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方面的生动实践成为农牧区人居环境改善的强大支撑
2016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以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为目标,紧紧把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的总要求,全面实施规划编制、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土地整治、兴业富民、管理创新六大工程,圆满完成了300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年度目标任务,落实建设项目1377个,累计完成投资32.41亿元,在经济下行中实现了稳中有增,有力助推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这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新常态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是领导责任全面强化。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年中又在大通县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对此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省、市(州)、县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把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乡镇、村,建立考评机制,实行年终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拨付以奖代补资金和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依据。各地把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强化了现场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乡(镇)党委政府和建设村“两委”班子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整合项目资金,制定建设方案,并组织群众积极参与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积极开展与建设村结对共建活动,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组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力共建”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机制更加健全。
二是规划引领作用增强。 注重把“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作为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村申报的必要条件,突出了规划的龙头作用。去年各地及早启动村庄规划和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提前谋划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为加快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改进村庄规划编制,村庄规划统筹考虑了山、水、田、林、路等生产生活要素,保留了村庄原有风貌。更加注重美化、绿化、亮化、道路硬化、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布局。更加符合当地实际、满足群众需求、体现农村特色,规划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湟源县日月乡兔尔干村新型庄廓院荣获第二批田园建筑二等优秀实例。
三是住房品质不断提升。 结合危旧房改造年度任务和农牧民家庭经济状况,通过分档实施的办法提高了4类重点对象的建房补助标准,缓解了贫困户自筹资金的压力。严格落实农牧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农房质量安全和抗震能力显著提高,在门源、杂多、囊谦三次地震中,已改造农牧民住房 “零倒塌”,人员“零伤亡”,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各地不断优化户型设计,农牧民住房已由满足基本居住条件向完善使用功能、提升品质转变,在农牧民危旧房改造中,积极推广被动式太阳能暖房、暖廊、太阳能热水器、外墙保温等节能技术,农牧民住上了节能环保的特色新民居。2017年1月,住建部陈政高部长在我省调研定点扶贫时,充分肯定了我省农村住房实施建筑节能改造的做法和经验,并表示要在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加以学习推广。
四是补齐短板成效明显。 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搞“大拆大建”、“围墙粉饰”和“穿衣带帽”等面子工程,把保障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放在首位,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安排村庄建设项目,因地制宜实施道路硬化、村庄亮化、园林绿化、电网升级改造、人饮安全、文化广场及标准化卫生室、广播电视、数字网络宽带等项目,补齐了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短板”,确保农牧民喝上干净水、用上安全电、走上平坦路。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城镇看齐,城市功能向农村延伸。
五是村庄环境明显改善。 从治脏、治乱、治差入手,在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中实施了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组织动员群众修建和改造棚圈、厕所,清除村庄房前屋后垃圾,治理街道两侧乱堆乱放,拆除违章建筑,疏浚沟渠、河道。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配备专职或义务保洁员等措施,建立健全了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全面启动实施农牧区垃圾专项治理,因地制宜选择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配套完善了农村垃圾收集和转运设施,基本做到了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转运、统一处理。试点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在12个国家、省级示范县50个村开展了农村污水治理试点工作,探索形成了农村污水治理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些经验。
六是主体作用充分发挥。 充分发挥群众在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将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农牧民群众在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中投工投劳,主动参与村庄规划、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和资金使用管理。广大农牧民群众通过亲身参与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亲眼目睹了村庄的新变化,亲身体验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带来的获得感,这些都更坚定了他们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信心。潜移默化中,一些乡村陋习悄然改变,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逐步养成,乡风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整体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