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八项举措推进农牧业经济转型发展力促农牧民增收

05.12.2016  04:34

  青海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我省大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实施“调结构、转方式、提品质、重规模、促融合、强投入、补短板、增活力”八项举措,稳步推进农牧业经济转型发展,有力促进了农牧民增收。截至9月底,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957元,同比增加520元,增长9.5%。

  坚持“为养而种,合理改种”,全省先后在湟源、互助、门源3县实施粮改饲试点;在湟源、贵南等6县开展草牧业试点,种植结构呈现出饲草、玉米、蔬菜面积稳中有增,料油、马铃薯、豆类面积相应压减的趋势,实现了粮经饲统筹协调发展,种养结构趋于平衡。

  通过狠抓废弃物减量、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引进有机肥加工企业,率先在全国研发了牛羊粪便无害化处理设备,全省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达70.7万吨,综合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建设比例达到50%以上,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0%。

  目前,全省有效使用“三标一品”标志产品达506个,绿色食品年产量达75万吨;冷水网箱面积达到26.54万平方米,其中鲑鳟鱼产量达到1万吨,约占全国冷水鱼产量的四分之一;扶持333个专业合作社、400个家庭农牧场、20家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力促进了家庭农场发展,规范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运行,引导龙头企业转型升级。

  今年,全省新增耕地流转面积0.938万公顷,较上年增长9.15%;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11.19万公顷,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3.54%。农区适度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9%。牧区草场66.9%实现集约化经营。全省市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51家,预计全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可实现销售收入88亿余元,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2%。

  为有效破解农牧业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全省选择30个县开展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形成了“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口子放水”的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机制。截至9月底,我省共落实中央和省级农牧业投资64.28亿元,同比增加6.56亿元。同时,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授信池”业务,带动银行贷款4.4亿元;组建青海省农牧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发放涉农担保贷款7200万元。全省藏区牦牛藏系羊保险扩大到6个县,共有349.73万头只牦牛、204万只藏系羊已纳入保险范围。截至9月底,年内保险赔款11481万元,极大地减少了灾情损失。

  深化农牧业改革方面,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覆盖24个主要农业县,确权面积占全省农村承包耕地面积的95%。在湟中县383个村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改革试点,已有3个村注册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农户455户,入股土地99.93公顷。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共落实草补资金24.13亿元,比第一轮增加4.66亿元,惠及全省76.53万农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