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防中风高危人群绝不能放松 三大错误常犯

23.12.2015  12:21

  冬的脚步带来阵阵寒意。随着北方寒流到来,广州的气温明显下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聪提醒说,12月至次年2月是中风(脑出血和脑梗塞)的高峰季节,对于即将进入严冬的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寒流来临时,必须特别注意防寒保暖,从控制基础病和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对付中风偷袭。

   什么是脑卒中

  也就是民间说的“中风,可分为两种类型: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脑部的某个血管发生堵塞坏死的情况。

  出血性脑卒中(脑溢血):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脑出血。

  FAST初步预测脑卒中

  (文/余燕红)

  (Face)

  

  请患者微笑,观察一侧面部是否没有表情、僵硬,或者眼睑、嘴角下垂。

  A

  上肢

  (Arm)

  请患者将双臂抬高平举,大约5秒以上,观察一侧手臂是否无力而下垂。

  S

  言语

  (Speech)

  请患者重复一个简单的句子,辨别发音是否清晰及语句是否准确。

  T

  时间

  (time)

  当出现上述三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时,需要立即就医。准确记录发作的时间,并告知接诊的医生和护士或急救人员。

  专题统筹/余燕红

  Part

  1

   高发:

   寒冷天气

   小心中风

  中风也叫脑卒中,可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和出血性脑卒中(脑溢血)。

  中风是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由于此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为何寒冷天气时

   会中风高发?

  在广州,12月至来年的2月份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气温骤降的时候,特别是气温下降超过10℃,那么急性脑中风的患者会大幅度上升。此时重症病人增多,表现在起病突然,病情急且重,脑出血量大,或是脑梗塞的面积大。

  这是因为心脑血管患者对气温变化特别敏感,而这些人本身年龄偏大,对气温的变化身体来不及调整,当血管发生强烈痉挛时,血流速度加快,血管破裂就变成脑出血,而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等患者,如果本身有血栓的话,那么血管痉挛时,血管管腔狭窄,血栓堵塞在大脑的血管,就会发生脑梗塞。

   中风患者增多

   与生活方式有关

  “现在医院神经内科每天门诊人次约350人,其中80%是中风的患者。既有脑出血的,也有脑梗塞的,夏天脑梗塞堵的多是中小血管,冬天堵的多是大血管。”高聪对羊城晚报记者如是说。

  她认为,脑中风的患者增多,与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直接关系。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病房里七八十岁的老人很常见。另一个原因就是精神压力大,工作紧张,年轻的中风病人也多起来,30-40岁的不时可见,这跟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熬夜、加班,久而久之,血管就受不了了,结果就容易出现脑中风。

  Part

  2

   预防:为高危人群支招

   控制高血压等中风高危因素

   避开中风发作“黑点”

  高聪认为,要从药物控制基础疾病和生活方式两方面进行,只有降低中风的高危因素才能有效预防。她指出,引发中风的因素有很多种,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液黏度高、心脏病等。中风有的因素是不可控的,比如人种、年龄、遗传、性别等,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和吸烟酗酒等因素是可控可防的。

  控制高血压等中风高危因素

  在中风病人中,八成有高血压病史。因此,控制血压是预防中风发生的最重要环节,可大大减少中风的风险。无论是预防脑梗塞还是脑溢血,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需要降低血压,控制血糖和胆固醇指标。具体来说要“控”住以下的中风高危因素——

  ●降血压

  高血压病既可增加导致脑动脉管壁薄弱,压力增高而“爆血管”,也可以长期引起脑动脉变化,形成血栓出现脑梗塞,控制不佳。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低盐饮食、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减轻体重、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降压药等措施平稳控制血压。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保持血压稳定。

  ●降血脂

  冬季预防中风,控制胆固醇指标也很重要。高血脂就是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和甘油三酯增高,坏胆固醇特指低密度脂蛋白。减少脑梗死必须降低坏胆固醇,因为引起人体血管严重危害的主要是坏胆固醇异常,如果LDL-C(低密度脂蛋白)过高,它们会沉积于动脉血管壁,形成粥样斑块。有斑块的血管狭窄或破裂就直接导致中风甚至猝死。甘油三酯与饮食的关系密切,注意饮食,少油腻,少饮酒,多锻炼,通常是可以减低的。一旦指标降不下来,必须服用药物进行降脂。

  ●降血糖

  “血黏度高、血流缓慢,就容易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硬化斑块,可称为血管内长了锈斑,锈斑多了就容易导致血管堵塞。如果‘锈斑’去掉,血管就不容易堵塞了”高聪这样形容。她说人的脑血管跟水管一样,如果管道里面塞的东西多了血流通道就会变窄,而血糖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会增加中老年人脑血管“塞车”的风险,“这和车流走得慢相同,容易引起摩擦、出交通事故道理一样”。

  避开中风发作“黑点”

  预防中风就要把可能引起中风的各种不好的生活方式或习惯改变,尽可能将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降到最低。

  高聪特别提醒,中风最容易在以下“黑点”时刻爆发,所以预防时对这些“夺命时间和事件”要特别警惕——

  ●发脾气吵架情绪激动时

  “有人吵架时就突然倒地不醒了!”临床上有不少脑出血或脑梗塞的病人是脾气容易暴躁的人,吵一架或情绪激动后中风发作突然倒地而被送来医院救治。因为心情激动时交感神经会兴奋,血压瞬间升高,所以平和心态对控制血压非常重要。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超市里买东西不开心,街上被人撞了生气吵架,如果血压一下猛蹿,就可能发生脑出血”。

  ●大便时用力过猛

  “不少老人家中风是发生在大便的时候,早晨起来先进洗手间大便,然后倒下不醒了好一阵才被家人发现。”高聪解释,大便时瞬间用力过大,会增加血管压力,导致血管痉挛引起脑出血。定时通便,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粗纤维食物,吃些大蕉协助通便,保持大便通畅很重要。

  ●节假日聚餐喝酒后

  年底、元旦、新年接连到来,聚餐的机会增加。本来寒冷的天气,脑血管的负荷就大,容易增加风险,这个时候,高脂高热量的食物吃得多不说,喝酒也多,此时一个诱因就会导致原来有基础病的脑中风重症病人大幅度增加,“年关时节送来的病人往往出血量大、死亡和昏迷、偏瘫的重度中风病人增多,不可不防。”高聪说。

  ●打麻将打牌

  天气变得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自然减少了。喜欢躲在家里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减少了全身的有氧运动时间,久坐不动容易脑梗塞,加上冬天喝水相对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更加容易“慢流”。预防的方法是坚持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但需要提醒的是冬天昼夜温差大,到户外锻炼要注意“太阳出来才出门,太阳下山要回家”不要受凉。但她不建议老人冬泳,理由是冬天冷水对人刺激大,容易诱发中风,建议一直游泳的人、身体很好的老人最好能找恒温泳池,同时比往常缩短一半的冬泳时间。

  ●泡温泉

  “冬天广东人最喜欢泡温泉休闲,现在每周一至四不少温泉度假村有车上门接送价钱又便宜,不少老人有闲有钱最喜欢参加,但稍不注意中风的风险很大。”高聪说,因为泡温泉时人整个身体泡在热水中,体表血管会扩张,导致脑血管缺血,诱发脑梗塞。所以,泡温泉时特别小心,水温不能太高,最好是人体正常温度加摄氏2度,这样相对安全一些,另外泡15分钟最好休息一下,泡的时间不宜过长。

  ●天气太冷太热

  高聪根据自己30多年的临床经验提醒,心脑血管患者最怕“寒冷”或“过热”,一旦寒流(或酷暑)来临,一定要注意保暖(或防中暑)。天冷时,去室外晨练和休闲不宜过早或过晚,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

  Part

  3

   误区:三点错误常常犯

  高聪表示,对于所有有中风危险因素的人(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动脉硬化、吸烟、酗酒、肥胖等基础病的患者),在冬天预防中风发作要注意基础病的防控,包括及时调整降压药、降脂药和控制好血糖、戒烟、控酒,但仍有不少人在如何预防中风方面存在许多误区,最常见的有以下三点——

  错误1:定期打通血管针就万事大吉

  不少老人以为定期打通血管针或吃某一类开窍的药物可预防中风的发生。“这样做是不对的,千万不能以为一个月吊吊通血管针或是吃一颗神药就能够有效防中风,将基础病控制好才是关键。”

  错误2:以为老年人才会发生中风

  “病房里45岁左右的中风病人占三分之一,非常常见。甚至10多20岁的中风病人也有。”高聪说。这些青年中风患者的发病与老人中风完全不同,主要是先天的血管异常,比如脑血管瘤,先天脑动静脉瘤畸形,如果你平时经常有发作性的头晕头痛,视线模糊,休息后并不能缓解的,一定要警惕,最好到医院做CT或MR检查以排除。

  错误3:运动强度不控制

  有的老人退休无事整天外出锻炼,持续时间过长。虽然锻炼身体对控制血压预防中风发生有好处,但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时间很重要,“那些年纪大还‘不服老’喜欢打篮球或羽毛球等剧烈运动的老人。”高聪建议,“最好选择打太极拳,因为既是全身运动又比较自然柔和,正好能满足老年人锻炼的需要,此外,快步走也是老人很好的运动方式。”

  受访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聪

  文/羊城晚报记者陈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