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生态海东”

09.05.2014  07:59
        青海新闻网讯  “奋力走出一条‘生态海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月26日,在海东市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东市市长张晓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海东市将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绿色发展方向、生态城市化新理念,不断提高绿色指数,努力将海东打造成为展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先行和示范区。
        据了解,海东市将从三个方面着手,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努力打造“生态海东”。
        保护第一治水增绿
        海东市始终把湟水河湿地绿地保护放在第一位,编制湟水河生态保护规划,划定保护红线。重视源头治理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加强黄河、大通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快湟水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好沿湟四县区、工业园区和群科新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污水管网314公里,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60%。加强乡村垃圾收处,开工建设平安古城等8个乡镇垃圾处理场项目。把围绕城镇构筑生态屏障、惠及群众建设园林绿地、提升通道整体形象作为生态海东建设的重点,从人口最密集的湟水两岸、南北两山绿色屏障做起,加快实施海东南北两山绿化规划,完成15平方公里的绿化。实施好东部黄土高原区生态保护、祁连山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湟水流域百万亩造林等项目。乐都、平安健全城区园林建设和管护工作机制,优先实施平安心、大地湾、蚂蚁山等湿地公园以及城市园林绿地、廊道绿化项目,切实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生态环境改善的福祉。
        发展经济林兴林富民
        让绿水青山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经济增长的新要素,将发展经济林、苗木产业、林下经济作为兴林富民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今年新发展经济林9万亩,建成市级林木良种繁育示范中心,抓好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
        重视生态治理环境
        重视生态环境监管,完善和落实各项污染治理计划及措施。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严控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煤烟粉尘排放。抓好总投资56亿元的231项大气污染治理等项目的申报争取工作,实施民和、互助PM2.5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项目,加快黄标车淘汰步伐、推进燃煤锅炉改造以及祁连山水泥烟气脱硝等50家企业环保改造工程。推进“文明工地”建设,核心区覆盖面达到80%以上,其他四个县城达到50%以上。(作者:雷发恩)
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王建军主持
  5月10日,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水利厅
12.68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全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我省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近日省财政厅下达资金12.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