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把青海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 省垣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座谈会发言摘登
“四个全面”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为了进一步领会把握好“四个全面”的核心要义、内在逻辑、基本要求、实践路径等,省委宣传部、青海日报社、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组织省委组织部、省委改革办、省政府法制办和省垣社科理论研究单位的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思考研讨,现将主要观点摘编刊发,以飨读者。
强化责任意识做好育人工作
青海师范大学 杨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及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总书记“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正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增强使命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深入宣讲“四个全面”战略思想。首先,要深刻学习和领会“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精神实质,将“四个全面”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其次,要以对党忠诚、敢于担当的政治责任感,强化自身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宣传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再次,要深入开展“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研究工作,形成好的研究成果,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坚持以“立德树人”,落实好“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高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这是事关党的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高校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性,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主题,引导大学生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大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落实提供人才保障。
三、坚持主流舆论导向,为“四个全面”营造良好氛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适应新时期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要求,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当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和思想展示好,消除消极负面的“杂音”,为“四个全面”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践行“依法治国”贵在“知行合一”
省政府法制办 李学军
推进”四个全面”,践行“依法治国”贵在知行合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做到“知”,内化于心。从“知”入手,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依法治国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使“依法治国”思想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内心要存有法,以法为价值追求,有法的理论、法的思维。内心要信仰法,以法为信条,有法的信念、法的坚定。内心要敬畏法,以法律为准绳,有法的公正、法的公平。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做到“行”,外化于行。要从“行”处落地,把学到的“知”外化于实践的“行”,积极投身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保驾护航。做学法的模范,先学一步、学深一点、高出一筹,带头学习法律、弘扬法治精神、宣传法治思想。做尊法的模范,思想上更加坚定,行动上更加自觉,带头维护宪法法律尊严、权威。做守法的模范,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法律的红线不触碰,法律的底线不逾越,带头做守法公民。做用法的模范,注重实践锻炼,更加主动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谋发展、化矛盾,汇聚起建设法治中国的强大力量。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做到“合一”,固化于制。思“知”笃“行”,合二为一,使法律得以人人敬畏、信仰,法律得以不折不扣地实施、贯彻,法律作用得以真正地发挥、彰显,治本之策从机制上完善,最终还要靠固化的“制度机制”来保障。科学立法,加强立法过程的制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提升法律制定的科学性、有效性。严格执法,整合执法主体、减少执法层级、推进综合执法,完善执法程序,强化执法过程监督,促进法令得到严格执行。公正司法,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推动司法审判去“行政化”,建立倒查、追责等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民守法,健全法治宣传、学法、文化机制,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
省委组织部研究室 周学武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把严的意识立起来、严的规矩建起来、严的风气树起来,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才能推动从严治党不断取得新成效。
思想教育务必从严。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坚定政治立场,增强“三个自信”,为思想“补钙”,防止“软骨病”。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突出警示教育,拧紧“总开关”。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法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引领者、维护者。
管理干部务必从严。认真贯彻落实“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树立良好用人导向。发挥党委在选人用人上的领导把关作用,把好动议提名、考察考核、程序步骤“三关”。抓好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完善干部选用问题责任倒查机制,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严格日常管理,完善经常性谈话、函询、诫勉、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使干部时时处处受到约束。
作风建设务必从严。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保持“四风”整治高压态势,强化正风肃纪氛围。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和作风要求的行为,打出作风建设的“组合拳”。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以法治思维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责任落实务必从严。党委书记务必将管党治党作为首要职责,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努力成为“从严治党的书记”。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形成党委抓、书记抓、班子成员抓、各有关部门共同抓的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促进各级党委特别是党委书记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抓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牛鼻子”,层层传导示范,做全面从严治党的“领头雁”。
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在青海的生动实践
省委改革办 周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凝聚起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共识,奏响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劲旋律。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青海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在青海这样一个省情特殊、责任特殊地区的生动实践,也进一步诠释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作用。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形成特色、健康运行”的总体要求,把握大局、主动作为、蹄疾步稳、狠抓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稳步有序开展,重要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元年开局良好。同时,随着各项改革举措的逐步落实,全省各族人民的获得感正在增强。青海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实践性提供了鲜明例证。
“四个全面”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提供强大支撑。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省委对今年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已经作出决策部署,出台了今年的改革工作要点,要求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指导,把中央顶层设计与青海实际紧密结合,努力跟进,重点突破,形成特色,健康运行,推动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一方面抓住国家在我省开展生态文明制度、司法体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的契机,拟推出254项改革;另一方面,狠抓已出台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不断增添新常态下的发展动力,让全省各族人民对改革有更多的获得感。应当坚信,在“四个全面”的指引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青海的全面深化改革将结出累累硕果。
全省社科理论界应进一步关注改革,研究改革,尤其是加强对我省全面深化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的深入研究,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良策建议。
“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青海篇的战略指引
省委党校 王兰英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表述了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是实现中国梦青海篇的战略指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青海篇的现实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于一身的青海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的基础上,又在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全面建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青海篇的现实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青海篇的动力源泉。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只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在我们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现代化社会的征途上,更需全面深化改革。协调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我省各民族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实现中国梦青海篇的活力之源。
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青海篇的法治保障。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法治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省是我们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积极推进三区建设、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保障;依法治省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从严治党,实现中国梦青海篇的法治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青海篇的关键所在。历史经验证明,只要我们党从严治党,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兴旺发达。新形势下,只有全面从严治党,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严”字当头,才能在青藏高原艰苦的环境中经受住“四大考验”、战胜“四大风险”,才能使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海篇。
准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推进青海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新方略
省社会科学院 苏海红
习近平总书记从国情世情实际出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习总书记还强调小康社会要“全面”,“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不能丢了农村这头”“一个民族不能少”。可见,无论哪个民族、哪个群体没有小康,无论“五位一体”发展的任何方面有短板,都不能算是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奋斗目标,更是党和国家进步发展的任务和成果,能够转化为整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进步以及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青海是全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功能区,也是西部少数民族聚居的欠发达地区,保护生态、维护稳定、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青海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客观上难度大、任务重,只有准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刻内涵,结合省情实际,注重问题导向,凝聚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智慧,才能实现全面小康。首先,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建立在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下的绿色发展,通过转型升级提升经济质量和发展可持续性,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才能为保障民生和保护生态提供强大支撑力。其次,青海各地区发展水平和要求不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措施必然存在差别,应秉承“分类指导”的理念,找准差距和关键问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全省人民有更多获得感。第三,切实推进生态文明,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天蓝、水净、地绿的高原环境,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让全省人民享有蓝天绿水和健康身心。第四,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建立更加完善、更具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四化同步”发展,探索内陆民族地区开放型经济新模式。
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内在逻辑
青海民族大学 赵正全
习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形成了一个目标,三个支撑,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理论体系,具有严谨的内在逻辑性和高度的科学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其他三个方面都是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战略目标的。
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彻底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才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推进从严治党。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大动力。
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方式和可靠保障。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之上作出的正确决策,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用法治手段来巩固改革成果,引导改革创新,推动改革深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顺利进行,不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保证。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只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在其它三个全面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纵观中国近现代历史,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只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确保改革开放事业的正确方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样需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因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四个全面”——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青海大学 武永亮
重视理论创新、善于理论创新,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新时期党中央治国理政总方略在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党建工作总抓手等方面的具体展示。
一、目标明确,方向坚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方向坚定,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对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清醒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有深沉的思考,让世界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
二、任务清晰,重点突出。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反映了破解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深层次矛盾与风险的最为突出与最为现实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党建创新,“严”字当头。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只有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建工作总抓手,把“严”贯穿于党建工作的始终,建设坚强有力的党,这样才会面对挑战,摆脱危机,解决矛盾,才会使党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有凝聚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所以,要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