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还有多少剩余劳动力

27.03.2015  19:52

        纵观中国30多年来在农业上的劳动投入,其数量越来越少。以全国水稻、小麦和玉米这三种主要粮食作物为例,平均每亩用工由1978年的33.3日减少至2011年的6.79日,33年间减少了近80%。正因为如此,近年来,“谁来种地”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我国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但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增速减缓,劳动力供给逐渐趋于紧张。另外,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使得工业部门不断吸纳农业劳动力,以至于劳动力需求的增速超过供给的增速。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劳动力短缺现象普遍存在。事实上,现在不仅农民工短缺,农业劳动力短缺现象也普遍存在。

        那么,目前中国到底有多少人在种地?中国农村到底还有没有剩余劳动力?如果有,还剩余多少?

        下面先估算农业劳动力的需求量。在季节性特征明显的农业生产中,农民的劳动时间很不均衡,农忙和农闲差别巨大。另外,目前农民兼业较为普遍,因此,农民的劳动时间很难以“人·年”(甚至“人·月”)为单位计算。为了更准确地考察农业劳动力的实际需求情况,本文主要以“人·日”(简称“”)为单位来计算农民的劳动时间,然后再按学界普遍采用的每人每年270个标准工作日,将劳动时间折算成劳动力人数。在具体计算上,则是将农产品数量(种植业为播种面积)与生产单位农产品用工量(种植业为单位播种面积用工量)的积,作为农业所需的劳动时间,再除以270则为所需劳动力的数量。

        2011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为45086万亩,稻谷平均每亩用工为7.6(标准)日(根据对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的调查),因此其用工总需求为342649.8万日,按上述标准,折算成劳动力为1269.07万个。2011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为36405万亩,小麦平均每亩用工为5.58(标准)日,因此其用工总需求为203139.9万日,折算成劳动力为752.37万个。2011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为50313万亩,玉米平均每亩用工为7.18(标准)日,因此其用工总需求为361247.34万日,折算成劳动力为1337.95万个。其它农作物以此类推,据此可推算出2011年全国种植业劳动力需求为11312.48万个。

        2011年全国共出栏生猪66170.31万头,平均每头用工5.03日,用工需求总量为332836.66万日,折算成1232.73万个标准劳动力。2011年全国共出栏肉牛4670.68万头,平均每头用工13.14日,用工需求总量为64372.74万日,折算成227.31万个标准劳动力。2011年全国共出栏肉羊2661.52万只,平均每只用工5.71日,用工需求总量为152237.28万日,折算成563.84万个标准劳动力。2011年全国蛋鸡饲养量271914.8万只,平均每只用工0.168日,用工需求总量为45681.69万日,折算成169.19万个标准劳动力。其它畜产品以此类推,据此可推算出2011年全国畜牧业劳动力需求为3994.23万个。

        在农林牧渔业中,劳动力就业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畜牧业,而就业于林业和渔业的劳动力则相对较少。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农林牧渔服务业从业人员。由于缺乏林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单位用工等相关数据,这三者劳动力的数量将不通过“工作日”计算,而是通过其它渠道获取。统计表明,2011年,渔业从业人员为1458.5万人。林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从业人员则采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即分别为238.27万人和243.9万人。

        当然,农业中还有其它领域的从业劳动力,例如农田水利建设,但劳动力数量极少,在此忽略这部分劳动力。将上述计算的农林牧渔各业所需劳动力相加,可得2011年全国农业劳动力总需求约为17025万人。

        至于农业劳动力供给数量的估算,主要是农村转移劳动力计算的问题。本文按照外出转移和就地转移的不同情况,分别加以计算。2011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共有40506万人,其中,外出就业1586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9.16%。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表明,这些外出农民工平均在外从业时间是9.8个月,平均每个月工作25.4天,每天工作8.8小时。每周工作超过5天的占83.5%,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的占42.4%,更有32.2%的人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因此可以认为,这些外出者不是兼业劳动力,而是专职外出打工者。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在这些外出劳动力中,仍有2.74%的比例即435万人在外务农(离乡不离土),即实际从事非农产业的为1542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8.09%。

        应当指出,在40506万中国农村劳动力中,还有24643万人未外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84%。一般来说,在家家户户都有责任田的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范围包括农业和非农产业,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若在非农产业找不到工作或失去工作,一般会返回农业就业。换言之,农村劳动力一般是不会失业的,如果说有失业,只是以不充分就业的方式存在于农业中。这些不充分就业的劳动时间折算成劳动力数量,就是所谓的剩余劳动力。值得一提的是,这也表明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数量上基本是相等的。

        因此,这些未外出农民由下面几个部分构成:一是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二是兼业的劳动力(兼营非农产业和农业);三是务农的劳动力(包括不充分就业劳动力或剩余劳动力)。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表明,农村常住从业人员中从事非农产业的比例为29.22%,据此可折算出未外出劳动力中从事非农产业的约为720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7.78%。结果,农村劳动力中从事非农产业的总共为22629万人(其中,外出就业的15428万人,在本地就业的720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5.87%。

        农村劳动力总数减去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的差即为农业劳动力供给。根据上述计算,2011年农村劳动力总数为40506万人,从事非农产业的为22629万人,因此,农业劳动力供给为1787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4.13%。

        农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差即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所以2011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为85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1%。

        在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的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据是国情的基本内容之一。然而长期以来,有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计算方法层出不穷,计算结果差别很大,这导致对许多与此有关的问题认识不清。本文的估算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所剩无几,或者说中国农村已基本无剩余劳动力。这一现实意味着中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及城镇化的有关政策需要重新审视。

 

文章 来源:   农民日报 2015年0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