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懂弄通做实,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带头人组织者和推动者 ——全省领导干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第二期培训班体会文章摘登

17.11.2017  08:37

  青海新闻网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设美丽新果洛

果洛州委副书记、州长 白加扎西

  通过较为认真系统的学习,使我有了“两个更加深刻认识到”和“六个必须坚持”的学习体会。

  “两个更加深刻认识到”。一是更加深刻认识到,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起了新的历史坐标,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真理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了新的精神活力。二是更加深刻认识到,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标志着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六个必须坚持”。一是坚持把强化学习放在首要的位置。自觉做到“三个结合”,即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学习党章结合起来,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省委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重点把握新变革、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部署、新要求的深刻内涵。二是坚持全面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和青甘川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规划;精准把握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政策投向,强化沟通衔接。三是坚持以厉行法治管理藏区一切事务,全面深化和创新“班玛经验”“达日网格化管理”“久治十户长制”成果,加强全民法治宣传教育,依法加强寺院社会管理,强化维稳责任到位,切实筑牢长治久安的法治基础,积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四是坚持以“三个精准”和“五个必须”指导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做到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七个聚焦”,着力补齐短板,让果洛全体人民共享新时代改革发展成果。五是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强化规划引领,进一步完善乡镇村庄规划,积极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农牧业合作组织化建设,以有机高端为实践路径,全力实施“高原农牧业产业化六项工程”,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和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六是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稳步推进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建设,实施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着力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生态美好、经济发展、百姓富裕的有机统一。

致力化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黄南州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加才让

  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培养多年的老党员和地方民族干部,一定会初心不改,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绵薄之力。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黄南而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为突出:一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教育布局不平衡、学前和高中教育发展不充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滞后、职业教育发展缓慢等问题已成为影响提升黄南藏族自治州大中专毕业生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主要瓶颈。二是民族特色文化发展相对滞后。黄南是安多藏族文化中心,也是青海省非物质文化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从现状来看,对特色民族文化的挖掘、传承、宣传方面做得还不够好,特色文化村镇开发利用方面的思路还不宽。三是生态保护压力依然很大。黄南州地处“三江源”核心区,生态地位十分突出。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法治观念淡薄、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等原因,无序违法采挖砂石料、建设小型引水式电站、乱挖乱建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屡禁不止。四是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不够。黄南州有藏、蒙古、汉、回等18个民族,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形成了灿烂多元的民族文化,有很好的民族团结历史根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大建立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工作。五是积极融入国家、省级发展战略的力度还不够大。只有融入国家和省级发展大战略,黄南的发展才有出路。但在具体研究如何融入国家和省级发展大战略方面概念还比较模糊、措施不多、力度不大。

  我坚信,只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跟党走,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彰显文化第一力量、聚焦民生第一需求、压实稳定第一责任、坚持生态第一原则,以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认真把握新要求切实做好地方立法工作

  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杨牧飞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依法立法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并列为立法三原则,必将进一步强化人大主导立法的权威,促进法治统一,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为此谈几点初步体会与思考:

  第一,“依法立法”强调立法不能越权,也就是不超越立法权限。地方立法要严格按照立法法的规定和全国人大的要求开展立法工作,设区的市、自治州、自治县可以在乡镇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做好立法工作。但是市州自治县人大在立法时遇到与立法权限相关不太明确的问题,应及时与全国人大、省人大多沟通。

  第二,“依法立法”强调按程序立法。对地方立法审议次数的问题,在实践中是两次审议通过还是三次审议通过比较合适?按照立法法规定,我省人大现行的做法是,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各相关专门委员会都是提前介入,做好论证和修改,一般应当经省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通过。如果法规条款争议较大,调整关系复杂,意见不一致,也可以三审通过。各地可从立法实际出发,在保证立法质量的基础上,兼顾效率,来选择审议的次数。

  第三,“依法立法”强调立法不能抵触,也就是不与上位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设区的市、自治州立法还要不与省级立法相抵触。这里的“不抵触”与“不一致”是有区别的,不一致是表述不同,而不抵触是不矛盾。在地方立法中,对涉及企业处罚的问题,要严格遵守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中不能简单地认为处罚越多越好,过度处罚会给企业生存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立法的目的不是处罚,而是规范、调整、引导。

  第四,“依法立法”强调立法要精准。首先,确定立法项目要精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的意见,坚持立法为民。其次,征求意见要精准,要建立立法咨询组和专家库,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反复征求意见,开展立法协调,确保立法质量。此外,审议要精准,在法规审议前,对法规草案内容的可行性、出台时机及实施后的社会效果进行评估。在地方立法时不必拘泥于体例形式,而是抓住最为关键的环节,不妨“有几条立几条”,力争通过立法真正解决问题。

   以“四本”体现时代担当和作为

  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公保才旦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关键在于落实,须在落地、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注重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志存高远和脚踏实地的关系;坚持本来、面向未来、继往开来的关系;学与思、悟与践、知与行的关系,坚持本来,立足本职,增强本领,体现本色。

  坚持本来。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和本。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就我省当前实际而言,应当深刻把握我省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的困难和矛盾,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以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我省的特点和焦点,深刻把握以“四个转变”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坚定信心,攻坚克难,苦干实干。

  立足本职。就是要立足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就省人大当前工作而言,党的十九大关于设立监察委员会的重大部署,成为我们筹备人代会的重要议题和当务之急。这项工作涉及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从政治学意义上说,这是我国国体的重大改革创新,是国家机构、权力体系的健全融合,事关我国政治体制和政治关系,意义重大,要求很高,时间很紧,对我们是一项重大考验,应当高度重视,明确责任要求,依法加快工作,确保圆满完成。

  增强本领。首要的是练好看家本领。就机关党建工作而言,必须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重视全力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新要求,结合具体实践来说,要努力在六个过硬上下功夫,即政治过硬、思想过硬、组织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制度过硬。同时,依照党的十九提出的“八项本领”,着力强化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体现本色。首先就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其次要重视加强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克服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三不”(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和“四化”(随意化、形式化、平淡化、庸俗化)倾向。同时针对当前比较普遍的精神亚健康状态,采取切实措施,有效治理工作中的“五个于”(疲于应付、惜于出力、懒于作为、怯于担当、惯于推托)问题,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奋发有为的良好生态。

   创新做好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省政府副秘书长 马锐

  信访动态是反映社会治理状况的有效“晴雨表”,信访工作是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切入点。面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新要求,更需要信访工作的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制度创新。

  变“上”为“下”,就近及时回应诉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加强预防和化解工作,关键在于源头及时纾解,防止矛盾累积。这一方面需要领导干部的工作下移,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接访和走访活动,要经常化、一线化、制度化,真正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另一方面需要信访力量下沉,特别是乡镇一级,可考虑设置信访接待人员和固定场所,第一时间解决群众的意愿“有人听”、诉求“有人应”问题。

  化“堵”为“疏”,分类解决矛盾纠纷。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信访权是有中国特色的、最贴近民生的一项公民权利。我们的出发点应当是做好“疏”的工作,把重心放在有效解决问题、维护群众利益上来,切实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即使是诉求无理的,也要思想教育到位;确属行为违法的,则要依法处理到位。尤其是对群众的正常信访活动,切不可把注意力放在拦、卡、堵、截上。

  以“标”促“本”,注重构建长效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的要求,既是目标,也是举措。最关键的是要从信访事项中发现普遍性、趋势性、规律性问题,完善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重中之重的工作,是推进信访法治化,深化诉访分离改革,依法界定梳理各领域信访诉求的法定途径清单,对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的,信访部门积极支持配合政法机关依法处理,共同维护法律权威,逐步让群众从“信访”转向“信法”。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注重信访信息系统与政法、公安等领域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深度应用,打造“阳光信访”新模式。

   增强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 马化伟

  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就是激励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不久前,习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和不懈奋斗的责任感使命感,也充分说明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根本动力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党的十九大决定要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以推动全党更加自觉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总书记强调,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未来,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对共产党人来讲,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在战争年代,信仰的选择是生命的选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用鲜血和使命来浇灌和兑现的。在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社会稳定的当代,我们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经不起这些考验和危险,我们就难以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处在新时代的共产党人,要自觉向习总书记看齐,不断培养自己的人格力量,不断地浇灌、检查、维护好自己的“初心”。要坚定理想信念,学党章,学先辈,学先进,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坚定“四个自信”。要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人民满意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担当,敢担大事,事不避难,功成不必在我,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要自觉养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善于摸实情、说实话、谋实策、办实事。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按照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四个转变”推进“四个扎扎实实”落实,奋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我们要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勇于锻造自己的思想意志品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全心全意为全省各族人民服务,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海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引向深入

  省直机关工委副书记 徐利军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抓住重点,理清思路,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引向深入。

  一要胸怀大局、先学先悟。新时代、新征程,理论学习一刻都不能懈怠。我们必须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先学一步、学深一层,走在前头、做出表率。要以鲜明的政治态度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带头深入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把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坚持带着使命学、带着任务学、带着问题学,切实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用、学而行,明大势、知大局,以政治上坚定成熟、理论上与时俱进、实践上蹄疾步稳,找准定位、主动作为,竖起学习贯彻的“风向标”。

  二要突出重点、学出效果。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灵魂,围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导党员干部准确理解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到“纲举目张”。要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通过整体学习把握,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提升学习的新高度,开辟落实的新境界。

  三要改进方法、推动落实。按照“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要求,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帮助党员干部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解得深、把握得准、落实得好。要在完成中央、省委“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用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达到直抵人心、引领思想、凝聚共识的良好效果。要改进文风会风,确保以好的学习,强化好的效果。要坚持引导党员干部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努力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坚定不移听党的话、跟着领袖走、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转化为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的不竭动力,转化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尽责、苦干实干的强大正能量。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省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张蓝青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部署。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是新时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建美丽中国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融会贯通到生态保护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充分发挥我省的生态优势,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实质,担起生态责任,挖掘生态潜力,体现生态价值,真正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九大把这句话写入党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方向和任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是有机统一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是保护生态的保障。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共赢共进。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生态优势可以转变成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我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统领当前和未来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努力强化生态文明法制体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科学立法进程。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法治,生态保护的法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在这方面人大要发挥立法引领的推动作用,在立法上积极作为,以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为导向,加快生态文明体系的立法进程,建立起一个系统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生态文明法律保障体系,更加有力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学懂弄通做实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胡维忠

  作为宣传干部,要以政治定力担当起学习领会、宣传教育、贯彻落实的政治责任,推动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展示青海气象、凝聚青海力量、作出青海贡献。

  笃学之,在学习上做到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原汁原味学,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结合主题学,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结合历史学,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把握党的历史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结合实践学,从实践进程的伟大成就中领会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把握大势、赢得未来;结合实际学,联系五年来青海发展的深刻变化,开阔新视野、拓展新空间。以扎扎实实的学习,确立思想理论的“定盘星”、坚定理想信念的“主心骨”、筑就“四个自信”的“压舱石”。

  笃信之,在宣传上做到搞活创新、凝心聚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密切配合,迅速形成规模、形成声势。统筹中央宣讲团、省委宣讲团和各类宣讲队伍,把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载体,关键少数带学促学,引领推动全省的学习贯彻。发挥理论工作“四大平台”、新型智库、社科基金的作用,不断推出有深度、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宣传文化阵地和资源,让十九大精神传遍青海大地、走进千家万户。

  笃行之,在贯彻上不折不扣、落地见效。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思想文化建设“四大工程”为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上展现新作为,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上达到新高度,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取得新成效,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上迈出新步伐,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上筑就新高峰,在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青海文化新闻出版系统落地生根

  省文化新闻出版厅副厅长 吕霞

  青海省多民族多宗教的历史传承和现实特点,决定了青海文化的绚烂多姿。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文化名省”建设战略的引领下,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反映民族特色文化的艺术精品创作生产稳步推进,世居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扎实有效,本土特色文化产业蓬勃兴起,以青海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为平台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当前,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青海文化新闻出版系统落地生根,首先要做好学习宣传工作。用十九大精神统一全行业思想、凝聚全行业力量,振奋全行业精神,在各级各类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要求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出版发行等各类文化阵地以不同活动、不同艺术形式表现十九大精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二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积极推动传统出版转型升级、融合发展,讲好青海故事、传播好青海声音,让主旋律在青海大地上广泛弘扬、让正能量成为青海人民的自觉追求,在青海精神高地建设中发挥思想引领、理论支撑、精品示范、阅读引导的重要作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三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研究文化省情,深入各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地,在挖掘、抢救、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做好青海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依托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本土特色文化产业,在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方面抓住国家振兴传统工艺、传承人群研培计划、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等重大项目实施机遇,助推各民族世代传承的古老手工技艺融入当下、融入生活、走向市场,让老百姓通过传承宝贵手工技艺在家门口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四要以严的标准、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聚焦“群众揪心的事”、“群众期盼的事”,把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文化新闻出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奋力推进文化名省建设。

   推动人民司法事业取得新成就

  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乔健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十九大报告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法治建设升级版蓝图,将全面依法治国引领进入一个新境界。人民法院要充分认识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对司法机关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推动人民司法审判事业取得新成就。

  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的灵魂是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守住这道防线是司法机关的使命所在。司法机关要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用公正的裁决捍卫这道防线,维护司法公信力。就公正司法而言,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而且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心在于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以及全面司法责任制。司法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中居于重要地位,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机关坚持正确改革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做成了做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事,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

  进入新时代,让我们深感责任之重。推进公正司法,为人民群众守好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为此,我们必须从多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引实践。

  二是牢记司法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平等保障各类当事人合法权益,切实以司法保障促进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的获得感。

  三是依法履职尽责。坚持严格公正司法,严守法律底线,确保案件质量,提升办案效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是强化自身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落实好司法责任制各项方案,按照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要求,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为民的法院队伍。

   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省民宗委副主任 刘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为我们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遵循。

  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进程中,体现在历史、心理、社会、制度、政治、文化等层面的集体身份认同。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尊重差异不强化差异,保持特性不强化特性。多宣传历史上各民族友好往来、共同开发建设边疆、抵御外侮、保卫祖国的民族关系主流,多宣传统一团结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观念。

  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载体。高度重视宣传手段建设和创新,善于运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提高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贴近群众实际生活工作,加强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宣传。管控和引导互联网上涉民族关系舆情,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结合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编创一批讴歌民族团结、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使民族团结进步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效果。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解决民生突出问题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支持推动民族地区更好发展,使各民族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如期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到2019年脱贫人口、贫困县和贫困村脱贫工作的目标,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要建成一批事关民族地区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使民生保障走在西部前列,推动教育、科学、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族群众进一步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加快实现我省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开拓国资改革新格局

  省国资委党委委员 刘新伟

  十九大报告强调“经济发展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青海省属出资企业的监管部门,我们要以习近平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扎实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重大部署,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开拓国资改革新格局。

  着眼新的时代使命,切实推进青海国资改革工作。一是国资改革要自身革命。青海国资委如何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组织框架,明确国资委管资本的重要职能,划清国资监管的权责边界,尽快提出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是下一步国资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推进全省经营性国有资产资源整合,逐步实现统一监管。目前,全省除18户省属出资企业由省国资委统一监管外,许多部门还监管着体量庞大的国有企业和资产,并在不断的组建新的企业,这与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三是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全面清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授权一批,下放一批,移交一批,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一要推进全省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细化落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董事会建设,在企业形成有效制衡的决策机制。二要推进全省国有企业改革经营机制,激发企业内生活力。推动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和质量。三要推进省属出资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升管理水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攻坚战,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四要继续推进企业分离办社会工作。做好“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事项,增强企业竞争力。五要强化国有资产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守好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六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持续深入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青海民族大学副校长 马成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谈到人才工作时,出现频率最多的一句话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体现了他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世纪之交,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重心西移,“天倾西北”,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西部大开发。2013年以后,又实施了“一带一路”建设,西部成为了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的整体政策环境、生活环境、发展环境、人才待遇、思想观念等各方面因素的羁绊,至今仍然解决不了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吸引不来的问题,人才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形成鲜明的差距。

  如何解决西部人才缺失这个结构性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思想,要学深悟透,要学以致用。西部各省区切实把人才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制定中长期人才规划,而不仅仅是体现在工作报告和口头上,把人才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抓紧出台培养本地人才和吸引外来人才(包括国外人才)的具体措施,不惜一切代价,加大投入力度。在培养好本地人才的基础上,吸引海内外各级各类人才,为我所用。

  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要解放思想,慧眼识才,爱才惜才”。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三是要善待人才,包容人才,在人才使用上要有雅量,要有宽阔的胸怀。古人说得好“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领导干部要用宽广的胸怀善于发现人才、善于使用人才,以情感人,以事业留人。

  四是加大人才服务力度,着力培育良好人才环境。要大力推进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打破制约人才流动的各项障碍,加大人才服务力度,提高人才服务水平,吸引更多人才走进青海、服务青海、扎根青海。

   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黄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肖飞虎

  黄南藏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落后全省其他地区,通过这五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的持续不懈努力,实现了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基础更加牢固,坚信我州将同全国人民一道,坚定不移跟党走,共同全面进入新时代。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坚定践行各项政策作为维护核心的具体体现,积极主动开拓创新,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当前,黄南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特别突出,各项经济及技术指标基本在全省靠后,如,2016年我州大气质量合格率在60%左右,个别月份全省排名倒数,2017年通过集中整治大气优良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其中虽有冬季集中燃煤等污染问题,但绝大多数还是管理和服务滞后的问题,因此,各级领导要结合工作学方向、学理论、学方法,各级干部要学业务、学技术,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

  新时代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要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和提升幸福感作为奋斗目标,成为让我们持续发力和下功夫的动力源泉,一是明确经济结构的定位,结合我州热贡艺术、坎布拉景区等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和有机畜牧业等优势产业,坚持走生态、绿色的发展路子。二是找准生态与发展的定位,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秉持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理念,探索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三是把握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注重在提升自身发展能力上下功夫,精准扶持引导一批可持续的绿色产业,彻底改变以往有速度无效益的低效发展模式。四是建立完善的协调发展体系,要主动从以往重管理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做到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精准扶持和帮助,及时了解和发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从党委政府层面不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以新担当新气象新作为推进新时代检察工作

  西宁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王智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航标灯塔和精神砥柱,牢牢把握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拥抱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创造新业绩。

  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细抓好抓实,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新思想新论断,全面把握新目标新任务,切实找准检察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确保学到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科学谋划新时代检察工作发展新思路,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检察工作的奋斗目标,把维护人民利益、回应人民期待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积极履行检察职能,更加有效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公益,不断满足人民对平安稳定、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要始终对党绝对忠诚,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加强过硬检察队伍建设,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检察工作、检察队伍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生动实践。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要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服务改革发展的能力,加强生态检察工作,全面开展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聚焦监督主业,强化法律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开创西宁检察新局面,为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奋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加快建设幸福西宁提供更加有力的检察保障。

   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海西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台本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必须坚持以宪法为核心,以实际行动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从海西检察工作的实际出发,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服务大局上要有新作为。自觉融入新时代发展大局,找准依法服务大局、依法保障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紧紧围绕我省我州经济发展大局和依法治省依法治州新要求,调整检察工作思路,丰富检察工作内涵,正确处理服务与履职、打击与保护、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

  二是在司法办案上要有新作为。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确保打击犯罪保稳定、强化监督促公正、维护法治树权威、化解矛盾促和谐。强化法律监督工作,维护公平正义,积极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以及省委提出的“四个转变”要求,坚持主动贴近、主动融入、主动接轨、主动作为,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全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在司法改革上要有新作为。坚定不移地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继续坚持精简、务实、效能、协同推进为原则,继续优化整合、科学配置,以发挥人员的最大工作潜力和水平。统筹做好反贪、反渎、预防等部门职能、机构、人员的转隶工作。

  四是在队伍建设上要有新作为。持续加强检察机关党的建设,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使全体干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按照党章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组建设,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队伍,全面提高检察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检察队伍。

   迈步时代新征程开创工作新局面

  黄南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尹玉海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新征程的伟大旗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近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洞察认识和准确把握,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深刻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指引新征程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国共产党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导向和基本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站在新时代的入口处,我们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自觉维护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全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党的建设,是指引新征程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打虎、拍蝇、猎狐”,推动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凝聚了党心,赢得了民心。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反映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政治品质和人格力量。在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抓住从严治党这个根本原则,贯穿党建始终,尽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开启人民法院工作的新局面。一是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维护核心、绝对忠诚、听党指挥、勇于担当。二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建设新青海、新黄南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三是牢牢把握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和推进信息化建设,与现代科技应用结合起来,提升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四是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法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更加优质、便民的司法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公正获得感。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

  省农牧厅首席兽医师 孙应祥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根本,是农业服务的主要需求方。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选择。自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青海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制度不断完善、培育体系加快构建、培育机制更趋灵活,培育模式得到创新、培育效果日益凸显,但还存在对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程总体思路认识不全面,培训重理论、轻实践、针对性差,培训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简陋等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应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健全培育体系,提高办学能力。全面构建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体,以农牧业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和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及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一主多元”教育培训体系,推进规范化管理,提高办学能力。二是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培训渠道。由培训转向培育,实行全过程跟踪培养。培训内容转向主要农畜产品生产以及促进农牧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发展上;培训模式应转向适应成人学习和农牧业生产规律的“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培育模式。三是规范认定管理,强化扶持力度。督促各地进一步健全完善新型职业农牧民认定管理办法,明确认定原则、认定主体、承办机构、认定程序、认定条件和认定标准。推行新型职业农牧民认定工作动态管理,健全新型职业农牧民认定退出机制。四是按需开展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根据各地区农牧业产业的发展和农牧民急需技术,合理安排农牧民教育培训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积极开展现场“对话式”培训,组织专家和培训教师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牧民答疑解惑,实现按需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找准着力点切入点从五个方面下功夫

  贵南县人民政府县长 张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鲜明的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自始至终贯穿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触及心灵,使自己立足本职为人民服务的愿望更加强烈。

  学习十九大精神是解放思想,指导贵南实践的过程。县一级是理论走向实践的最前沿,把十九大精神与贵南工作深度融合,必须找准着力点、切入点,从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转”字上下功夫,强力推进“四个转变”。要着力加快干部群众的思想转变,着力加快农牧业转型升级,着力加快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着力加快农牧民转移,实现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二是在“保”字上下功夫,持续保护好生态环境。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施策,立体推进,聚焦生态保护示范县建设,坚持“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重保护”理念,打好生态牌,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三是在“脱”字上下功夫,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继续践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针,立足贵南农牧区生产生活实际,全力推进我县确定的“五个一”扶贫模式,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助推群众脱贫,加快增收致富步伐。四是在“稳”字上下功夫,持续加强社会治理。继续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成果,结合“法治贵南”“平安贵南”建设,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提升社会治安智能化和网格化管理水平,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多元化社会管理,不断推进寺院管理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五是在“严”字上下功夫,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按照“抓在日常、融入经常”的要求,以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班子建设、队伍建设,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突出政治功能,把党的领导和从严治党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切实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以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雒婷 报道) 为深入Qhnews.Com
海西:凝心聚力营造放心饮食用药环境
来源:柴达木日报 作者:浩尔娃    为把海青海热线
省残联宣文部党支部召开学习十九大精神学习会
  近日,宣文部召开党的十九大报告集中学习会,残疾人联合会
用心学 用心感悟 系统领会十九大精神
  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深深体会到报告内容丰富,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