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冬行藏区】物质与精神双管齐下 刚察县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孔令磊 报道) 2014年,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该县也是第二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中我省唯一被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12月21日,记者走进刚察县采访了解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相关情况。“去年,刚察县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今年我们要把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要打造民族团结创建的品牌。”刚察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张春林说到。
据了解,多年来刚察县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县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总牵引、总统领,并通过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双管齐下,来加强创建民族团结事业。
“我们把建立务实有效的责任体系作为创建民族团结工作的常态化,具体就是按照‘分线工作法’,把整个创建活动作为总工程,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分管领导为常务指挥,以州委确定的11项重点工作为工作线,由11名县常委分线把关,定期调度,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工作平衡发展。”张春林说到,“此外,县、乡镇以及单位都成立创建办,并建立创建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作为海北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排头兵,刚察县除了建立完善的机制体系外,离不开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持。近年来,刚察县牢牢把握发展的总基调和连续性,坚持打造生态畜牧业、特色工业和生态旅游业“三大经济板块”升级版发展思路不动摇,实现了经济快速平稳发展。201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59亿元,较2010年翻0.91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7.1%。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此外,该县全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投资实施了藏城核心区民族民俗文化展示馆、拉色波商业街、藏寨片区等藏城重点工程,藏城核心区主体框架基本成型,藏城浓郁风貌彰显。并连续成功举办青海湖观鱼放生节、仓央嘉措情歌专场音乐晚会、民间祭海、赛马会等节庆活动,积极打造以“鱼文化”和“祭海文化”为主的“青海湖文化”品牌,还扎实开展“文化下乡”、“文化周”、全民健身等各类文化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让民族文化特色与旅游、体育等相融合,坚持把繁荣民族民俗文化作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在旅游推进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中,据张春林介绍,该县泉吉乡每年通过徒步游等活动拉近民族团结尤为突出,他说到:“在每年举办的徒步游活动中,全国各地的游客来与当地民众一起徒步,并住在当地牧民家中,和牧民生活在一起,相互学习,加强交流。在这过程中,内地游客从中感受到了藏族同胞的淳朴热情,并了解到了博大精深的藏文化,而当地的百姓也从内地游客那里听到了很多新鲜的事情,开拓了眼界,双方通过相互沟通也建立了深厚感情。”
除了推广品牌文化,刚察县还坚持保护发展民族语言和文化。譬如扩大县电视台自办节目的有效覆盖面,增加藏语节目播放时间,提高制作藏语专题片的能力和水平;以治理藏汉双语社会用字、公文文头等藏文译文使用不规范为重点,在全县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行业进行了整顿和规范,促进了藏汉双语使用的规范化、标准化;积极做好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刚察藏戏”和“西海拉什则祭”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4年刚察县还被文化部评为“祭海文化艺术之乡”。
通过改变游牧民生活方式,服务游牧民尽快融入城镇生活来推动民族团结是刚察县创建工作的一个新亮点。张春林介绍说:“伊克乌兰乡是刚察县藏族人口比例最大的一个乡镇,在以前由于游牧民群众刚搬入新居,对城镇生活不太适应,乡党委政府就通过评比奖励机制来引导牧民文明定居,改变生活方式,来慢慢融入城镇生活。在一段时间后,牧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沙柳河镇开展游牧民定居工程后,每年组织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还组织藏族老年人进行娱乐活动,比如早晚跳锅庄舞,来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张春林还说到。
多年来,刚察县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先行区”这一战略目标,积极推动产业升级,狠抓民生改善,着力推进民生、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共同发展,全力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团结奋斗、干事创业,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