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轮驱动,农牧业生产稳中趋好 一季度青海经济运行新态势聚焦之二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农业生产更是如此。
今年以来,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省各级农牧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农牧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这一主线,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全省农牧业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求进态势。
按照“三农”工作要为稳增长、保全局持续给力的要求,全省农牧部门自上而下主动作为,提早动手,多方给力,种植业生产开局良好,畜牧业发展好于上年,为全年丰产赢得了首仗,也为新常态下全省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
春耕顺利进行
时下,正值马铃薯下种的时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峡镇康乐村上百亩马铃薯地已经松土开沟施肥,就等着种子下地。
农民阿有才说,如今种地非常方便,农机具也有人帮忙检修,开春前的几场农作物种植培训在这次春播中起到了大作用。
特色作物比重增加,农牧业稳中趋好。
一季度,我省各地把备耕春播生产作为头等大事,结合“两讲两促”活动,讲政策、搞调研,察农情,办实事,下派8个工作组加强了督导赴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服务。
春耕期间,我省农牧部门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90万亩,检修农机具3.8万台(套),培训农机手3800余人、新型职业农民11163人,帮助群众解决了诸多实际困难,为确保春播生产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
从15个县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与上年同期相比,种子、农用薄膜、农药的价格基本持平,化肥价格不同程度下降,对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生产效益起到积极作用。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查显示,一季度,我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1.1%,全省各地农资准备充裕。
“当前我省大部地区土壤墒情较好,降水偏多,气温偏高有利于播种。”省农牧厅负责人介绍。
人勤天作美,田野传欢歌。
贵德、民和两县的冬小麦普遍拔节,大通的春小麦普遍出苗,互助土族自治县的马铃薯及民和春玉米普遍播种……时下,我省春播工作进入后期,全省农作物已播种面积580多万亩,已播种面积占农作物计划播种面积的约72%,农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顺利。
结构调整推进
春雨贵如油,进入四月,连着两场小雨让土地倍加湿润。
“往年这里基本上种小麦、油菜,土豆老三样,今年打算调整种植结构,种上胡萝卜和蚕豆,通过村里的蔬菜合作社打开市场,秋收以后的销路就不用愁了。”湟源县申中乡前沟村村民李永福指着眼前占地5亩的田野感慨。
粮食略增,油料减少,蔬菜持平,饲草增加。
据对全省15个国家调查县1200户农民家庭农作物播种面积意向调查推算,今年,全省农作物意向种植面积831万亩,同比增长0.05%,呈略增趋势。
从种植结构上看,因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意愿同向发力,我省农业生产在“稳粮调结构、增菜保供给、扩草抓特色”上的成效已经显现。
从发展方式看,各地按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扶持发展饲草料基地,积极推广高效养殖技术和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五位一体”的新思路,大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夯筑产业基础。
放眼辽阔田野,我们看到,全省农区规模养殖快速发展,农牧交错带草牧业强劲兴起,工程与政策措施持续发挥叠加作用,畜牧业形成了“农牧互补、稳定增长”态势,已成为农牧民就业增收的主导产业。
去冬今春,我省牧区基本没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因此,成幼畜死亡减少,肉产量增加,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据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推算,一季度末,全省牛羊存栏2394.77万头(只),同比增长0.22%;猪存栏116.31万头,下降2.10%;家禽存栏231.69万只,增长2.66%。
多轮驱动新增长
菜篮子建设加快推进,畜产品产量继续增加,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牧区新型合作组织逐渐培育壮大,设施农业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今年以来,我省进一步打造特色农产业,培育农业经济新增长点,项目投资工作有序推进,已下达财政支农惠农等政策性资金10.2亿元。
多轮驱动,新一年开始我省农牧业发展提质增效结出新成果——
菜篮子建设起步早、措施实,温棚扣棚种植率达到90%以上,种植蔬菜品种20余种,总产量达15万吨,供应充足、品种丰富、价格稳中有降。
猪肉产量3.58万吨,牛奶4.86万吨,禽蛋0.54万吨,同比均有所增加。一季度羊肉平均价格49.06元/公斤,牛肉56.18元/公斤,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各金融机构对农牧业的贷款意向明显增强,已发放农牧业贷款11亿元。
各类工商资本投资农牧业的热情普遍高涨,借助现代农业示范区平台,着力开发金融新产品,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农牧业建设的时机日趋成熟。
藏区调研工作进入新一轮规划和项目设计阶段,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农业部专家评审,全国草牧业发展试点方案正在编制。
透过一年开局农牧业呈现出的新涨势,可以预期,新常态下,今年农牧业建设投资渠道增多,投资总量会有一定幅度增加,将为拉动农牧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孙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