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加乡“321”党建工作法推进“三基”建设纪实

25.10.2015  16:02

    “白天干部下村,群众地里干活;晚上干部回乡,群众收工回家。”一直以来,基层工作的开展常常出现“时间错位”现象,为解决“群众白天忙农活,干部下村遇不着”的实际问题,湟中县群加藏族乡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建立干部“夜访”制度,主动倾听群众声音,纠正了干群“碰不到一块”的时间错位。

  而这仅仅是湟中县群加乡“321”工作法推进“三基”建设的一个细微之处。

  群加藏语意为“凤凰落过的地方”,位于西宁以南,拉鸡山下,自然风光奇特优美、民风民情纯朴。全乡5个村,591户2369人,一半以上为藏族。

  为进一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今年以来,群加乡党委以加强“三基”工作为契机,确立“321”党建工作法,即三个强化、两个打造、一个落实,打造“绿色、和谐”党建品牌,全面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队伍、制度和阵地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推动了全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所有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为此,群加乡党委今年将重点放在强基固本、夯实基础上,把三个强化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每月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例会和学习会,一次乡村干部廉政约谈、维稳约谈会,一次乡村两级干部会,一次干部评议会,促进工作安排落实,增强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强化班子建设。以“订单+点单”的学习模式增强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干部的理论高度和业务能力;分类施策、分层管理农村党员,科学设置村务监督、公共服务、科技示范等岗位,并由党员自愿认领,进行履职,强化队伍建设。积极争取相关项目对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进行改造升级,年底实现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新建和规范化布置的全覆盖,强化阵地建设。

  全面推行“三访一代办”制度,即接访、约访、夜访和村民事务代办制度。针对乡干部夜晚住乡的特点,为了避免打扰群众白天干活,乡干部就在傍晚时分走村串户登门夜访,与群众拉家常,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

  目前,全乡已新建三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还将积极争取相关项目对剩余两个村综合服务中心进行改造升级。

  以全县打造“五带三区一园七星”党建示范带为契机,以下圈村实施美丽乡村项目和打造凤凰部落旅游观光景点为依托,紧紧围绕本地产业发展和资源优势,通过“支部+农户+游客服务中心”、“支部+环保责任区”特色绿色党建模式,打造以下圈村为主的“绿色、和谐”党建品牌。

  打造湟中群加微信公众平台。平台以微党讯加微服务的模式,除了定时宣传和发布党的方针、政策,还将最新的惠农政策、办事指南、工作动态等定期发布,另外以微服务的模式加强与党员、特别是外出党员的沟通交流,搭建交流平台,为农村党员提供信息服务,并为群众提供网上预约等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通过绿色和谐党建品牌创建,村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优美的环境和质朴的民风也不断吸引着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玩。进入七月以来,全乡日均游客量接近500人次,群加旅游品牌效应正逐步转化为经济效益,也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高群众收入。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就是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对此,群加乡党委书记霍庭说,将群众的衣食住行、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村党支部和村干部每月为群众干一件实事好事,党员每年为群众干一件实事好事。

  目前,全乡各党支部不但落实好了像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这样的在群众眼中的大事好事,也把群众身边事、小需求作为工作的一部分。

  地处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有些老人至今未去过西宁,甚至未走出过湟中,针对这一情况,上圈村党支部通过积极联系、多方筹措资金,终于在今年5月圆了百名老人“北京梦”,省会城市“西宁梦”。

  截至目前,全乡各村党支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41件,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近百件,党支部承诺37条,党员334条。实施危房改造及奖励性住房51户,开展各类救灾救助157人次,发放救助金6.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