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藏乡的吉祥使者——记省军区党的创新理论汉藏双语宣传小分队

21.10.2015  12:52

  美丽的云朵随风飞舞,柔软的风里飘着酥油茶的香气,悠扬的藏歌回荡在湛蓝的天空中,席地而坐的群众与台上的“演员”一起唱着民歌,兴起之余大家围圈跳起了锅庄,长袖随着音律划出优美的弧线,在五颜六色的藏胞之间点缀的那一抹抹橄榄绿格外醒目,幸福的笑容呈现在现场每个人的脸上。

  这热闹的场面正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的贡麻村广场上正在开展的文艺宣讲活动。台上的“演员”是青海省军区党的创新理论汉藏双语宣传小分队。这是一支由21位战士组成的创新理论“宣讲队”、强军文化“宣传队”和民族团结“服务队”。小分队发挥自身特长,创新方式方法,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方式将宣传工作深入到基层。

  小分队中的9名藏族战士全部来自我省藏区,大部分处于国家重点扶贫地区,改革开放给他们的家乡带来了历史性巨变。小分队成员藏族战士央金卓玛说:“有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我们藏区孩子也能顺利进入大学殿堂接受高等教育;有了援藏政策,我们藏区群众也能住上宽敞的房子、过上富裕的生活,这些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我为是宣传小分队的一员而感到光荣,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为藏区群众带去改革发展的好声音。”

  作为一支担负着深入藏区“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任务部队,只有首先成为创新理论的“明白人”,才能更好的把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做好。每逢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出台等时机,大家就把重点难点梳理出来,设置小专题、小话题、小辩题进行“化整为零”式辅导讨论和辨析,帮助大家准确理解。结合宣讲的实际,模拟宣讲场景,边讲边感悟。合理运用视频等多媒体,将“理论文”说成“白话文”,让理论学习“听就懂、懂就记、记就牢”。借助军地共建平台,实现“理论课堂”与“社会课堂”接轨,让小分队成员在社会实践中领悟创新理论的真谛,激发学习创新理论的热情。

  为使宣讲能真正有效果,小分队的成员针对群众关注的问题、感兴趣的话题、理解上的难题,把深刻的道理讲通俗、抽象的概念讲具体,围绕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收集整理了100多个小故事,从酥油青稞到炒菜馒头看“吃的变化”、从挤住帐篷到砖房楼房看“住的变化”、从牛驮马载到汽车摩托看“行的变化”等10多个方面,让群众通过亲眼目睹、亲身体会,不断加深道路自信。

  海拔3500多米的玛沁县大武乡帕龙村,原本是个偏远、贫困的小山村,这几年,在党和政府的帮助扶持下,乡亲们在村头合建了一个占地15亩的奶源基地,村民人均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小分队带着“减免小微型企业的增值税和营业税”等宣讲内容来到了帕龙村。村民们说:“人民解放军就是老百姓的知心人啊,知道我们需要什么,你们讲得清楚,我们听得明白。”

  创新形式是开展宣讲的生命力,更是灵魂。小分队坚持“宣传内容上求‘实’、宣传方式上求‘活’、宣传语言上求‘土’”的原则,广泛运用组织茶话会、文艺表演、播放微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大道理不再枯燥,让大道理不再疏远,把党的声音传播到高原群众的院落里、账房中、炕头边。

  在海拔4100米的巴塘草原,藏族战士兰措吉等表演的原创藏语三句半《三中全会暖人心》一度成为了当地民兵和群众的流行曲。在大武乡哈隆村牧民艾美仁九家里,20多名群众围坐在一起观看宣讲小分队带来的藏语微电影《今昔巨变》,微电影展示了解放前后,改革开放以来,牧民们如何一步步从封建农奴制社会走入了社会主义。艾美仁九激动地说:“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多年来党对藏区的关心,得益于中央支援藏区的政策,得益于改革大潮中,牧民们日益更新的观念。”

  小分队组建1年多来,足迹遍布我省各个州市,所到之处总能引起不小的轰动,精湛的演出和符合大众"口味"的宣讲受到了各界群众的好评。听着熟悉的旋律,已过古稀之年的贡麻村村支书叶多含着热泪说:“多少年没见过这样的队伍了,跟他们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阳光和温暖。他们讲得好,我们喜欢听。”(谭健 张晓英 )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