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促小康
今年开春,贵定县有上千干部,从他们踏上大山深处的各个村寨的那刻起,就开始迅速地融入角色,在村寨田野,为村民解忧,谋山村发展。烈日当头时,他们率先垂范,在田间挥洒汗水,请来专家带来最先进的耕作技术,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汛期雨季的夜晚,他们奔走在村里寨间,敲响熟睡村民的家门,提醒他们防涝保收;春秋开学时,他们攒着多方争取的扶贫救助资金,送到村寨的低保家庭,帮助大山里的孩子借着书本走向外面的世界。
3月18日,通过摆耳村“第一书记”杨海霞和该村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以村两委和村民自愿集资和县教育局资金扶持的形式,摆耳村终于通了网络。这几天,孩子们一放学,都聚集到这台连上互联网的电脑前,充满求知一双双眼睛,渴望透过小小的屏幕,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有着怎样的五彩缤纷……这些年轻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用自己最质朴、最真切的真情,一点一滴改变着贵定大山村寨里的面貌。
3月31日,在贵定县金南街道农庄村的示范地里,一场热闹非凡的田间耕作培训会奏响该村春耕序曲——驻村“第一书记”陈定华邀请到了黔南州农科所水稻专家徐先捍,到农庄村给村民进行“滇杂31”水稻种植的现场培训。现场发放的滇杂31水稻种子、专家亲手示范的种植技巧、通过种植图片的形象展示,让村民了解该品种的特性和种植要求。新型水稻品种的实验种植,为农庄村的农业转型拉开序幕。农庄村培训会的顺利召开,坚定了陈定华改变产业转型的决心:“今后,我们想的是继续邀请徐老师到我们农庄村来,提供免费的技术跟踪服务,如果种得好,我们进行奖励。各组组长与村两委还签订水稻种植的目标责任书,共同为村里的发展出力。”
2014年,该县组建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由省烟草专卖局副巡视员赵建忠任队长,县委副书记韦明刚、组织部部长万其恒、副县长何英军、省烟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尧(挂任县委常委、副县长)任副队长,下设8个驻村工作分队,由县四大班子领导任分队长,乡镇党委副书记任副分队长,在此基础上成立临时党总支1个,下设8个临时党支部,61个临时党小组。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例会,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出台《贵定县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各级职责任务、工作目标、工作纪律等,让驻村工作组和驻村干部清楚干什么、怎么干。明确的规划对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014年7月,省烟草专卖局工作队组织省烟草专卖局和省烟科院筹集干部职工捐款10万余元,用于慰问老红军、老村干部、特困群众和学子;昌明镇高坡村驻村干部为帮助一户受火灾致贫的群众,为其争取到临时救济款3000元、房屋修缮款30000元;云雾镇小普村邀请县人民医院专家到小普村为广大群众免费就医会诊。
寄托着村民谋发展奔小康愿望的驻村组的脚步从现场一线到地头田间,足迹踏遍贵定的村寨角落,从未停歇。截止2014年,该县61个驻村工作组的327名驻村干部,共走访群众4.2万人次,召开调研座谈会523次,帮助群众谋思路出点子1200余条,培训党员群众48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692余起,帮助群众办好事实事1000余件,协调项目176个,涉及资金累计8600余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同步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通讯员 刘新 朱琳
德行贵定、情系民生。2015年,贵定县在选派的349名干部共377人、72个工作组基础上,增加选派了128名优秀年轻干部、实职科级干部、科级后备干部到村(居)挂任“第一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助理,形成了干部驻村全覆盖的新局面。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和业务骨干投身到基层一线,发挥各自的技术专长,切实转变帮扶方式方法,和当地干部群众共谋发展大计,变“输血”为“造血”,增强了基层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入村入户访民忧解民急,有力推动全县农村建设发展,凝心聚力共奔小康。
凝心聚力促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