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党代会:把党代会好声音传给村里人
开栏的话: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刚刚闭幕,与会党代表就带着盛会温度、带着使命,满怀激情地奔赴各自工作岗位,第一时间把党代会确定的愿景、目标等会议精神,传达给身边的每一名党员、干部和群众,努力把青海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即日起,本报开辟《亲历党代会》专栏,报道党代表走进农牧区、走进城镇社区、走进企业车间,及时将党代会精神传遍高原大地,结合自身实际,号召大家以实际行动贯彻党代会精神、奋力建设新青海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蓝天白云,微风拂面,和煦的阳光暖暖地洒在西宁市湟中县田家寨镇安宁村的文化广场上。
“田家寨镇安宁村扶贫攻坚思想脱贫暨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集中宣讲”红底白字横幅下,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安宁村“第一书记”杨勇正在饱含深情地宣讲着党代会精神。横幅前,坐满了村里的男女老少,他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脸上的表情时而凝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
为了让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党代会精神,党代会闭幕第二天,杨勇便迫不及待地赶回村里。
“赶紧把党代会精神的种子洒向村里每一片土地,让种子在村民心里生根、发芽。”杨勇对记者说。
“这次大会提出未来五年实现‘一个同步、四个更加’的奋斗目标,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在杨勇看来,作为第一书记,参加完党代会就马不停蹄地回到村里,向老百姓传达会议的声音,带领大家规划村里的发展蓝图,这其实也是一场开到村里的“党代会”。
对于这个距离西宁市50余公里、地处脑山地区的农业村,还是今年的脱贫目标村,安宁村该如何贯彻落实好党代会精神呢?
按照“四个更加”的要求,杨勇给出了答案:更加富裕,我们要理清思路,培育发展本村特色产业,引导贫困群众发展养殖业,扩大燕麦青饲料种植面积,并开展相关技能知识培训,通过多种举措帮老百姓脱贫。
由于安宁村地处脑山地区,群众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因此,多开展农村运动会等群众性活动,丰富老百姓的业余生活,继续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卫生清扫等评比工作,这样才能提升老百姓的文明素质。
更加和谐,首先要做好领导班子的和谐,帮助村“两委”班子抓好党建,发挥好村干部的传、帮、带作用,提高村党支部班子促进发展、服务村民、带头致富的能力,也是和谐方面的重要内容。
提到美丽,杨勇说,今年六月,村里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目前村里已经修建了一座文化广场,部分路段也在加宽当中。等今后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吉利山脚下,安宁村村民的生活将是另外一番美好景象。
当然,杨勇从党代会上带来的好声音还不止这些。
74岁的李生明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他现在和二儿子生活在一起,不过自己的孩子40多岁,至今未婚。
在安宁村,大龄未婚青年的问题比较突出,村里大约有20个大龄未婚的青年,还有的结婚不久便离异了。
“报告中提出,要关注农牧区大龄未婚青年单身问题,这说明今后省上也会关注这个问题!”在向村民传达党代会上好声音的同时,他还给村民送上了报告中的及时雨。
李生明老人听后激动地说:“我是一名贫困户,每年我们可以领到低保金,今年我们把6400元的扶贫发展资金入股到青海千紫缘种植园,年底将有分红。今天听了杨书记的讲话,我对儿子娶媳妇的事情又有信心了。”
当天,与杨勇一起来到村里的还有前来开展思想脱贫宣讲的湟中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张文龙。“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大家了解党和政府对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给大家讲讲好经验好做法,让大家树立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张文龙说。(刁永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