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对根的情意——记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靳永明

20.10.2018  08:49

靳永明察看新采摘的蔬菜。

  青海新闻网讯 秋日里细雨霏霏,农村妇女们盖着头巾,围坐在一起摘剪罗马生菜,一筐筐摘好的蔬菜过秤后,放进了冷库。再过几天,这些蔬菜将走出省外,出现在深圳、香港市民的餐桌上。除了罗马生菜这样的“西生菜”,还有许多其他品种的蔬菜也将销往全国各地。如果不说,谁也想不到这些蔬菜竟来自于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

  农民种出来的“西生菜”销往全国各地,农民的钱包也一年比一年鼓了,这一切离不开一个人的带动,他就是最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的互助县台子乡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靳永明。

下台二村村民闲暇之余在合作社打零工摘菜。

   痛定思痛:创业之路就在家乡

  靳永明出生在海东市互助县台子乡下台二村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看着父辈在这片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四季、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这样的日子,到头来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改善,还不时陷入断粮的窘境。一想到自己今后也会过这样的生活,靳永明心有不甘,立志要创出一片新天地。

  时间追溯到2002年,年仅31岁的靳永明背起行囊踏上了去山东省寿光市打工之路。寿光以种植销售蔬菜而闻名,靳永明和伙伴们经人介绍到菜市场搬运蔬菜,每当搬运任务完成后,其他人拿着钱高高兴兴地“打道回府”,而靳永明不顾疲惫,将满地剩菜烂叶打扫干净,老板回来,看到其他批发区一片狼藉,自己门前一尘不染,高兴地说“:小伙子,好样的,跟我干吧!”

  靳永明从最初蔬菜搬运到买菜再到批发,每项工作都能打理得井井有条,后面老板将采购这项最重要的工作也交给了他。靳永明采购蔬菜时虚心请教蔬菜种植的技术,与当地菜农打成一片,冬去春来,六年时间一晃而过。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8年,互助县投资在台子乡建设了1000栋温棚,发展设施农业,靳永明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回到家乡承包了6栋温室大棚。

  “当时,互助的设施农业处于起步阶段,群众觉得地里种了蔬菜就没有粮食,手中无粮心里慌,温棚建设之初群众就极力反对,乡上的干部都住在工地做群众思想工作,好不容易建好了,也没有人种植蔬菜,我承包温棚后,村民们都觉得我是疯子,连我的家人也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这么做。”靳永明回忆着当时的情景。

  靳永明以学到的蔬菜种植经验,选择食用菌培植为突破口,用2个大棚摸索蘑菇、平菇、金针菇的栽培生产技术,另外4个大棚里种植油茄、辣椒、黄瓜等经济作物,第一年纯利润达到了8万元。

  尝到了种植经济作物带来的甜头后,靳永明劲头更足了。针对互助县地理环境偏僻,蔬菜市场供应匮乏的特点,靳永明继续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同时,又开始探索发展高效蔬菜种植的路子。2011年,靳永明贷款10万元,组织7名村民创办了台子乡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承包的11个大棚里种植反季节蔬菜,引种陇椒、豇豆、晶莹十一号、西葫芦等优良品种,创造了亩产经济收入5000多元的奇迹。

  饮水思源:致富路上不落下一个乡亲

  蔬菜种植让靳永明赚得盆满钵满,但是靳永明始终没有忘记处在贫困线上的乡亲们,他决定带领乡亲们踏上一条共赢的致富路。

  靳永明精心培育的食用菌畅销市场后,乡亲们纷纷前来取经求教,他毫不保留地给乡亲们讲解技术要点,并无偿提供技术资料和菌种,使食用菌生产在台子乡很快得到普及,并成为当地农村经济中的新亮点。

  为了使乡亲们掌握蔬菜种植的全套技术,靳永明每年还邀请县级农技专家、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和当地种菜能手对村民现场培训,还先后组织农户到山东、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学习种植技术,无公害蔬菜主导产业优势得以发挥。

  这些年在靳永明的带动下,科学种植无公害蔬菜已在下台二村蔚然成风,全村90%以上的种植户均掌握了科技致富的“金钥匙”,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全村蔬菜种植亩收入从当初的1500元增加到现在的5000到7000元。

  台子乡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采摘观光基地内,65岁的刘应甲忙着翻地,将上一茬的韭菜挖掉后打算种植油麦菜,深秋初冬可进行采摘。

  刘应甲是下台二村的贫困户,家中除了刘应甲老两口外,还有一个女儿和外孙,一家人的收入全部是在合作社打工和种植蔬菜的收入,依托合作社,刘应甲一家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

  “在合作社打工,一年的收入就有2万多元,闲暇之余还能顾上自己家的一栋温室大棚,靳老板教会了我们种植技术,指导我们种植蔬菜,蔬菜种好后统一收购,收购价格还高于市场价,一年下来,一栋温棚也有小一万的收入,比种植大田划算得多。”刘应甲为我们算了一笔账。

  刘应甲仅是个例。靳永明将下台二村152户农户吸收进了合作社,为33户贫困户教授蔬菜种植技术,指导他们科学种植,并替他们解决销路。同时,合作社提供了70多个贫困户常年就业岗位,做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脱贫路上不落下任何一个人”,这是靳永明始终秉持的理念。下台二村的隔壁是长寿村,是一个纯土族村,全村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今年,靳永明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了村里的26公顷耕地,种植意大利黄瓜等“西生菜”,靳永明提供种植技术、菜苗,村民们负责种植,最后统一收购。

  “今年刚开始,还有点害怕,就试种了一亩意大利黄瓜,第一茬收入了2500元,第二茬收入了3000元,比种植大田划算,一有时间还能去蔬菜种植基地打零工,到了明年一定要多种几亩。”长寿村村民王占花说。

  如今的台子乡,蔬菜种植已经成为全乡农民增收致富的最大增长极,而这离不开靳永明的带动,用靳永明的话说:“家乡养育了我,也成就了我,我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离不开家乡乡亲们的支持,现在正是我回报恩情的时候。”

  【采访感言】

  靳永明,从一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今天家喻户晓的致富带头人,记者从他身上看到了朴实憨厚、勤奋好学、厚道热情等农民所具备的品质,但是他的成功,除了具备这些品质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机遇。

  对于靳永明而言,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没有放过眼前的每一个机遇。2008年,互助县乃至我省设施农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就在其他“农民”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靳永明第一个站出来承包温室大棚发展设施农业。靳永明之所以这样做,与之前山东寿光六年的打工经历密不可分,因此,人生的每一段过去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2011年,全省上下生态畜牧业、设施农业发展如火如荼,靳永明紧抓这一机遇,成立合作社,争取到了更多的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今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启动,一场变革在农村悄然而起,靳永明抓住这一机遇,流转土地,成立基地,带领村民奋斗在这片土地上,让农民在昔日的这片土地上重新换了个活法。

  靳永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家乡父老乡亲们的恩情,诠释着绿叶对根最深最厚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