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区千里名马大寻访 首批1.3公斤珍贵马尾成功获得
今年是都匀毛尖茶荣获1915年首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优质大奖章100周年,也是三都水族马尾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周年。9月下旬,贵州省茶产业发展大会暨都匀毛尖百年世博纪念活动将在贵州省都匀市举办,为宣传都匀毛尖世界名茶品牌形象,作为创基尼斯纪录马尾绣世博百年纪念徽章制作工作承办单位, 黔南 日报社以“百人贺百年——非遗马尾绣百名绣娘创基尼斯纪录”活动载体,通过“寻找中外百匹名马马尾、百名绣娘同台刺绣、100×100厘米世博徽章申报基尼斯纪录”三大热点,展示马尾绣和都匀毛尖的文化内涵,提升“百年之约”的品牌形象。
6月10日,“马尾绣•都匀毛尖相约百年”大型采访活动启动。经过几天的前期准备工作,6月17日“走遍中国寻找百匹名马马尾”寻访组整装出发前往第一站新疆伊犁。
“走遍中国寻找百匹名马马尾”寻访组
这是一次跨省区的千里名马大寻访,从6月17日启程赴新疆的一周中,寻访组一行先后到达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那拉提草原、昭苏草原、巴拉克苏草原等10多个牧场。往返7000公里,成功获取了重达1.3公斤的伊犁马、昭苏马等各类名马马尾,为“创基尼斯纪录马尾绣世博百年纪念徽章”制作工作提供了首批原材料。
第一绺伊犁马马尾6月19日获得,由那拉提草原的牧民阿合买提江提供,当他听寻访组说要用牧民们提供的马尾制作申报基尼斯纪录的马尾绣时,显得十分兴奋,表示愿意支持。
牧民阿合买提江向采访组移交马尾
新疆地域辽阔,加上多数地区语言不通,要在茫茫大草原上寻访名马并且拿到马尾,这样的任务能否完成,还存在很多意外因素。幸运的是,在新疆马文化协会副会长、新疆著名的锡伯族作家觉罗康林牵线搭桥下,寻访组认识了伊犁电视台和昭苏广电局的同志,并获得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锡伯族作家觉罗康林(中)与联合采访组现场交流
听说贵州媒体专程来到伊犁寻访名马马尾,并将制作都匀毛尖茶获奖徽章和申报基尼斯纪录后,伊犁电视台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对这一策划给予点赞,派出了由副总编关清泉率队、主任高勇等组成的4人采访组,和寻访组一同前往昭苏,并拍摄相关电视专题片。
敬业的伊犁电视台摄制组
因为伊犁马、昭苏天马,尤其是汗血马十分名贵,在那拉提草原采访时,当地牧民介绍,汗血马配种一次就要3万元,一匹小马驹售价8万元左右,即使是昭苏天马也很珍贵,很多马场根本不让人进入。对马文化有深入研究的觉罗康林介绍说,汗血马是经过3000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通常体高1.5米左右,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速度快耐力强。市场上汗血宝马价格一般最低一二百万元,最高纪录价值达3亿多元。现在全世界纯种的汗血马有3000匹左右,其中约2000匹在土库曼斯坦,昭苏赛马场也仅有几匹,但是进入基本不可能,因为生人靠近、拍摄等都会产生惊扰,影响比赛成绩。
传说中的汗血宝马
寻访组当时听了都很泄气,一心想见识和拍摄汗血宝马的希望突然变得渺茫起来,至于搜集马尾,连想都不敢想了。
6月20日中午到达昭苏后,事情有了转机。昭苏广电局党组书记董刚、局长叶尔夏提亲自带队并协调采访工作。叶尔夏提和传媒中心支部书记江阿力克都是哈萨克族干部,在采访中既担任翻译,又大力协调赛马场和各个牧场。
6月21日上午,联合采访组冒着蒙蒙雾气,从昭苏县城出发,穿过雪山下的溪流和河谷,走进了巴拉克苏草原。同行的10人中, 黔南 方面的记者有苗族、布依族,伊犁和昭苏的同行有锡伯族、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等。各民族兄弟姐妹组成的联合采访组,一起行走在昭苏美丽的草原上,大家都异常兴奋,不断交流着采访拍摄方案。
寻访组长、 黔南 日报社社长高宏接受伊犁电视台采访
在昭苏的两天中,不仅采访异常顺利,从十几个牧场收集到了一公斤多的马尾,使寻访组此行的任务得以圆满完成。这沉甸甸的马尾,不仅是昭苏天马的精华所在,更体现着无比珍贵的民族感情。
哈萨克老人与寻访组交接马尾
6月23日,“马尾绣•都匀毛尖相约百年”马尾寻访组从遥远的“天山脚下”归来,珍贵的1.3公斤名马马尾也随之抵达贵州省都匀市,它们将成为“创基尼斯纪录马尾绣世博百年纪念徽章”制作工作的首批原材料。
首批1.3公斤名马马尾抵达贵州省都匀市
据了解,第二、第三寻访组将于近日分赴新疆塔城、河南睢县等地继续寻访名马马尾,并拍摄相关电视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