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筑就幸福路
前 沿
近年来,尖扎县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党建+”行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着力推动党组织政治功能引领服务功能,促进服务优势升华政治优势。在党建工作的主导引领下,在“党建+”的推动促进下,党建+精准扶贫、党建+乡村振兴、党建+服务民生……一系列工作成效在德吉村呈现,基层党建软实力不断提升,党建与脱贫共同发展——
2016年以来,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尖扎县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无任何增收渠道、生存条件相对恶劣的2镇5乡30个村的251户946人易地搬迁至德吉村进行集中安置,隶属昂拉乡管理。
全县统筹推进“水、电、路、讯、污”及学校、卫生、文化、体育、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德吉村建设成为黄河岸边一处美丽、宜居、便利、生态、文明的“花园式”村庄,为群众提供了优质的生产生活环境。
如今的德吉村,是尖扎县县、乡、村各级党组织基层党建的缩影,是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是“山上问题,山下解决”的最优解,更是抓党建促发展的“幸福解”。
建强阵地堡垒,让工作有基础有保障
易地搬迁村的党组织建设不仅关系到党员队伍管理,更事关群众服务和党群干群关系,尖扎县秉持“党组织全覆盖、阵地全覆盖、服务全覆盖”的党建理念,始终牢牢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搬迁伊始,县、乡两级党委坚持“阵地先建、服务先行”,聚合来自2镇5乡13个村党支部的41名党员,成立德吉村临时党支部,健全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整合130万元建成总面积350平方米的全县首个集党员活动、便民服务、医疗卫生、村级议事、党群教育、群团服务、综合办公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德吉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和服务群众提供了完备的阵地保障。
今年10月德吉村党支部正式成立,7名支部班子成员高票当选,使易地搬迁群众有了“主心骨”,让基层党员有了“温馨家”。从临时党支部到德吉村党支部,全体党员齐心协力,组织搬迁户熟悉德吉村生活环境,带头帮助群众稳定思想、解决各类问题、排查调解矛盾纠纷、落实“门前三包”,增进邻里和睦、民族团结意识,共同维护德吉村社会稳定、环境整洁。
为了加强党员管理,创新推行德吉村党支部管理为主、易地搬迁党员原所在党支部管理为辅的“一方隶属、双重管理”模式,加强党员监督管理。“新、旧”党组织之间定期沟通,对全体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教育不脱节、管理不断线。
德吉村试点推行村党支部领导下的社区化服务工作,以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配备8名社区化服务人员在党群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工作,建立“一门受理、集成服务”的社区化便捷服务机制。对办事大厅无法解决办理的事项,由村“两委”坐班人员代办或在昂拉乡党委“一二一二”便民集中服务日活动及时补位,让办理事项“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党组织凝聚力明显提升,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凸显。
党组织指导引领,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拓宽群众“能致富”的渠道,是实现德吉发展致富的必由之路。
在县委统一领导下,根据德吉村的旅游资源、产业项目、劳动力条件和市场需求,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租赁耕地,种植花海、发展苗木产业、旅游采摘产业;在水产养殖业上,借助现有省联合水产养殖基地,以群众资产入股分红、就近务工等方式增加移民搬迁户的收入;在稳定增收方面,采取政府帮一点、企业投一点、群众筹一点的方式,在251户搬迁户屋顶实施分户式光伏扶贫项目,通过“公司+管委会+搬迁户”的运作方式,稳定性增加群众收入。
与此同时,依托沿黄优势资源,实施“党建+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旦正太、洛地、昂巴等12名党员带头,将民族特色美食作为增收渠道,率先开办6家农家乐、经营6个民族特色小吃摊位,以实际收益激励其他搬迁户选择致富项目。县就业部门专门举办烹饪等专业培训2期,培训53人次,提升经营农家乐的厨艺水平。在各级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下,目前已有30余户群众开起了农家乐。
党员昂巴还带领26户搬迁户建立了苗木合作社,在德吉村西北侧种植苗木。通过发展集农家生活和民俗风情体验、休闲观光、水上娱乐、绿色采摘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合作经济,实现了增收渠道多元化,为贫困户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党建服务惠民生,党员群众一家亲
德吉村实行村级网格化管理,由8名党员担任网格长,将网格中的党员纳入“党小组”,由“党小组”负责村级矛盾调解、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工作,党组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同时,延伸“双帮”服务触角,县直各部门党组织分别联系一户搬迁户,从产业经营指导、教育医疗救助到细枝末节的水电管路维修、院落卫生清理都不定期进行帮扶服务。
今年7月18日,尖扎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德吉村的部分村道被淤泥覆盖,种植的花海、树木损毁严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灾情就是命令,村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顶风冒雨,第一时间赶到搬迁户家中查看灾情,修复门窗,协助老幼群众转移到安全地点,特别是夏吾端智、加太两名党员在深夜淋着暴雨、趟着洪水,手脚并用疏通排水渠,有效避免了灾害扩大。在齐腰深的洪水中,在过膝高的泥沙中,在救灾的最前线,到处都有共产党员的身影,“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在德吉村显现得淋漓尽致。
在灾后的一段时间里,为了尽快恢复乡村面貌,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成立环境卫生清洁队,每日早晚清理黄河岸边冲刷的垃圾,扶正复种花草树木。德吉村党支部41名党员在“党建+服务民生”的小服务中彰显了大党建,群众家家户户主动将领袖画像张贴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用最淳朴的方式表达着对党的感激之情。
通过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德吉村景色秀美怡人,村内功能设施不断完善,红色党建与绿色生态交相辉映。这里不但成为了一些文人墨客和摄影爱好者倾心描摹的对象,也成为了尖扎县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今年7月以来,德吉村共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通过党建引领,德吉村正以党的扶贫政策优势和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双擎”驱动,笃定前行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刘亚荣)
声 音
深化“三基”建设推动城西繁荣
西宁市城西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持续深化“三基”建设作为推进省委“一优两高”战略在西区落地的重要举措,围绕开创新时代幸福西区建设新局面这一目标追求,抓党组织体系建设、抓干部人才建设,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建强基层组织,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城西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着力从落实党建责任、构建联动机制、补齐短板弱项、规范党内生活等方面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动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全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增强,保证了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在西区得到坚决迅速有效落实。
夯实基础工作,打造高品质生活新城区。城西区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做实做强基础工作为抓手,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和各项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坚持把生态理念融入城区建设,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环境整体向好,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提升基本能力,树立高素质干部新形象。城西区依托“党校+高校+基地+中心+网络”的教育培训体系,构建精品讲座、专题培训、网络学习等多层次培训模式,着力在提升党员干部四种能力上下功夫,使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领导能力、基本素质等方面实现大转变、大提升。积极选树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典型,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负责的干部撑腰鼓劲,强化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用人导向,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制度化。发挥思想教育引领作用,提升“愿为”的觉悟境界,健全“不为”的约束机制,引导干部随时“自我体检”,及时自我革新。(王卫平)
——摘自西宁市城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卫平《深化“三基”建设推动城西繁荣》一文
武警西宁支队执勤一中队紧紧围绕“双拥共建”这一主题,慰问驻地社区老党员,真正把温暖和关怀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同时也加深了武警官兵与驻地群众的深厚情谊。图为11月初,官兵们来到七一路西社区老党员谢生堂家慰问,老人握着官兵的手连声表示感谢。王占新 练凯达 王伟摄
贵德县河东乡抓实党员集中轮训
近日,贵德县河东乡对300余名党员、干部进行了集中轮训。通过扎实的培训,切实提高村级“两委”成员、扶贫工作队、基层农牧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乡党委根据实际,开设固定课堂,集中组织“两委成员”、扶贫工作队、农牧民党员进行集中理论学习,并观摩河阴镇大史家村党员教育基地、县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等。搭建流动课堂,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由班子成员带队分片包村、走访到户,及时将培训资料送到党员家中,确保不漏一名党员。用好“三会一课”,把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等内容编印成册,发放给各党支部,要求各党支部在落实“三会一课”时学习,确保党员学习常态化。
为避免培训流于形式,乡党委、政府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紧扣“组织要求、事业需求、党员盼求”,针对基层党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分类设置培训课程和内容,做到“对口、对味”。(河东宣)
西宁市城中区南滩街道创新“党建+绿色家园”模式
近年来,西宁市城中区南滩街道依托“幸福党建+”联盟资源,探索创新“幸福党建+绿色家园”模式,积极发挥党组织引领示范作用,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引导群众共建绿色幸福家园。
据悉,今年,南滩街道党工委联合“幸福党建+”联盟单位制作2万余个爱心环保购物袋,并向群众发放,倡导居民从自身做起,拒绝使用塑料袋,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同时,建立联盟志愿者服务机制,制定“幸福党建+”联盟议事决策、共驻共建、联盟单位党员干部爱绿护绿宣传等制度,发挥联盟成员单位及社会各界力量倡导绿色环保理念。
对此,南滩街道党工委书记周群说,街道发挥“党建联盟”共同体的作用,通过组织手绘涂鸦环保画作、垃圾分类知识讲解、参观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等具体活动,潜移默化引导居民争做践行绿色发展的建设者、管理者、经营者和代言人。(薛军)
短 评
积极探索“党总支+”乡村治理新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治理有效”强调了加强和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提高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积极探索“党总支+”乡村治理新模式,就是成立党总支及相关分支部,依靠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手段实现融合治理,使基层社会自治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法治思想深入人心,道德风尚不断提升,党群关系更加密切,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支部引领+能人带动。为了实现乡村长远发展,实现乡村有效治理,要充分发挥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借助“三议一表决”制度的优势,敢于决策,迅速捕捉市场信息,及时作出反应,提升村级治理的效率。要选好配强支部领导班子,选出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公道正派、廉洁务实、群众威信高的老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使其成为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的乡村治理建设带头人。班子整体既要结构合理,又要优势互补,思想上同心同德,行动上齐心合力。
要以自治激发活力,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使得民众和经济能人有同等的对村庄公共事务的决策权,使民众真正参与到对村庄公共事务的管理中,通过村务公开栏对村庄事务的公开,使普通民众真正参与到村庄公共事务中来。要以法治定分止争,无论是村规民约的制定,还是村委会及各类村民自治组织开展的活动,都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以法治为保障,促进公平正义和社会诚信的建设,确保良好的乡村社会秩序。要以德治春风化雨,结合当地实际,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使风清气正、向善向上的舆论导向推动自我教化,形成良好的村风民俗。(李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