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评论:农民丰收节为推动“三农”发展打造新引擎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金秋送爽、谷果飘香的时节,我们迎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果把一个节日的创设,视为社会的变革,那么,变革的最终目标,在于增进和提升看得见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欢庆丰收,这是对农耕文化的深情回放,也是对农业文明的深情展望。
盛世来源于农丰,败亡必因于农衰。溯源中华民族的历史,农耕社会文明孕育了中华文明,农民群体,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古时便有“纪农协功”的传统礼俗。时至今日,“三农”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首要前提。农业是母亲产业,是我们生存资料的提供者,只有吃饭问题有了保障,民心才能定、社会才能稳、国家才能安、发展才无后顾之忧;农牧民是我省最大的群体,只有他们的钱包持续不断地鼓起,他们的消费才有信心,内需才能扩大,我省未来经济发展才能持久有力;农牧区是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坚实的大后方、是我省农牧业现代化的主战场、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只有大后方稳定了,主战场把牢了,文化的根守住了,我们才可能更加主动地迎接发展中的种种挑战,才可能更加健康、平稳地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长期以来,城镇化的推进,致使长期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资源配置不均衡,造成城乡发展出现明显差距,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农牧区的发展滞后,农牧区成为贫穷落后的标志,在大众认知中将城市和乡村对立起来,农牧民没有职业荣誉感。因此,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有着别样的意义。
中国农民丰收节,必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农业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农民应是一个体面的职业,农村应是一个寄托乡愁的美好地方;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工业化、城镇化不论如何发展,国家对农业、农民、农村的重视始终没有变,对土地的情怀始终没有变;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给农民一个专属的节日,既是对农民社会主体地位的承认和尊重,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平台。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农民丰收节将让农牧民收获一个国家的尊重,一个社会的反哺,一个城乡融合发展的未来。
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度重视并扎实做好“三农”工作,为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而努力奋斗。(戴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