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 新农牧 新亮点在新起点上开创农牧业新佳绩
“粮食产量稳居百万吨;农牧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牧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生态建设与保护取得重大进展;农牧业改革深入推进。”过去五年,我省农牧业农村牧区经济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
但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短腿依然在农牧业,短板在农村牧区,难点在农牧民。我们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积极构建“三区一带”农牧业发展格局,即:东部特色种养高效示范区、环湖农牧交错循环发展先行区、青南生态有机畜牧业保护发展区和沿黄冷水养殖适度开发带,壮大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实现“四化同步”的关键之年。虽然“十二五”已奠定坚实基础,但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更加艰巨的任务。
当前,我省农牧业已经进入加快发展、产业提升、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进入到攻坚克难、高位爬坡的发展阶段。如何开好头、起好步,必须要以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工作主线,以集约化、有机化、品牌化为方向,转变农牧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向规模经营要效率、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向品牌经营要利润,强化科技、装备、人才、政策、法治支撑,坚持改革创新,服务脱贫攻坚,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培育新增长极,千方百计巩固发展农牧业的好形势,在新起点上主动作为,力求突破。
农牧业发展重在坚持集约化、有机化和品牌化方向
发展农牧业重在坚持集约化、有机化、品牌化方向,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走出一条农业与牧业循环、规模经营与品牌效益兼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
坚持集约化,就要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强化增产增收技术集成,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重点打造畜禽养殖、粮油种植、果蔬和枸杞沙棘等“四个百亿元”产业。适应市场需求调优、调精种养业、加工业结构,不断推进主导产业、优势产品集约发展。
坚持有机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有机品牌宣传,以河南、泽库、兴海、甘德、祁连、天峻等县为主,加大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力度,落实有机生产规范。加快建立青海高原特色有机农牧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追溯平台和商务平台有机整合,利用省内畜产品加工企业冷链销售体系,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有机产品网络销售工作。打造农牧业新业态,开发农牧业“生产、生活、生态、示范”多种功能。
坚持品牌化,实施品牌提升计划,着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推广适用新品种、新技术。扶持鼓励开展品牌建设和农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年内建设20个标准化生产基地,进一步培育高原、有机、绿色、富硒、富锗等健康品牌,提高特色农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力争打造一批在国内市场有一定竞争力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畜产品品牌。
转方式促升级,提高农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省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促增收、保生态等新挑战。要实现攻坚克难、高位爬坡的持续发展,农牧业必须贯彻发展新理念,着力在转变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五个转变”上下功夫。
用现代经营理念、体制机制发展现代生态农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创建一批省级示范区和国家级示范区。向改革要红利,向创新要动力。完成青海省农牧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和运营;调整完善“三项补贴”政策,落实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突出做精做优马铃薯、油菜、牛羊肉、饲草、冷水鱼等优势产业。通过发展农区规模养殖和牧区舍饲半舍饲养殖,稳步提高“菜篮子”保供能力。
重点加大农牧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提高带动力和农牧民的利益联接,鼓励建立一批“基地+合作社+龙头企业”连接农牧民利益的产业发展典型。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引入工商企业经营理念,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发展实体经济,以产业链有机协作,推动粮油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服一体,提升农牧民或整个产业链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双赢或多赢。
加强农牧业环境治理。加大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选择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试点,推广有机肥、低毒低残高效农药和绿色防控,推动农药、化肥等减量使用。开展农作物秸秆及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整县推进试点。扶持规模养殖场进行粪污污染物配套设施建设,促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建立严格的农田残膜回收制度体系,推进农作物秸秆过腹还田、腐熟还田和青贮氨化,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
坚持产管并举,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率先在合作社、龙头企业推行生产记录台账制度,逐步实现基地标准化。以“菜篮子”产品为重点,稳步推行农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逐步实现“三品一标”产品全部可追溯,打造一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畜产品品牌,向品牌经营要利润。在确保“舌尖上安全”的同时,创新社会化服务机制,不断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以“十个突出、十个作为”为农牧业生产保驾护航
目前,“三农”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多年未有的深刻变化,对农牧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此,一定要主动作为,破除过去思维定势,树立“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理念,大力倡导“当好农牧人,干好农牧事”,增强责任意识、主动意识、创新意识,以农牧人为自豪,服务农牧民、服务农牧业为己任,学习“草原之子”尕布龙以身作则、秉公办事、心系百姓、勤政为民,弘扬正气的高尚品质,打造农牧人发展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的精神高地,在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有新转变、新突破。
“十三五”农牧业发展方向已经明确,开局之年目标已经确定,我们一定要在突出提质增效,在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有新作为;突出市场供给,在保障“菜篮子”建设上有新作为;突出转型升级,在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上有新作为;突出创新服务,在构建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上有新作为;突出生态优先,在促进草原生态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上有新作为;突出防控风险,在提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有新作为;突出融合发展,在产业化经营上有新作为;突出持续发展,在防治农牧业面源污染上有新作为;突出挖潜增收,在提升服务农牧民能力上有新作为;突出改革创新,在驱动农牧业发展上有新作为。(张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