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为青海省农牧业生产保驾护航 ——金融支持藏区扩面提标增品十年纪实

04.11.2019  16:41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记者  田才  摄影报道)对位居青藏高原、经济总量较小的青海省,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和艰苦,农牧民群众如何减少因各类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动物疾病等造成的财产损失,是金融部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和担当。

  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户自愿、协调推进”原则指导下,青海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自2007年开展以来,持续实现扩面、提标、增品,有效帮助了农牧民群众解决因灾致贫、因灾返贫问题,走出了一条青海省农业保险助力脱贫、夯实“三农”“三牧”的发展之路。

   农业保险风险补偿作用有效发挥

  近日,来自青海银保监局的统计显示,十年来,青海省农险累计赔付支出14.34亿元。2019年,青海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牧民提供风险保障510.86亿元,较上年增长21.44%。截止2019年9月底,已为26.8万次农牧户支付赔款3.28亿元,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尤其是藏区特色的藏系羊、牦牛保险工作的开展,使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财产有了风险保障。

  据青海银保监局财产保险监管处负责人董丽娟介绍,今年1月以来,青海省青南藏区多地由于持续降雪低温天气发生不同程度雪灾,导致大量藏系羊牦牛因低温、少食病弱死亡,给当地农牧民群众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灾情发生后,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及时开辟绿色赔付绿色通道,抽调人员加班加点全力做好牛羊查勘理赔工作,为受灾农牧民群众的67929头只因雪灾死亡的牛羊支付保险赔款1.02亿元,及时帮助青南地区受灾群众减灾减损、恢复生产生活,在守住脱贫攻坚效果、稳定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保险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保险范围逐步扩大。全省大田作物承保面积2007年仅为10.75万亩,到2019年增加至303.89万亩,是试点初期的28倍;森林保险于2011年开始试点,承保面积最初仅为300万亩,到2019年增加至3716.6万亩,是试点初期的12倍;常规养殖业保险从试点之初的8.4万头(只)到目前的65.37万头(只),是试点初期的7.7倍;牦牛藏系羊保险试点8年以来,保险区域从1个县扩大到28个县,实现全省纯牧业县全覆盖,承保牛羊数达到1476.52万头。

  保险品种不断丰富。农业保险保障的农产品品种从试点之初的小麦、玉米、蚕豆等7个品种,增加到目前包括青稞、牦牛、藏系羊、中药材、小麦制种等青海特色农牧业产品在内的22个品种,基本覆盖了全省的农、林、牧、渔各方面。

  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保险责任范围从单一责任向综合责任扩展,基本涵盖了农产品在生长中出现的各种自然灾害,并且取消了绝对免赔。另一方面,保险保障额度不断加大,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价格的不断变化,按照保险保障要基本覆盖物化成本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奶牛保险保障金额从4000元提高到10000元,增加了2.5倍,经济林保险保障金额由800元提高到1000元,增加高了1.25倍,公益林保险费率下降至0.15%。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董丽娟说。

   农业保险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记者了解到,青海省农业保险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户自愿、协调推进”的原则不断取得运行模式的探索创新,不仅在政策性农业保险领域引入了新的市场主体,通过不同市场主体间的适度竞争激发农业保险市场活力,为农牧户提供更加高质量的农险承保理赔服务。同时,积极引导保险机构试点开展商业扶贫性农业保险。目前,已在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东市的部分地区试点开展了藏系羊、牦牛降雪量气象指数保险,雪灾遥感指数保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势,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了青海省农业保险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