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构筑青海精神高地

09.09.2014  09:5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70多年前,美国记者斯诺第一次接触中国共产党人,就发现他们身上有一种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由此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这种精神力量就是党的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一个政党,没有一种精神力量的积淀是发展不起来的;一个民族,没有一种精神力量的激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地区,没有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也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青海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中华文化的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不断构筑的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地域特点的精神高地,既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青海高原的具体展现,也是青海各族人民追求发展进步强烈愿望的生动写照,更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坚持和拓展好的强大动力。

  一、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构筑青海精神高地

  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并以此吸引群众,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奇迹,又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精神,形成改革发展的再生动力,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在青海坚持和拓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伟大的精神作支撑,才能巩固党在多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全省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全省上下的热情和干劲。构筑青海精神高地,是时代和实践的呼唤,它不仅是一种客观、历史、必然的选择,更是一种主体、理性、智慧的选择。

  (一)党的群众路线是构筑青海精神高地的源头活水。党的群众路线是一条加强和改善党和人民、干部和群众之间鱼水相依、血肉相连、水乳相融密切关系的根本工作路线。青海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所有发展困难和特点,历届省委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青海各族人民群众,怀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信任、对崇高事业的责任与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期盼,主动作为,顽强拼搏,甘于奉献,在青海大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每一次的实践、每一次的前进无不彰显着高原人民特有的精神品质。新中国成立之初,老一代创业者在青藏公路建设和柴达木开发建设艰难岁月里,形成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奋斗、科学务实”的柴达木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汇聚到青海的金银滩,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锻造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各族人民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征程中,再次铸就“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面对突如其来的玉树地震,青海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玉树抗震救灾精神。这些由党传承、人民书写、薪火相传甘于吃苦奉献的“老高原”品格,共同铸就了青海精神高地,青海精神高地凝结着高原各族人民的价值追求,是各个时期青海精神的积淀融合,更是青海各族人民共同目标的前进动力。

  (二)构筑青海精神高地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迫切需要。民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各族人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纽带,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依托,始终坚强地团结在一起,使青海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青海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占比依然较高,民生水平依然较低,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不稳定因素和影响依然存在。随着执政环境、执政条件和队伍构成的变化,党员干部队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十分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一些干部的信念、素质、能力和作风,还有较大差距,反腐倡廉建设面临不少挑战。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要实现思想意志上的统一、行动步调上的一致,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海篇章,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始终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我们全部工作之中,从植根群众、联系群众中,从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中,汇聚起推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形成各族人民群众广泛认可、共同遵守、自觉传承与弘扬的青海精神家园,更好地肩负起“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的战略任务,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青海力量。

  (三)构筑青海精神高地契合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我们党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就是靠自己艰苦扎实的工作作风来联系、影响、带动群众。青海精神,立足发展、源于实践、契合时代,它以我们长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形成的精神财富和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充分体现了青海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质。它既是优秀悠久历史的积淀,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青海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不论是柴达木精神,还是“两弹一星”精神,不论是青藏高原精神,还是“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玉树抗震救灾精神,都集中体现了与党的群众路线高度契合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一切为了群众、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艰辛的吃苦精神,扎根群众、服务群众、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的无私精神,信仰坚定、乐于奉献、敢于拼搏的担当精神和缺氧不缺精神的豪迈情怀。正是青海一代代共产党员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感动上帝”,让广大人民群众“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才使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构筑青海精神高地的生动实践

  青海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干同一件事,付出的代价更大,更需要精神做支撑。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青海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团结群众,不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青海精神的内涵,始终保持坚韧不拔、奋发有为、团结协作、无私无畏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激情干事、激情创业、雷厉风行、敢抓善管的良好作风,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奋力跨越的自信心,激发逆势赶超的精气神,立足本职岗位,创造优异成绩,形成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加强理论武装,把筑牢思想根基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工程。注重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是我们巩固全省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奋斗思想根基的一条重要经验。多年来,我们从全省多民族、多宗教的省情出发,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奏响了热爱祖国、热爱青海、建设青海的最强音。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及时做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安排部署,采取系统学、拓展开、深下去的方式,进一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在强化宗旨意识、深化改革开放、维护藏区稳定、解决“四风”问题等方面统一了思想,加深了理解,为构筑青海精神高地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坚持实践塑造,以改进作风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多年来,我们把作风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切入点,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民风,不断丰富和发展青海精神的内涵。连续多年深入开展“万名干部下乡”、“抓作风建设、促工作落实”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健全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制度,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启动领导干部正风肃纪专项治理、民生水平提质和玉树灾后重建收官等八大行动,察民情、知民意、暖民心,使全省各族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落实领导机关公开承诺、涉藏维稳专项工作、重大民生工程决策听证、干部选拔任用等八项制度,建机制、转作风、树形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坚持发挥“一把手”关键作用,领导带头示范,把以上率下贯穿始终;坚持“严”字当头、立说立行,把整风精神贯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边查边改,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21条措施,扎实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转变作风的实际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三)注重文化引领,切实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生机与活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多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文化在教育人民、凝聚力量、推动发展中的作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大力实施文化名省建设工程,深入持久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人、凝聚人、激励人。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广泛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措施,宣传省委重大部署和重要举措,宣传我省特别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宣传玉树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成果,营造团结奋进、迎难而上、只争朝夕的社会风尚。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精心组织文化对口扶贫,组织具有青海特点的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全省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坚持典型引路,注重道德实践与道德养成,大力宣传韩慧瑛、才仁松保和玉树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英模的先进事迹,深入开展全国全省道德模范、“最美青海人”“民族团结之花”和群众身边的先进人物的学习宣传、评选表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全社会文明程度、道德水准进一步提高。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中,这些先进文化所显现的强大精神力量有力推动了青海精神高地的构筑和发展。

  (四)依托载体优势,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中聚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正能量。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处于反分裂斗争一线,做好民族工作,始终是青海工作的基础和大局。近年来,我们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深刻把握现阶段青海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特殊矛盾,着眼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深层次问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按照三年强基础、八年创先进的“两步走”奋斗目标,实施严格依法治理、夯实基层基础、创新社会管理等10大举措,凝聚起构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强大向心力。我们着力加强教育引导,凝聚思想共识,组织干部深入基层宣传中央对藏区的关怀和对十四世达赖集团的定性,引导各族人民群众明辨是非,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我们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化解矛盾纠纷,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抽调万名干部开展进农村牧区、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寺院的“五进”活动,选调上千名干部驻寺或联寺开展工作,一大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得到有效解决。我们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建立机关干部对口支援藏区乡镇制度,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促进藏区就业,不断完善保障制度体系,坚持扶贫开发向最贫困的地区倾斜。在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的情况下,全省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达75%以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各族人民,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构筑青海精神高地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坚实。

  三、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新实践中拓展升华青海精神高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要准确理解把握党的群众路线新的时代内涵和要求,在推动青海建设发展改革稳定的新实践中,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各族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孕育催生的精神财富,努力打造“坚定信念、激情高原,自信创新、苦干实干,坚韧不拔、无私奉献,团结和谐、奋勇前行”的新时期青海精神高地,使之成为我们共同理想的压舱石、价值追求的定盘星。

  (一)坚定信念、激情高原,以共同的理想价值凝聚推动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信念是旗帜,是目标方向,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坚定信念,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省委提出的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的信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大力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使之成为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这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构筑青海精神高地的前提和基础。青海高原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是我们实现梦想、放飞梦想的地方。激情高原,就要心系高原、情注高原、扎根高原,立足起点低、底子薄、条件艰苦、制约因素多的省情,满怀激情地投入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沉下身子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领导干部要信念坚定、胸怀人民、真抓实干、廉洁奉公,为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广大党员要理想高远、务实敬业、激情干事,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普通群众要热爱青海、爱岗勤劳、遵纪守法,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二)自信创新、苦干实干,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中打造青海精神高地。由于地理、历史、现实等原因,青海部分党员干部中还存在自卑、守旧、封闭的思想意识,有的艰苦奋斗精神减弱、实干之风衰退,与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实现“三区”建设目标的要求仍有不小差距。做好青海的事情,只有自信创新、苦干实干,才能以精神上的高地填补经济发展的“洼地”。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要进一步教育引导全省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增强青海发展的信心,摒弃封闭保守、自轻自弃的思想意识,激发全社会创新实干的热情。改革有目标、创新无止境,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需要全省党员干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新思变,统筹谋划治青理政的新方略。苦干实干,是全省党员干部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也是实现中国梦、青海梦的迫切需要。青海条件艰苦、发展滞后,做成一件事往往要付出加倍努力,更需要一种埋头苦干、誓要改变落后面貌的精神力量。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提振精神,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努力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在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中自觉担当起打造青海精神高地的使命。

  (三)坚韧不拔、无私奉献,在发挥正能量引领作用中构筑青海精神高地。一个人的正能量可以让自己变得自信乐观向上,一个社会的正能量可以推进社会走向文明和谐健康。坚韧不拔、无私奉献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全省各族人民群众所认可和接受的一种思想品格、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内在气质,成为青海社会发展进步的正能量。在青海高原艰苦的条件下干事创业,充满着更多艰辛与挑战,更需要发扬求真务实、坚韧不拔、执着奉献的精神,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守得住清贫,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把青海的事情办好。要把培育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精神,落实到贯彻群众路线实践中,倡导和弘扬甘于吃苦、勤勉敬业、攻坚克难的优秀品格,在全社会形成争先向上的力量,更有力地构筑和传播富于时代气息的青海精神。

  (四)团结和谐、奋勇前行,在实现跨越发展、共同繁荣中拓展青海精神高地。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确保青海各民族团结和谐进步,始终是青海一切工作的基础,是推进青海各项事业的大局,是衡量领导能力、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尺。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深刻认识现阶段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旗帜鲜明地开展反分裂斗争,维护民族团结,实现长治久安。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党性、敢于担当,牢记责任在肩,强化执行力,用铁的纪律保证稳定的底线。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深化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始终做到在政治上志同道合、思想上肝胆相照、工作上密切协作,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要紧贴各族群众的所思所盼,加强扶贫攻坚,加大公共资源、公共财政向民族地区倾斜力度,继续实施结对帮扶、驻村进寺等措施,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省路线办)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
省政协“委员讲堂”开讲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计划和《2021年省政协理论学人民政府
规上工业80.9%贡献率来自西宁——全省经济半年报之七
  2021年上半年,西宁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