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湖:气象局温暖的坚守

23.09.2015  12:31

   冷湖行委,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海西州西部,境内戈壁滩上有阿尔金山积雪融化形成的湖泊叫“奎屯诺尔”(维吾尔语),译成汉语为异常冰冷的湖水,冷湖之名因此而来。

  从海西州德令哈市驱车460多公里,一路都是茫茫戈壁滩,很少能看见一丝绿色,也鲜有人烟,道路平坦笔直,大约5个小时车程,一座石油小城——冷湖就突兀地出现在眼前了。午后的小镇显得有些冷清和寂寥,看不到在其他城市通常会有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路边也有些绿色,阳光刺眼而干净。冷湖行委气象局位于小城西面,气象局后面、左边又是一望无垠的戈壁了。

  冷湖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以石油和盐湖资源为主的工矿区,最红火时有3、4万人,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目前的冷湖几乎成了一座空城,到处是废墟残垣,常住人口只有700多人。和很多戈壁气象局一样,冷湖行委气象局也看不到一丝绿色,除了观测场、值班室、职工宿舍,偌大的院子显得空旷、寂静。据气象局局长蔡军介绍,小镇上能看见的一些植物可是花了大价钱才种起来的,也耗费了很多心血。气象站资金有限,也就不奢望种树种草了。

  冷湖气象站建于1956年8月,1994年1月迁至现在所在地。长期以来,一代代冷湖气象人克服气候寒冷、风沙大、干燥等困难,为国家积累了宝贵的气象资料,为当地石油勘探、开采和盐湖工业发展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

  冯硕是气象局副局长,在冷湖一呆就是24年。他说,在这里最难受的就是大风天气多,从8月份起至第二年的5月份,不是大风天气就是沙尘暴,天昏地暗,心情压抑。遇到极端沙尘暴天气,需要两个人搀扶着才能完成观测。另外就是很干燥,嘴唇老是裂口子,疾病也比较多。在他电脑上,自动站湿度一栏显示只有6,可见当地的干燥度。

  但恶劣的气候等都不是主要的困难,唯一让大家难受的就是无法照顾小孩上学、难以尽孝伺候老人、医疗条件差、交通不便等问题。由于离省会非常远,加之当地交通不便,除了休假,职工们一年到头很少回家,思念年幼的孩子,牵挂老迈的父母亲,亲情成了气象职工生命中最难以承受之重。蔡军说,当地有“三少”,一是学生比老师少;一是病人比医生少;还有一个就是车少。由于教学条件差,很多人都不愿意将孩子送到当地小学,一个班学生只有四五个,所谓“学生比老师少”;还有就是当地医院医疗水平都不高,得病一般要到敦煌或者西宁治疗,医院人少,所谓“病人比医生少”。另外,就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当地没有长途大巴,气象职工坐车一般托人在敦煌买至西宁的车票,完了到170公里以外的当金山口去坐车,费时费力。

  虽然困难重重,但大家很少有怨言。气象局室内室外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切摆放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一些盆栽在大家的精心伺候下长势旺盛。据蔡军介绍,经过实施综合改善工程,投资近300万,完成了值班室和职工生活用房建设,实现了天然气入户、集中供暖入户,职工工作生活条件较以往得到明显改善。每年也有一两名通过“编外招聘”方式分过来的大气科学大专毕业生补充到气象局,观测人员紧张的困难得到缓解。

  在平时,气象局加强观测员在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处理分析、设备运行监控和维护保障等方面的学习,观测队伍整体业务素质不断提升,观测资料质量逐年提高。气象资料处理业务平台、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平台、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平台、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在气象局“落户”并投入使用,在业务服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冷湖是一个主要是工矿业为主的小镇。气象局因地制宜,主要关注大风、沙尘暴等天气对石油勘探、钾肥生产等的影响,及时主动开展气象服务。

  2011年6月15至16日,冷湖地区出现降水量达到25.9毫米的暴雨天气,一次过程降水量比年平均降水量16.1毫米多9.8毫米,突破历史极值。雨情就是命令,气象部门在第一时间向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及时向当地行委和工矿企业报送实时降水量,为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有措施防汛抗洪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据蔡军介绍,今年4月份,冷湖地区出现了一场罕见的连续多日沙尘暴天气。气象局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及时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气象信息员等多种方式向政府和相关企业进行服务,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和防御指南。根据预警信息,石油物探部门停止了野外作业,钾肥生产企业关掉设备、对生产基地进行加盖,有效避免了经济损失。事后,当地钾肥生产企业滨地钾肥公司负责人给雷军打电话说,多亏了气象部门的预警服务啊,给我们企业挽回了不少损失。后期一定要加强和气象部门合作,利用好气象信息。另外,气象局还组织人员对冷湖地区易燃易爆场所和大型工矿企业进行防雷减灾服务,避免了防雷安全事故发生。(作者:金泉才 赵有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