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兰巴海村:白骆驼醉倒的地方(下)
穿过层峦叠嶂的拉木峡谷,在巍巍积石山下,苍劲的松树和笔直的白杨树昂首耸立,火红的丹霞地貌静谧却又耀眼。黄河岸边,山花烂漫,我们已然走近神秘的撒拉族故里,走进了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三兰巴海村。
珍藏《古兰经》手抄本
在骆驼泉边有一堵文化墙,以八块浮雕讲述了撒拉族的故事。站在骆驼泉边,院外邦克楼高高耸立,气势不凡。据当地人说,那是街子清真大寺的邦克楼,高达99米,据称是全国最高的。
街子清真大寺是青海第二大清真寺,为撒拉族的祖寺。它的南面是充满神话色彩的奥图斯山,北面是汹涌澎湃的黄河,四周田园阡陌,炊烟袅袅,杏红柳绿,果梨花香。初建于明洪武三年,清代年间和民国二十年曾有三次扩建,后在“文革”中被毁,1982年政府拨款,群众集资,仿照新疆喀什清真寺重新修建。
街子清真大寺原有礼拜殿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可容纳1500多人排班礼拜,气势相当雄伟,可惜在“文革”中被毁,1982年政府拔款,群众集资,仿照新疆喀什清真寺重新修建。新建的清真寺为砖混结构,占地面积4050平方米,寺基走廊2394平方米,大殿呈正方形,其中礼拜殿面积1089平方米,可容纳1200人集体礼拜,殿内四根大柱支撑着49间的殿顶,大殿四角是距地面高23米高的宣礼塔,中间的大圆宝塔,具有鲜明的阿拉伯风格。大殿前南北两侧是两栋学经楼,设有净水房和办公室。
街子清真大寺珍藏着撒拉族先民700年前东迁时带来的一部手抄本《古兰经》,据专家考证于公元8世纪手抄成本,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对这部《古兰经》,《人民日报》曾于1982年1月3日作过这样的介绍:“这种年代久远版本珍贵的《古兰经》世界上仅存三部”。这部《古兰经》还曾露面国际展览会,2005年中央4套《走遍天下》栏目以《是谁驮来了千年<古兰经>》为题,向全球作了推介报道,在伊斯兰世界产生很大的反响。《古兰经》、“拱北”与街子清真大寺、骆驼泉浑然一体,成为青海重要的名胜古迹之一。每年在此举办民俗饮食节、手抄本《古兰经》展示研讨会,月举办刺绣展览节;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底穆斯林群众欢度开斋节,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欢度古尔帮节(也叫“宰牲节”),伊斯教兰历三月十二日(即开斋节后100天)欢度圣纪节。
五怪之一自然盖顶
街子清真大寺门前南北两侧是撒拉族先祖阿合莽和尕勒莽的陵墓,是由雕刻大型花卉图案的青砖围墙组成,长7.10米,宽6.25米,高3.3米,两棵枝繁叶茂的老榆树从两拱北分别长出,披荫一方。“拱北”与街子清真大寺,骆驼泉浑然一体,互为映衬,真是“白驼映泉泉更美,亭榭飞花花复芳”,每年前来游览观光,科考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撒拉族祖先尕勒莽和阿合莽两兄弟身前曾嘱托教民将来他们去逝后,围建拱北时,不需盖顶,有东西自然会盖住,当时教民不以为然,但两兄弟去逝后不久,奇特的事情发生了,两拱北中间分别长出了一棵松树,且长势非常茂盛,经过700多年的风雨桑沧,如今两棵枝繁叶茂的老榆树披荫一方,罩住了整个拱北,实现了祖先尕勒莽和阿合莽的身前遗嘱。而这种现象也被人称为循化五怪之一。
虽然骆驼泉、街子清真寺和拱北都是基于以上传说,但撒拉族先民从中亚撒马尔罕一带迁来的这个传说,早已被许多历史学家的考证所证实。祖圣尕勒莽、阿合莽的坟墓和抄写本《古兰经》仍在街子清真大寺内。一本土耳其文著作《回族源流考》中记载:“原住在撒拉克(今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尕勒莽和阿合莽兄弟二人,带领本族一百七十户,离开此地东行至西宁附近定居下来。”从其风俗习惯等来看,也可证明撒拉族是从撒马尔罕迁来的。
特色美食令人垂涎
相比撒拉族庭院的静怡,异常忙碌和热闹的应该算是特色农家院了。三兰巴海村因为有骆驼泉美丽的传说,有珍贵的《古兰经》手抄本,慕名而来的游客逐年增多,厨艺绝佳的撒拉人瞅准商机,发展起了农家院,做起了撒拉宴。
特色鲜明的餐饮产业和醇厚朴实的民风民俗,是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撒拉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体现在他们敢闯敢干,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上,而且体现在撒拉人家独具特色,花样繁多的美食上。
“巧艳姑”农家院是一座干净整洁的小院,木雕、红砖、奇石、挂毯等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和装饰,让整个小院处处都透出一股浓郁的撒拉族风情。
“巧艳姑”农家院是三兰巴海村众多农家院中的一家,取名于“巧艳姑”,是因为这里有位巧厨娘,她做出的饭菜清香可口,有民族特色。“巧艳姑”家的饭菜主要是以民族餐为主,游客可以选择不同的标准,正餐前有十几种干果,最让人们赞不绝口的是近十种不同形状、口味的撒拉包子。
“巧艳姑”老板马国庆说:“现在政策好,再加上大美青海的宣传,到村子旅游的客人越来越多,我有信心扩大农家院的规模,注重饭菜品质,把生意做的越来越好。”
在三兰巴海村,具有经营资质农家院有21户。随着循化县旅游业的发展,这个村的村民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借助外来旅游人员比较多的资源优势,开始发展农家院经济。几年下来,凭借独特的民族特色饭菜和良好的服务质量,“农家院”已经形成规模,成为带动三兰巴海村的特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