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心联力抗风险 创新机制奔小康 首家农民专业联合社建成全省最大蛋禽养殖基地
山林叠翠,绿草茵茵,在大通县西北脑山地区的向化、朔北、逊让、青山和城关五个乡镇、10个村的1600亩林地中,由5家农业专业合作社重组的我省第一家农民专业联合社——青海青草源现代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目前已建成我省规模最大的蛋禽养殖基地。
自今年3月9日正式挂牌到8月中旬,联合社共出栏生态和工业化养殖的肉鸡15万只,鸡蛋800多吨,实现纯利润260万元,联合社内1000多户农户每户仅养鸡一项就增收4000多元。生态林地所产的土鸡蛋被食品界誉为“珍珠蛋”,每斤市场价格高达35元,不仅源源不断的进入西宁“华联”、“宁食”等大中型超市,而且还远销到北京、湖南等地。
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大通县西北部脑山地区的5个村先后成立了录明、绿丰、成邦、百灵、鹏程5个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都已初具规模。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暴露了规模小,有订单供不上货;资金少,广告宣传、专卖店投资、饲料供应及卫生防疫等方面资金不时断链;各打各的牌子,各走各的市场,品牌效应不能较好显现等不适应市场形势的弊端。在这种情况下,由现任联合社理事长袁录明牵头,将5个小合作社有效集中起来,成立联合社,在生产经营方面形成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资金、统一销售,有效解决了过去存在的弊端,增强了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联合社理事长袁录明说:“联合社从筹建到现在,一直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省政府及农牧厅有关领导为联合社的发展,主动到国家工商总局和农业部询问政策,县农牧局,扶贫办等部门拿出一定的资金,专门为养鸡户购置鸡笼、饮水器、投料器等养鸡设备,帮助农民解决饲料和防御问题,并和联合社携手,对农民进行孵化、育雏和饲料喂养等方面的培训,促进了联合社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为农民合作社的大联合喝彩
邵春益
顾名思义,联合社是合作社之间的联合,是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组建的经济性组织。青海青草源现代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实践表明,发展联合社对建设现代农牧业、繁荣农村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有重大意义,既符合中央精神,也顺应农牧民期盼和合作社发展趋势,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7年以来,我省一大批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截至2013年底,全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591个,其中农户成员33.21万户,占青海省农户总数的36%,带动非农户成员24.8万户,占青海省农户总数的近27%。农牧民合作社作为一种联结农牧民和市场的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有效提高了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牧民进入市场和参与竞争的能力。然而,农牧民合作社自身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合作方式单一,农牧业生产经营仍面临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面临着自然灾害、市场波动、质量安全等多重因素影响,整体竞争力不强,在市场参与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进合作社组织制度创新,组建多种形式的联合社,扩大合作社的规模,发挥规模效应,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带动能力,增强合作社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实现农牧民的经济利益。(刘建民 邵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