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巨擘齐聚青海共谋未来

29.06.2018  07:40

  青海新闻网讯 世界光伏发展看中国,中国光伏发展看青海。

  开放合作、绿色发展,为了凸显青海绿色发展的理念,青洽会期间,连续9天216个小时,青海使用清洁能源发电,实现零排放,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彰显青洽会的绿色品质。6月27日,“清洁能源发展——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与政策研究论坛”盛大开幕,全国光伏“大咖”们齐聚高原,共商全球光伏产业大计,分享前沿技术、深化学术合作、共谋良性发展,为我国光伏技术进步和清洁能源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我省主要致力构建水—光—风—热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全产业链,全力打造海西、海南两个千万千瓦级的清洁能源基地。截至2017年年底,青海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和发电量居全国前列,太阳能发电量居全国第一,集中式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经超过了85%。

  在当天的论坛上,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介绍,近年来,我国光伏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补贴需求持续扩大,部分地区弃光限电的问题,影响光伏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急需引导行业发展重点,从扩大规模转向提质增效,促进光伏行业练内功,强体制,提高核心竞争力。青海省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光伏高质量发展新形式、新思路、新任务,合理把握光伏发展节奏,同时,突出抓好存量光伏项目的消纳问题,确保实现弃光电量、弃光率双降。

  青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和适宜光伏建设的资源,在此次格尔木领跑基地企业优选中率先实现光伏电价基本接近平价上网水平,青海要再接再厉,多策并举。一方面,切实降低光伏发电的非技术成本,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让光伏企业轻装前行。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光伏发电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不断促进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力争早日实现平价上网。

   未来青海可壮大硅晶体产业

  ●演讲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德仁

  硅晶体是光伏产业的必备之物,要发展光伏产业,对于光伏材料硅晶体的改进势在必行。在过去的十年中,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成为了发展最快的高科技产业。而对于硅晶体的研究和创新全世界的科研部门也一直未曾停下脚步,他将世界各国最前沿的硅晶体生长技术、加工技术等内容向与会专家进行了介绍。杨德仁说,在可预见的将来,硅依然将是光伏产业的主要基础材料;硅晶体生长和加工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将极大促进光伏产业成本的降低。未来,青海也可以多了解和研究探索硅晶体技术,壮大硅晶体产业和光伏产业的发展。

   提升太阳能电池效率最重要

  ●演讲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跃

  当今社会,化石能源越来越受到限制,主要体现在污染和成本攀升方面,因此发展清洁能源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光伏产业。如今光伏产业已到了一个基本上应用的阶段,光伏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光电转换,而光电转换的核心是器件。对此,郝跃院士从能源消耗与太阳能、硅基电池及新兴薄膜电池技术、硅基电池发展阶段等方面介绍了器件的重要性。他最后总结到,高效的硅基电池将逐渐成为电池的主流结构,硅和钙钛矿叠层电池结构有可能成为2025年后的一种重要的商业化的电池结构。

   晶体硅将成为万亿美元的产业

  ●演讲嘉宾:新加坡太阳能研究所首席执行官、教授阿美·阿贝勒

  光伏产业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且在未来十几年中光伏产业还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阿贝勒教授在演讲一开始就肯定了光伏产业的地位,随后他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光伏组件价格学习曲线、光伏发电的成本和产业化晶硅电池效率提升路线图,并分时代说明了光伏技术的研发焦点。阿贝勒教授认为光伏仍然有较大成本的下降空间,未来20年里,晶体硅光伏技术仍将主宰光伏产业,促进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且将成为万亿美元级别的产业。

   国内可借鉴德国新型技术

  ●演讲嘉宾:德国弗朗霍夫研究所主任、博士哈里·沃斯

  德国和中国虽然远隔万里,两个国家对于光伏产业的发展不同,但是德国光伏业发展仍有一些经验可以学习和借鉴。对此,哈里·沃斯博士以德国国情和现状为例,从德国能源转型模式和德国成就与错误两方面入手,重点介绍了德国发展光伏产业的现状。由于一些原因,德国再生能源法案在国内出现了刹车的问题,对此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进行干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可以进行学习和借鉴德国经验和做法,更好地发展光伏产业。

   水-光-风多能配置问题需解决

  ●演讲嘉宾:天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院长、教授练继建

  规模最大的水—光—风多能互补工程就是龙羊峡。水—光—风多能互补,龙羊峡的调峰调频能力都在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应都非常显著,为多能互补开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目前建设规划中的黄河上游千万千瓦级的水—光—风多能互补系统,指的茨哈峡、班多、羊曲构成千万千瓦级的基地,要关注这么几个问题,就是不同光伏类型容量的配置问题,还有光伏发电必要的储能装置的配置问题,水电站跟光伏电站的合理优化配置问题,以及光伏发电跟风力发电的容量配置问题,以及水风光综合优化配置问题,这些问题都要亟待解决。

   做好三大任务保持光伏绿色发展

  ●演讲嘉宾: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安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周孝德

  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包括我们开展的光伏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完全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以及国家科技发展的需求。我们必须要完成三个任务,一、从宏观的角度来探明大型光伏电站建设对区域气候土壤、植被的影响机制。二、从微观层面上,揭示大型光伏电站建设生态恢复与土壤养分、微生物响应机理。三、要构建光伏电站影响下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评估体系。一定要给出定量的评价结论。这是我们要做的三件事。

  为完成这三个任务,要分两期实施,一期历时3年,从今年开始到2020年,第二期从2021年到2025年。在空间层面上,我们的研究范围是地处柴达木盆地南面的共和县显著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地势高,典型的温度草原生态系统,由于降水偏少和过度放牧等原因草场退化比较严重,沙漠化趋势明显。后期拓展到整个共和太阳发展园区是几百平方公里,要系统的、全面的、长期的观察和判断光伏电站大规模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定量给出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