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改革的引领作用

10.02.2017  18:32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关键一环,也是农业自身发展问题倒逼下的客观要求。2016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并表现出了阶段性的变化趋势。重点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业在提供农林牧渔产品外,不断涌现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互联网++”等新业态;二是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越来越向高端化、品牌化、差异化发展;三是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数以百万计的家庭农场和各类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业使农业经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四是农业经营理念从保产业发展、保数量增长变为重品质、重效益、重竞争力提升,重农民收入增长;五是对农业的支持保护理念由过去单纯靠政府支持保护,即“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转变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即“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资本”。 与此同时,农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矛盾。农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农业竞争力弱的问题没有根本改善;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面源污染较为严重,面临资源环境“双重约束”;农民收入总体仍然偏低、增速放缓,未能分享更多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在产品结构上,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供给不足,部分低端农产品供过于求。在生产方式上,小农户分散经营仍占多数,现代化的经营体系还未形成。在增长动力上,粗放式发展方式普遍存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条件改善总体滞后,没有转到依靠劳动者素质提升和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增长上来。在区域布局上,水土资源、消费市场、加工增值与农业生产不均衡不匹配的情况明显。需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的供需平衡。 来源:中华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