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阳什姐,给世界留下了坚强

20.08.2016  11:34

  在女子20公里竞走决赛中,中国选手刘虹以1小时28分35秒的成绩夺得冠军,这也是中国队时隔16年之后再次拿下奥运会该项目冠军。中国另一位选手吕秀芝以1小时28分42秒夺得铜牌,藏族姑娘切阳什姐排名第五。

  青海新闻网讯 20日凌晨的西海镇,注定无法平静。因为切阳什姐,青海无眠。虽然切阳什姐最终没能登上领奖台,但她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坚持让世界见识了青海人的坚强。

  滚烫的奶茶倒上,油饼馓子摆上桌。8月20日1时,当记者赶到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镇切阳什姐的家中时,他们一家十几口人身穿节日盛装,齐聚一堂,欢声笑语不断,像过年一样热闹,准备一起为切阳什姐加油助威。

  在紧张的等待中,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比赛开始了,不断有人赶到切阳什姐家中,表达他们的祝福和喜悦的心情,切阳什姐参加奥运会,不仅是他们家的喜事,更是海北州各族群众的高兴事。

  电视画面中,不断出现切阳什姐的特写镜头,大家纷纷鼓掌。尤其是12公里后,切阳什姐因体能透支,渐渐从第一集团掉落,但凭着一股狠劲,她咬牙坚持,在14公里时重新追上第一集团,并开始领走。央视著名体育评论员杨健也被切阳什姐感动了,他不停地大喊:“切阳什姐,好样的!切阳什姐,好样的!”

  遗憾的是,最后两公里,体能严重透支的切阳什姐再次从第一集团掉落,并最终以第五名的成绩结束了此次奥运会之旅。

  比赛结束后,切阳什姐的叔叔海青说,虽然结果与预想的有些差距,但是,能在奥运会取得第五名,家人们还是感到非常高兴,感谢所有人对切阳什姐长期以来的支持。

  此时,记者发现很多人的微信圈都被切阳什姐刷屏了,虽然大家没能等到切阳什姐登上领奖台,但大家齐夸她是青海人的骄傲,在世界体育的最高舞台,展现了青海人的自信,毕竟能登上奥运会这个舞台,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切阳什姐让我们感受精神的力量

  1小时29分04秒!时间定格的那一刻,在电视机前观看切阳什姐比赛的省体育工作一大队全体教练员、运动员和工作人员都站了起来……泪水、掌声成了这一刻的全部。

  26岁的切阳什姐,两次征战奥运,对于一个从事耐力项目的运动员来说本身就是个奇迹。19日,青海省体育工作一大队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切阳什姐精神、为切阳什姐祈福加油的活动。切阳什姐的小师弟、小师妹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师姐的敬佩和祝福。运动员曹茉婕说:“对于一名运动员来说,参加奥运会是最高的理想和目标。切阳什姐能两次参加奥运会,这不仅仅代表着辉煌,更让我们看到了她的精神。有时觉得奥运会离我们很远,但现在觉得其实离我们很近,只要你的付出配得上奥运赛场,我们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说起切阳什姐征战里约,体工一大队队长郭全才告诉记者,切阳什姐在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上摘得女子20公里竞走铜牌,后递补获得银牌后,对她自信心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之后她又凭借稳定的成绩取得打破亚洲纪录等多项优异成绩。里约奥运会之前,切阳什姐参加全国选拔赛时成绩仅名列第四,能否进军里约一时成了最大的悬念,“但她就有那么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在接下来的比赛和训练中,她就是凭着这股劲儿不断提升自己的成绩,最终成功入选大名单。”

  “对自己高标准、高要求”是体工一大队训练科科长张鲁春对切阳什姐最直接的评价,他告诉记者,切阳什姐在平时的训练中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为了奥运会这20公里,她用每天远远超过20公里的训练量准备了两年。在张鲁春看来,从切阳什姐身上传递出的竞技体育精神已经远远超越了奥运奖牌本身的价值。

  启蒙教练:她从小不服输

  “她从小就是个不服输的孩子。”周晓云这样对记者说。

  现任海北藏族自治州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校长的周晓云,是切阳什姐的启蒙教练。切阳什姐在小学五年级开始跟随周晓云练习中长跑,因为是业余体校,切阳什姐和其他体校的同伴都是在课余时间练习。

  周晓云说,那时候因为条件所限,学校没有场地,所有的学生都只能在马路上练习。虽然条件艰苦,但切阳什姐从来都没有消极懈怠的时候,学校运动会上的中长跑比赛中,切阳什姐总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2006年9月,上初三的切阳什姐进入青海省体育运动学校。“刚到青海省体育运动学校,她曾有不小的困惑,我们也经常保持交流,好在她很快就调整过来了,开始展露她在竞走项目上的巨大潜力。”周晓云说。

  在周晓云的眼中,切阳什姐是一个性格开朗、诚实质朴的藏族姑娘。“从一开始练中长跑,她身上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争强好胜的个性很鲜明,对于运动员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希望切阳什姐能够发挥出自己平时训练的水平,只要尽力去做,我相信她不会留下遗憾。”周晓云说。

  榜样的力量:越来越多藏族孩子走上运动场

  如果不是因为练习了竞走,26岁的藏族姑娘切阳什姐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女孩儿。竞走让切阳什姐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变,成为第一个两次踏上奥运赛场上的藏族运动员。

  接受记者采访时,海北藏族自治州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校长周晓云说,自从切阳什姐在国际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后,极大地改变了当地群众的体育观念,他们更愿意将孩子送到当地的体校接受专业训练,体校也能招收到更多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以前我们在招生的时候非常被动,往往是费劲口舌也找不来一名学生,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练体育。”那时,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普遍认为,在体校练上几年后还是会回到草原。在竞技体育的赛场上争金夺银,似乎只是个遥远的梦。

  如今,切阳什姐的事迹在海北草原几乎无人不知,她是无数孩子心目中的榜样。周晓云说,现在不少家长主动带着孩子找到体校,希望能训练一下,看看孩子是否适合从事体育。

  切阳什姐从海北草原走向国际赛场,当地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体育人才培养、选拔的支持力度,2013年,海北州委州政府将新建成的西海体育场划归海北藏族自治州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管理,在师资力量等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在我省竞走队里,有70%以上都是藏族选手。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切阳什姐”走上国际赛场,为青海增光添彩,续写我省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新篇章。

  家人为切阳什姐祈福

  8月19日,记者从西宁出发,驱车赶往切阳什姐的出生地——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甘子河乡尕海村。

  1990年11月,切阳什姐出生在一个普通牧民家庭,因为家里条件并不好,6岁时就跟着父亲放牧。切阳什姐的父亲宫保拉旦说,切阳什姐从小就展现出了运动天赋。学校的运动会上,她总是能捧回奖状。9岁,她就学会骑马。2006年,切阳什姐进入省体育运动学校开始系统训练,一步一步,最终登上了奥林匹克的领奖台。

  宫保拉旦说,为了和女儿联系,他学会了用微信,不仅能看到女儿的照片,还能视频聊天。说着说着,也许是想念女儿,这位不善言辞的藏族汉子眼眶渐渐湿润了。“希望她有个好成绩,我为她感到骄傲。”

  切阳什姐的姐姐杨措加说,切阳什姐似乎天性好动,虽然她比切阳什姐大两岁,但是外出放牧的总是切阳什姐,自己一般呆在家里做一些洗衣、打扫卫生之类的家务。“姐妹两个常常通过微信联系。比赛前,切阳什姐向姐姐说自己有些紧张。姐姐鼓励她说,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你已经参加过那么多国际比赛了,一定没有问题。

  在切阳什姐的母亲索南杰眼中,女儿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她说,虽然一家人一年见不到几次面,但是每次比赛完回家时,切阳什姐都会给家人买好吃的、买新衣服。比赛、训练之余,只要有机会,切阳什姐就会给家里打电话,询问父母、爷爷奶奶的身体状况。

  12时许,众人走到煨桑台前,通过煨桑等简单的方式,为即将登上赛场的切阳什姐祈福。散发着香味的青烟带着众人的祈愿,乘风冉冉上升,一家人祈福切阳什姐在赛场上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