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新电铁工程:破冰开路 雪山立塔
5月28日,兰州至新疆第二双线电气化铁路(青海段)配套33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第三标段中的第38基铁塔,在海拔近4000米的瓜拉峡顶成功组立,意味着该工程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铁塔组立任务已完成三分之二。
瓜拉峡位于青海省大通与门源两县交界处的达坂山腹地,这里人迹罕至,终年冰雪覆盖,年平均最高气温零上3度。工程中的53基330千伏铁塔要在这里扎根,为兰州至新疆第二双线电气化铁路提供可靠的动力保障。
3月初,第一次来到瓜拉峡口的施工队长王海峰,就被这里厚达五六十公分的积雪阻挡住了前去勘探线路路径的脚步。“咬着牙,在雪里走了不到十几米,就再也没力气向前走了,积雪太深了。”年近40的王海峰身强力壮,在青藏、玉树联网工程中身经百战,但对着十几千米长,被积雪覆盖的峡谷,虽不服输,也只能先按兵不动。“想着等天气热了,积雪融化了,塔材就能运进去了。”第三标段施工项目经理许东与王海峰先前确定力争第一的施工方案,就这样被艰难的施工环境耽搁下来。
兰新二线电气化铁路(青海段)输变电工程将在11月下旬全线带电运行,而第三标段输电线路定于8月中旬投运。这个里程碑计划让等待气温升高的日子变得异常难熬,王海峰和他的施工队伍急的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天天去沟里查看情况。说句实话,我们真有心学三国演义里的火烧连营,一夜之间就把这里的雪化了。”心急如焚的许东和王海峰都着急上了火,吃不下饭,人也瘦了一圈。
等了整整半个月,峡里的雪总算融化了。“可谁曾想,雪下还有近一米厚的冰层,从山顶一直延伸到了瓜拉峡中段。这个始料未及的情况,就如当头一棒,把我们都打懵了。”王海峰看着这条足有5.6千米长的冰舌,难过的潸然泪下。
高寒缺氧、地质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施工时间又异常紧迫,建设任务十分艰巨。怎么办?国网青海电力高度重视,成立了攻坚领导小组,建立了安全质量、环境保护、技术攻关、后勤医疗等保障组,决定破冰开路。
轰鸣的机器声打破了峡谷的宁静。挖掘机、推土机、切割机、运输车……各种车辆齐上阵,这里人声鼎沸、热火朝天,成了工程的主战场。
“这条冰舌也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既要保护好环境,又要快速安全施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许东和王海峰一个负责破冰,一个负责环保。
整整22天,一条三米多宽的施工便道出现在了面前。路的两旁是半米高、晶莹透亮的冰墙,用工友们的话说,能建起世间少有的“水晶路”,也一定能在白雪皑皑的山顶立塔架线。为了防止融化的冰水冲毁道路,施工队还特意修了两条排水沟,把水引向峡谷前川流不息的浩门河。道路铺上了厚厚的草垫,用来保护峡谷里脆弱的生态环境。
破冰开路按期完工。随着施工队员们兴高采烈的欢呼声,5月1日,挖掘机拉着近一吨重的塔材和水泥等施工材料运往指定地点,打响了基础浇筑与铁塔组立攻坚战。
瓜拉峡的山势十分陡峭,大有一人当道万夫莫开的气势。“最艰巨的攻坚任务才刚刚开始。”许东介绍说,物资要分三个阶梯才能送到各个施工点。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第一个阶梯建在海拔3200米处相对平坦的山坡上,从这里到半山腰架起了2.8千米长的索道,索道的尽头是第三阶梯,在那里有40多头骡马组成的“马帮”,每头驮着近百公斤重的物资,运往各施工地点。
一条条盘山的小径把山腰和山头上的白雪分割成七横八竖的几何图案。远远望去,小径上缓缓移动的骡马和施工队员就像一个个棋子,在布着一盘充满光明和希望的棋局。
虽然施工条件是这样的艰苦艰难,可施工队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个人退缩,在他们手中,座座铁塔巍然耸立在雪中,成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再有15基铁塔就完成组立任务了,我们的建设任务一定会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数完山顶上立起的铁塔,许东和王海峰相视而笑,笑声里满是坚定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