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 为何等你这么难
对话人物:西宁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海洪
对话记者:郑思哲
记者:西宁市现有多少条公交线路?公交车承担着多少人的出行?
王海洪:西宁市区目前拥有73条公交线路,每日承担的客运量达到了109万人次。除去城通公司的4条快速公交线路外,公交公司现有69条公交线路。据公交公司2013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西宁市每年约有4亿人次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而公交公司则承担着其中近三亿人次的出行,也就是说,公交公司2013年承担全市四分之三的市民出行量。随着市运线路合并,公交公司将承担全市95%以上的市民出行。
记者:为何市民投诉一些公交线路等车难?
王海洪:西宁市处于河谷地带,地形呈不规则的十字型,因此,城区结构也是一个十字型。以前西宁市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东西走廊,导致城市东西走廊上的公交线路布置多而密;南北方向,比如生物园区,南川等地公交线路布置相对较少一点。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在不断扩大,受公交场站建设滞后,人口分部等因素影响,公交线网的覆盖面城市内区大于城市外区,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这些都是导致目前西宁市内区公交线路多、等车容易,外区公交线路少、等车不太方便的原因之一。
当然,道路拥堵,发车频率、发车间隔等都是一些线路等车难的因素。但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公交公司缺少驾驶员。公交公司是个老企业,有57年的历史,如今全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为41岁。目前,全公司每年有近两百人退休,每年退休的一线驾驶员在一百人左右。缺员情况越来越严重。
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线网优化,扩大公交覆盖面,尽可能减少重复线路,把一部分驾驶员节约出来。像位于东大街、大十字公交站有13趟公交车的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避免。该减的要减,减少城区线路重复率,加大城市周边外围覆盖面。
公交线网优化也是公交公司本年度下半年的工作重点。按照西宁市交通局的要求,公交公司已经制定出了公交线网优化初步方案,今年7月底8月初就将实行线网优化。通过线网优化,可以节约城区内的车辆运力,以保证周边偏远地区。当然,公交线网优化方案正式实施前,会多次征求市民意见,尽可能得到大多数市民的认可和理解。此外,在公交线网优化过程中,公交公司会考虑在各个园区安排内部环线,通过环线,将园区内的居民、工作人员带到公交线路较多的地方,通过转乘的方式前往其他目的地。对个别偏远单位、小区,可以选择定制公交方式,点对点服务。
记者:公交公司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多次表示缺少驾驶员,公交公司如今有多少驾驶员?是否存在人员断档问题?缺少驾驶员的原因是什么?
王海洪:公交公司现在共有一线驾驶员2080人。平均人车比是1比1.79。如果按照《劳动法》规定,在保证驾驶员工作时间、正常节假日和休假的情况下,合理人车配比是1比2.18。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公交公司现缺员接近900人。
其实不仅驾驶员存在断档的情况,整个公交公司人员也已经青黄不接。如今,公交公司40岁以下的管理人员,只占管理人员总数的22.6%。35岁以下的技术工人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4.8%。也就是说,中层管理人员5年内退休的人数要占到总人数的46%,而一线员工,特别是优秀技术工人和驾驶员在十年内要退休的人数将占总人数的60%。因此,人员断档问题是很严重的。公交公司为了减员增效,自2007年以后,除驾驶员外没有招过任何人员。公交公司员工人数从当年的6000多人,降到去年年底的4298人。全公司人车比是1比3.2,这个比例在全国同行业当中是合理比例。而公交公司为了保证车辆营运,要将驾驶员人车比逐步调整到1比2.18,那么,2.18和现如今的1.79之间的差额就是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员每年都在逐步减少,但连续减员又不招人导致的人才断档问题已经出现,特别是35岁以下的工作人员很少,这样的企业发展后劲是让人担忧的。如果不改变现有状况,再过5年,即使政府投入再多也没法保障运力,因为没有人开车。
缺少驾驶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待遇低。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最近3年,在逐年亏损的情况下,公交公司挤出有限资金,连续上调一线驾驶员的工资,而管理人员的工资基本没有动过。现在全公司人员平均工资为2655元,最低的才能拿到1400元,但驾驶员的平均应发工资已经达到了3500元,上月刚刚将驾驶员工资调整到3800元。如果是单班司机,只要加班,基本能够保证5000元左右的工资,加班后能够拿到4500元的驾驶员已经达到50%以上,大部分驾驶员的待遇已经和社会上有稳定收入拿大客A照的驾驶员工资待遇相差不大了。而且加上国有企业的优势,如五险一金、企业文化、企业关怀等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交驾驶员待遇低的问题。
导致缺少驾驶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认可度低。公交车驾驶员既是驾驶员又是服务员,而且每个驾驶员每天都有圈次任务,每天都是在连续高强度、高集中度地工作,还要保证行车安全,所以说他们的工作压力是很大的。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往往还要忍受道路拥堵等特殊情况,因此,一些驾驶员确实会因为长时间工作,出现一些让市民不满意的举动。但公司多次要求驾驶员要服务到位,安全上要按公司要求执行,对安全服务采取较高的经济处罚,但很多市民不理解公交车驾驶员,车来得慢了要投诉,进不了站要投诉,刹车急了要投诉,启动太猛要投诉……其实这当中有很多情况并不是驾驶员能左右的。公交车驾驶员一方面要承担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另一方面社会又不理解,这些都是造成公交车驾驶员流失严重、难招录的原因。
记者:近两年,公交公司对现有线路做了较大调整,做出调整的依据是什么?为何总是有一些线路的“最后一公里”存在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海洪:公交线网调整主要根据市民的反映,结合线路布局、运力做出适当调整。线网调整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驾驶员的休息室、调度室、供电、回车场地等。在这些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沿线区域如果有适量的乘客需求,基本都会延伸线路。如果为单独一个偏远地方的企业或者小区延伸线路,则会影响市区乘客的乘车需求,会导致市区的发车间隔增大。目前,这一问题打算通过环线、定制公交来解决,这样就不会影响城区乘车。
“最后一公里”难以解决是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这些年城市在规划、建设当中对公交投入不足,包括土地、基本建设。虽然建设了很多公交港湾,但主要公交线路的场站问题没有解决。现在公交公司共有公交场站135.87亩,其中21.5亩属于借用场站,平均每标台车停车面积为46平方米,而按照创建公交都市的要求要达到200平方米。目前,一些首末站也都是租用借用,这也导致一些线路不好延伸。没有固定的场站,就无法保证驾驶员基本生活条件,更不要说休息了。现在很多驾驶员到终点后只能在车里休息,驾驶员无处上厕所更是一大难题。今年,上级已经在协调资金,年内会有所改善。
此外,公交线路调整往往只单纯延伸某一条线路。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如果某一地点发生拥堵,整条线路的发车频率和行车时间就会受到影响,这对其他人是不公平的。公交公司现有线路中最长的单程已经达到了26.5公里,高峰时一个来回运行时间长达4个小时。公交车正常合理单程线路为8到12公里,而公交公司有73%的线路超过了12公里。延长一两条公交线路,只满足一部分人点对点乘车需求,选择余地很小,还会导致城区内等车时间越来越长,一点堵全线堵,这样影响的就是大部分乘客。
因此,为了保证主城区乘车便捷,周边有车可坐,在园区内制定环线或者定制公交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样对大部分人来说更公平。如果实行环线和定制公交,可以方便园区乘车,同时可以缓解拥堵情况下车辆间隔过大的问题。西宁市创建公交都市当中也提出,2017年要实现出门500米范围内有公交车乘车点的目标。而对于市区内乘坐大线的人员,这样做也避免了线路延长导致的间隔加大,等车时间过长等问题。另外,公交公司还准备线网优化时切断一些线路较长的公交线路,以缩短大家的候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