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发展的力量
“十二五”期间,在全省工业经济中再添一抹亮色的青海黄金产业,在三年市场环境极度恶劣的夹缝中求生存,在无人喝彩不被关注的寂寞中,悄悄成为省内资源整合最为成功的行业,这其中的艰辛,企业冷暖自知,行业的引导者们心如明镜。
按照常理,青海独特地理位置成就了它黄金资源大省的身份,占据着这样资源优势本可高枕无忧,可现实情况却是:青海已探明的黄金储量中,基本都属于难处理金矿中最难处理的含砷金矿,属极难处理矿石,而且采用常规氰化提金工艺处理,金的浸出率很低。
因此,青海虽然产黄金,但要么只能将浮选粗加工后的金精粉长途运出,要么投入巨额资金上除砷装置,并从外地拉来低含砷矿石,混合比例冶炼达标。无论是哪种方式,都限制了青海黄金产出的成本空间。
就宏观外部条件看,虽然全省远景资源量达千吨以上,但黄金深部资源及周边资源勘探程度低,探明的工业储量难以满足大规模开发需要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此外,我省黄金企业采选规模虽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但黄金产品及副产品加工产业链还没有形成。资源保障程度低、综合利用水平低等因素,都制约了我省黄金产业的快速成长。
困境往往最能考验企业的生存能力,在全国黄金行业一片低迷、洗牌、淘汰的经历中,青海的黄金行业却在转变观念、优化工艺、技术革新、实施精细化管理中悄然蜕变,在行业整合中抱团取暖度过市场“寒冬”。
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整合规模向市场进发的昆仑黄金在短短两年间,迅速成为中国第五大黄金品牌,为青海继续向黄金产业大省强省迈进,实现青海黄金产业链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远不止于此的是,高原无人机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早在2014年就开始启动,青海省高原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得以使青海地理测绘专业信息化在西北乃至全国走在前列;与国内地质勘查王牌院校——中南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初步达成建立“院士工作站”共识等等科研创新的前瞻实践,让青海黄金产业正在迎来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