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区肉羊杂交技术成为海北农牧民增收新亮点
“杂交羔羊比我们之前养的羔羊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每只羔羊比我们养的当地羔羊能多卖一两百元,这样我们收入就提高了,我很有信心!”3月24日,门源回族自治县西滩乡养殖户雷发寿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农牧局于该县召开的农区肉羊经济杂交技术推广现场观摩会上介绍说。
据了解,海北州牧科所经过多年对陶赛特杂交品种的研究发现,该品种在高寒地区有较强的适应性,与当地绵羊的杂交优势明显,杂一代羊既有父本肉用性特点,又保持了母本对环境良好的适应性,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强,通过对羔羊早期断奶和短期科学补饲养殖,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当地羔羊。
去年,海北州牧科所从门源县宝积湾村20户养殖户中挑选了680只适龄母羊与陶赛特种公羊以人工授精为主进行授配,共生产杂一代羔羊412只,藏系羊羔252只。杂一代羔羊成活率、初生重及二月龄重等指标明显高于同群藏系羔羊,为海北州农区推广肉羊杂交改良树立了范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海北州农牧局局长东宝介绍,实践表明,农区肉羊杂交技术发展适应性强,是一种生产性能高的肉羊品种。目前,通过示范推广不仅调整了绵羊品种结构,还推动了该州农区畜牧业向科学化、规模化、示范化方向迈进。同时,明显的经济效益被广大农牧民所接受,成为农区增加畜牧业经济效益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青海大学教授侯生珍认为,海北州牧科所通过肉羊杂交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母羊的繁殖率、羔羊的生长速度、饲料的利用率得到明显提高,这对于海北州在保护好当地品种的基础上,大面积推广农区高效养羊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了解,今年海北州将在门源县扩大该技术的推广,使其规模发展到1万只以上。同时,门源县将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为推广肉羊经济杂交技术,发展羔羊经济提供饲料保障。该技术的推广将对海北州农区养羊业发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肉羊饲草料生产和供应体系,促进畜牧业增产增效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并将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罗连军 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