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牧民省长”的本色人生——追记蒙古族共产党员、青海省原副省长尕布龙

10.08.2015  09:58

  2011年10月8日,寒露,一位老人走了。

  这位老人,就是蒙古族共产党员、青海省原副省长尕布龙。

  18年奋斗,给西宁百姓留下了郁郁葱葱的南北两山;30年坚持,将自家房子改成“牧民店”,让许多农牧民在省城多了个“家”;50年的奉献,走遍青海的山山水水,也走进了百姓的心坎里……他用质朴和执着,书写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实干本色——他是青海的“忙活人”,哪里工作最苦最累,他就会出现在哪里

  在担任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22年间,尕布龙很少待在机关,一有机会就往乡下跑,一年要跑五六万公里,几乎每个乡村都留下了他的脚印。

  他车后备厢常年装着一些劳动工具、一块狗皮垫子、一袋白面、一袋青稞面,走到哪里就干到哪里、睡到哪里、吃到哪里……

  “下乡时,他经常半路下车,绕道步行,走帐篷、串牧户。”曾任尕布龙司机多年的崔生满说。

  1990年春,尕布龙前往海东地区(今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满坪乡(今满坪镇)调研扶贫。

  在一间破旧的茅舍前,一位农民把他迎进屋。这是河口村的陈老汉家,眼前的一切,让他心痛:

  窗户残破,四面透风;土坑上的毛毡,满是虫蛀鼠咬的窟窿;墙根儿里的被子,旧得辨不出颜色……

  回到西宁,尕布龙彻夜难眠。河口村的所见所闻,像石头一样,压在他的心头。第二天一早,他就让司机将家中的6床新被子给陈老汉送去。

  此后几年,尕布龙先后帮河口村解决了灌溉、通电问题,还引进了蔬菜种植等多个扶贫项目。如今的河口村早已摘掉了压在头上多年的“贫困帽子”。

  辽阔草原,见证他成百上千次艰苦跋涉化解扶贫难题;连绵大山,记住他不知疲倦翻山越岭改善学校条件;奔流湟水,难忘他不计其数地下乡调研关心生产发展……

  1985年冬天,一场特大雪灾袭击青南高原,2000多户人家断粮。

  时任青海省副省长的尕布龙已经年近六旬,身边很多人都劝他:“您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别去一线了。”

  他哪能坐得住,二话没说便跳上连夜赶赴玉树救灾的汽车。

  海拔5300米的指挥部前线,积雪足足有一米厚,通往乡村的道路全都被封死。

  “群众都脱险了,再回去!”

  搬草料、运燃料、安置群众、转移牛羊……尕布龙和大家一起在高原上扛了一个星期,直到晕倒在现场。

  当尕布龙撤下来时,他脸色发紫,感冒引起的肺气肿险些要了他的命。

  有人说,只要有工作,尕布龙就往前冲,就像一头老黄牛,几个人都拉不回!

  1992年,尕布龙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上卸任。老黄牛似乎可以休息了。

  然而,命运却给他安排了另一种生活——种树。同年,他被任命为西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

  让南北两山变绿,谈何容易?

  “有人说种不活树,那我就种给大家看!”退休第二天,“不信邪”的尕布龙扛着锄头带人上了山。

  他决定先在西宁市北山的大寺沟和韵家口两地划分出3块示范区。从那时起,他就“泡”在了山里。

  早上六七点他就开始挖树坑、抬树苗;中午就在山坡上和工人们一起啃点干馍馍、喝点茶;晚上实在太晚了,就在山上凑合睡一宿……几年下来,原本寸草不生的大寺沟,被成片的红柳林覆盖;原本是乱坟岗的韵家口,也建成了60多亩的苗圃基地。

  尕布龙心里乐了,大家心里也敞亮了。

  紧接着,他像上足了“发条”似的,又开始带领大家制定南北山绿化的长远规划。

  根据西宁气候干旱、土壤缺墒的特点,尕布龙提出“以水定林”的思路,即规划绿化项目时,第一年先动工水利工程,第二年再整体造林。

  看到南北两山一年年绿了起来,尕布龙更来劲儿了,他就像钉子一样“钉”在了山上,与山相伴。

  从1993年开始植树直至2011年去世,尕布龙在南北山林区的劳动日多达3000多天,就连每年大年初一至初三,他都亲自上山值班,从未间断。

  18年来,他带领大伙儿植树造林3.75万亩,栽树近3000万株……如今南北两山的森林覆盖率由当初的7.2%提高到现在的75%,成为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2009年6月,重病缠身的尕布龙住进了医院,他再也不能往山里跑了。医院专门给他挑了一间能看到北山的病房。

  [1]  [2]  [3]  下一页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