋”党建品牌,这些品牌起到了很好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同仁县保安镇新城村村民周云全在不久前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组织为他配发了一部智能手机,通过手机中的“党群连心桥”,他既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及时接收到藏汉双文版的重要文件精神、致富信息、文化信息等,还可以向上级党组织反映基层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他说:“一部手机解决了很多问题,方便、快捷,让自己的思路开阔了不少,是开展工作必不可少的助手。”而这,正是黄南藏族自治州打造的党建品牌——基层党员信息服务平台发挥作用的一个缩影。

  黄南州在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村村通广播等宣传平台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构建集“学习教育交流、双向互动民意、促进发展致富、信息传递输送”为一体的“党群连心桥”,向全州557名村(社区)“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配发藏汉双文版智能手机,落实信息宣传补贴34.62万元,架起了联系服务群众“连心桥”。

  党员开展经常性教育难、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如何破解?海东市创建的党建品牌——党员教育“空中活动室”探索出了这样的经验:利用网络、手机信息平台、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等资源,以党建网、微信、QQ群、手机报等开展学习讨论、党务咨询、党员服务、党内监督,构建党员教育管理新平台。

  格尔木市昆仑路街道党工委创建的品牌——社区“星级管理”工作法,以科学制定考核评定标准,将社区各项工作细化量化,采取“评分定星”的方式,围绕组织建设、管理服务、设施建设、社区工作满意度、特色亮点5个方面、10个大项、200多个小项的社区工作项目体系开展星级管理,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进行动态管理。通过实施社区“星级管理”,各社区党组织服务理念不断深化,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以质量的理念——提升党建品牌影响力

  “党员和群众需要什么,就创建什么项目、打造什么品牌”这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在创建党建品牌中坚持的原则,并且在内容形式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把一个个党建品牌作为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具体项目,使中央、省委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具体化在党建品牌创建过程中。

  每到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选什么样的人进村级班子?党组织重视,老百姓关注。从优秀村民中产生——海东市创建的“双推双选”党建品牌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海东市积极探索发展农牧民党员“双推双选”制度,先由群众和党员推选出优秀村民,然后从优秀村民中选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使一大批有能力、有思想、想干事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热心肠的赵志刚就是这样高票当选为乐都县马厂乡八旦村党支部书记的。三年前,自己被乡亲们选为“优秀村民”,荣誉感和责任感与日俱增,一心想着要为乡亲们多办点好事,三年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这个光荣的群体中,热心村务、服务群众,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双推双选’制度推广后,不用担心人选推不出来了、群众不认可了、人选能力差了。”乐都区马厂乡党委书记段勋福说。

  门源县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通过开展以争创“宣传引导先锋”“创新服务先锋”“维护稳定先锋”“经济发展先锋”“民生改善先锋”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先锋队”“党员先锋岗”双先锋活动,找准了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切入点,党组织和党员的新形象得到树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档升级。

  “365”党代表工作室,是西宁市城中区通过构建党代表经常性发挥作用的工作平台,在辖区1镇7办和区教育局共9家单位成立“365”党代表工作室,让以往发挥作用3至5天的党代表转变为365天党代表,逐步形成了党代表接待事项办理和答复的科学流程,畅通了社情民意和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推动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良性互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全区“大党建”工作上水平,为创新党代表任期制注入了新内涵。

  一年来,全省各级基层党组织把创新的理念贯穿于党建品牌创建始终,把打造党建品牌的过程作为推动党建工作持续创新的过程,引导各级党组织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实现打造党建品牌与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有机统一。

  以服务的理念——打造惠民党建品牌

  全省各级党组织在党建品牌创建中,学习借鉴企业通过服务赢得用户、通过服务提高竞争力的理念,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党建品牌创建与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有机结合起来,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进一步拓宽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渠道,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卡在手,万事不愁。”在海晏县西海镇城北社区居住的才让卓玛是位高位瘫痪的单亲妈妈,母女日常生活全靠80多岁的老母亲照顾。为解决这个家庭的实际困难,城北社区为她们发放了一张橙色的“特困群众帮扶卡”。这张卡正面印有社区的工作职责、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背面印着社区工作人员的姓名和24小时开通电话号码。持卡人无论大小事都能得到社区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由社区个体户自发组织成的“爱心超市”、“爱心理发店”也为特困群众开展免费送菜、理发等服务。

  海晏县创建的党建品牌——社区为民服务“五色连心卡”,正是针对社区外来人口杂,下岗失业人员多,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类型多样、情况复杂的实际,着力在加强服务型社区党组织建设上下功夫,组建了5个党员示范岗、4支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网格服务队,开展了“五色连心卡”(粉色爱心卡、金色春蕾卡、银色寿星卡、橙色特群卡、红色帮扶卡)特色服务活动,方便了居民与社区党组织的联系沟通,解决辖区居民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实现了零距离服务社区居民群众。

  西宁市城中区南川东路街道龙泰社区根据辖区实际组建了8个网格党小组,安排有知识、有能力、有热情的党员担任网格党小组组长,实施精细化服务。同时,“最基层的人做好最基础的事”是印在每个社区工作者岗位牌上的一句话,这是职能的定位,也是党性的承诺,更是一线工作者朴实的责任担当,如今已成为社区党建工作响当当的品牌。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针对群众反映的“办事难、找人难”问题,从健全村级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入手,明确坐班职责,拓宽服务范围;严肃坐班纪律,强化责任意识;明确程序要求,推进阳光操作;完善工作制度,保障服务质量;严格考核督查,增强服务能力等,全面推行实施村“两委”班子成员坐班制,彻底打破了以往村干部日常工作职责不固定、时间不固定、地点不固定,逢事做事、逢人办事的局面。

  经验荟萃

      玉树州“四卡”把干部和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元旦前夕,家住玉树市扎西大同社区80平方米安置房的环卫工人德吉群藏家迎来了州委书记文国栋的新年问候。得知母女俩还没有电视机,文国栋嘱咐随行工作人员,春节前要想办法让母女俩看上电视。

  “一定要做好困难群体的工作,执行好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发挥好社区、社会群体的扶助作用,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在“联系群众贴心卡”上,文国栋记下了此次走访慰问的情况。

  “联系群众贴心卡”是玉树州为切实畅通干部同群众的联系渠道而推出的“四卡”之一。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四卡”制度,旨在把党的惠民政策解读下去,把群众的意愿和诉求反映上来,把群众的难事办到实处,把干部形象树立起来,通过“讲解政策暖心卡”,切实提高落实政策、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服务群众爱心卡”,让大部分困难群众及时得到帮助;通过“反映问题连心卡”,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反映到相关部门,加以解决;通过“联系群众贴心卡”,积极发动干部与群众“走亲戚”“交朋友”,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全州各级党员干部与3679户农牧民建立联系,258个村党组织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结成了帮扶对子,直接服务群众9556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4537件,落实帮扶资金1700多万元。

  黄南州经常性联系群众一条龙服务基层

  12月24日,黄南州委组织部副副部长司吉升再次来到联点村——同仁县保安镇城外村,集中6天时间下乡开展工作,这已是他在2014年的第12个“基层工作日”,和他一起下到全州各地基层开展工作的,还有州县机关的3000余名各级干部。

  黄南州建立州级干部联县、四县县级干部联乡、州县直机关单位联村、机关干部联点、农牧民党员联户的“五联”工作制度,明确联党建、联发展、联稳定三个方面十五项工作任务,由联点单位主要领导担任联点村“第一书记”,确定每月24日至29日为“基层工作日”,通过经常性联系群众,一条龙服务基层,开展思想引导,掌握户情动态,了解群众困难,反映社情民意,落实维稳责任,打牢社会稳定的基础。

  黄南州各级党员干部经常性深入基层,走访群众,了解民情,解决问题,改变了以往群众“有事找政府,围着政府转”的状况,畅通了群众反映利益诉求的渠道,同时,化解矛盾纠纷,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培养了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人,培养了思想政治素质和党性观念强、发展致富和维稳能力强的“双强”型班子,夯实了基层工作基础,极大地提升了党员干部服务基层的能力。

  省教育厅打造“书香机关”提升素质能力

  走进省教育厅办公楼,位于二楼走廊大厅的“读书茶座”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气息。近年来,省教育厅系统各级党组织坚持将学习作为服务中心工作的“助推剂”、提升队伍素质的“奠基石”、凝聚党群力量的“磁力场”,“以学促建”党建工作品牌已成为省教育厅一张崭新的“名片”。

  为了更好地推进全省教育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省教育厅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目标任务,结合工作职能特点,以加强党员学习教育、提升能力水平、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为抓手,大力打造文化气息浓厚的学习型“书香机关”,狠抓党组中心组学习,构建学习体系,每年制定党员干部读书计划,创编了《学习与调研》内部学习刊物,加强对青年干部的学习教育,成立机关青年干部学习小组,要求党员干部每人每年“精读一本书、写一篇心得体会、写一篇调研报告”,每年坚持开展教育论文、调研报告、党建论文、学习心得等优秀文章评比活动,同时,选树工作成绩优秀、政治素质过硬、群众普遍拥护的集体和个人,推进作风建设。

  通过一系列务实的举措,激发了党员干部工作热情,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明显提升,实现了党建和业务工作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达日县下红科乡网格化管理 联动式共建

  草原深处的达日县下红科乡山大沟深,牧民居住分散,基层党建工作面临发展党员难、工作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等事关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了破解难题,下红科乡充分借鉴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在全乡实施了以“网格化管理、联动式共建”为主要内容的“党建网联工程”,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推动了全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实施过程中,下红科乡全面推行了党建网格化管理“三三二”运行模式,“三”即在县委的领导下,以乡党委政府工作为主体,以村党组织为基础,构建乡、村、社党组织“三级组织体系”; “三”即乡作为一级网格,村作为二级网格,社作为三级网格,形成乡、村、社“三级管理网络”; “二”即构建网格长效管理机制和长效联动机制“两项保障机制”,确保“党建网联工程”健康有序推进。

  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消除了党建工作盲点,切实做到了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统筹了乡村党建工作,最大限度地盘活了乡村党建资源,提升了全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