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全省两会特稿: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 笃定前行

25.01.2019  16:02

  高新技术企业海西华汇化工机械有限公司钢丝网骨架PE管生产线。柯厅 宋翠茹摄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青海经济如何把准新方位、实现新跨越、迈向高质量?这是摆在全省人民面前的时代考题。

  春华秋实,又是一年。2018年7月,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一优两高”的战略部署,提出推动经济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实现从“数量追赶”向“质量追赶”,“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2018年,高质量发展是青海经济的关键词,更是主旋律。高质量发展,既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应有之义,更是青海的必然选择。这一年,全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推动经济从“速度追赶”向“质量更高”蝶变。

   按下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去年底,青海省公路桥梁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对外拓展市场,走过2018年这个“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路桥集团实现扭亏增盈,预计盈利1亿元,企业“站起来”的目标得以实现。这个目标实现的背后,是企业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盘活一些因管理不善导致的二级公司,也有下定决心后关停并转一些“僵尸企业”。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一年来,青海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省工作重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奋力谱写新时代青海发展新篇章。

  岁末年初,一份稳健的成绩单,给青海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

  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前三季度,全省煤化工产业投资同比下降62.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为65.3%,较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主要高耗能产品中,水泥产量下降2.5%,碳化硅下降52.3%,火力发电量下降27.1%。

  新动能积极培育。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1%,新能源产业增长6.9%,新材料产业增长4.5%,生物产业增长30.2%,装备制造业增长7.7%。

  我省聚焦高质量发展,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累计下达资金约357.1亿元,重点支持和保障了公路交通、铁路、机场、水利、保障房、东部城市群、藏区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实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注重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紧扣“三去一降一补”,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我省外经贸、商贸流通和电子商务等服务发展水平,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优化科技创新平台整体布局,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各项补助政策,通过优化投资方向、培养经济增长点、拓展产业价值链,不断提升各行业发展和供给质量。

  伴随着“三去一降一补”稳步推进,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新兴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加快培育,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条件正逐步积累。

   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光伏新能源产业项目“领跑”全国,光电产业、3D打印、镁合金等产业项目从无到有,一批新材料技术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一连串发展成果,彰显我省转型升级、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站在2018年回望,从产业链偏“粗”偏“短”,到新能源汽车、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产业强势崛起。近年来,我省工业转型升级步履铿锵,新能源产业前景可期,科技创新浪潮翻滚。

  按照“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优势产业、打造核心企业、培育产业集群、建设重大产业基地”的思路,2011年至2016年间,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000亿元,基本建立了以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七大产业为主的主导产业体系。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循环经济中硫的平衡为核心,逐步形成了氯碱、有色金属冶炼、甲醇与氟化工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同时,基于丰富的盐湖锂资源而发展锂电系列产品,形成一条完整的低碳锂电产业链。

  围绕“四个千亿元”产业发展需求,在新能源、新材料、环境污染控制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盐湖氯化锂电解金属锂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专项,世界最大规模盐湖氯化锂熔盐电解法制取金属锂生产线全线贯通。德令哈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填补了我国大规模槽式光热发电技术的空白,使我国正式成为世界上第8个拥有大规模光热电站的国家……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保护生态自然要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发展自然离不开新兴产业。抓住创新、技术、品牌等关键词,青海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稳健前行。

  可以说,以新兴产业为依托,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是青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才能稳步向高质量建设的目标定位迈进。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对青海而言,谋求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下好全面深化改革先手棋。

  “营商环境对我们而言十分重要,我们希望‘一次跑’‘一次办’。”这是众多企业负责人的共同心声。如何优化营商环境、高效服务非公企业发展?我省着力释放改革红利,把“放管服”改革作为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省直面办事难这一历史顽疾,大刀阔斧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

  以政府权力的“减法”、创新管理的“加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过去一年,我省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大幅压减了营业执照办理时间,市场主体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省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5.68万户(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208户),其中新登记企业1.28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29万户。

  2018年,我省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将总投资10亿元以下项目备案权限下放至项目所在地市(州)工信委或工业园区管委会。主动深入各工业园区现场办公,分行业召开重点工业企业座谈会,帮助75户企业把脉会诊,将梳理出的要素保障、项目建设、政策落实、产业扶持等四大类40个方面的问题,细化分解到相关市州政府、工业园区和厅委职能处室,限期督促办结,切实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这一新型行政服务体系,将从根本上改善营商环境,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

  青海帝特斯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宇翔在办公室做着新项目的预算,对今年上半年节约出的资本,他颇为满意,感觉企业的新技术研发有了底气。

  “现在政府对我们企业进行税收减免,并通过企业所拥有的发明专利申报科技委托服务合同,再加上房屋、水电费的减免,一年下来企业节约五六万元,虽然不多,但对我们刚起步的小微企业可算帮了大忙。”陈宇翔说。

  数据显示,通过开展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推动电力直接交易、减免降低通行费、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实行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动态调整等一系列降成本政策落地,2018年1至10月,全省累计帮助企业降低各类生产要素成本约40亿元。

  一系列数据、现象,一项项创新工程,一个个新兴产业,正在拼出这样的新图景:“新”的动能正在成长,高质量发展的路上,青海笃定前行。(孙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