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流通消费环节食品安全“利剑”行动初显成效
自今年3月份青海省食药监局在全省范围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利剑行动”以来,全省各级食药监管部门协同工商部门克服体制调整过程中的各种困难,结合实际,确定目标,细化任务,采取以下有效措施,有序推进流通消费环节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有力打击了流通消费环节违法违规行为,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检查各类食品经营户32891户(次),查办食品违法违规案件159件,案值22.65万元,罚没款22.26万元。
一是认真开展节日期间流通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以“元旦”、“春节”和“清明”、“五一”等节日期间销售的大宗食品和热销食品为重点,切实加大对乳制品、肉制品、米面制品、禽蛋制品、休闲食品、豆制品、食用油、烟酒类、饮料及各类散装食品的监管力度,查处销售不合格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期间,查处各类违法违规食品案件48件,取缔无照经营17户。查扣和退市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688.3公斤,督促限期整改索证索票不规范不齐全食品经营户166家。
二是积极开展农村牧区过期食品专项治理工作。根据国家食药总局关于集中开展过期食品专项治理工作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在全省范围内集中检查食品批发配送、商场、超市、食品经营店、食杂店的主体资格和进货查验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进(销)货台账制度落实情况,集中整治“三无”、过期、变质食品。期间,检查各类食品经营户1977户(次),查获各类过期食品5731袋(盒)、乳制品128碗(袋)、方便食品2109袋,查缴“三无”食品123袋。
三是深入开展校园周边流通消费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各地以高校、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周边小超市、小食杂店为重点检查对象,以奶制品、冷饮、油炸食品、散装食品、膨化食品等小食品为重点商品,开展了拉网式检查。期间,共检查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3077户,取缔无照经营11户,查办销售过期、“三无”食品案件10件,查获过期、“三无”食品、饮料1052袋(瓶),对106户索证索票不规范的经营户进行了规范。
四是深入推进流通消费环节监督抽验工作。对国家计生委风险监测结果通报明细中所列的铬含量超过限量值的肉皮冻、糖果、果冻、阿胶制品等27个样品进行了抽样检验。同时,以乳制品、儿童食品、膨化油炸食品、麻辣食品为重点,对50个批次的食品进行了抽样检验,并对抽检判定为不合格的19个批次的食品,及时下发通知开展市场清查,移交当地工商部门进行了立案查处。
五是扎实开展不合格食品市场清查工作。根据国家食药安委办和国家食药总局下发对不合格食品市场进行清查的通知精神,重点对熟制花生、“魔爽烟”、烤鱼片等食品进行了抽样检验。期间,共收缴不合格“魔爽烟”101包,查处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味精案1件,查扣侵权味精11吨,查处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腐竹案1件,查扣非食用腐竹1.65吨。两案均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通过以上“利剑”行动,进一步加强了对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维护了食品市场消费安全,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发挥了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