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大咖云集西宁 294个创新项目令人目不暇接
青海新闻网讯 8月26日至28日,“中国银行杯”青海省第二届创业大赛成果展在青海国际会展中心C馆一楼北厅举行,294个创客们的创新项目、专利成果令人目不暇接。
为全面展示我省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的丰硕成果,树立一批创新创业典型,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厅等十多家单位共同举办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及创业成果展系列活动。
第二届创业大赛成果展包括电子商务类、科技创新类、文化创意类、节能环保类、综合服务类和特色效益农业等多个项目。参展的294个项目都是全省各市、州具有代表性或影响力较大的创业项目,通过展出,将重点突出我省各地近两年创业就业成果,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下一步工作展望等内容。
展会现场,参展团队以产品展销推介、项目展示、实物模型展示和现场讲解演示等多种形式向市民介绍各自的项目。青海博创科技公司的创新产品机器人列队出席展会,运动、打印样样能干;来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农用无人机和个性化服装定制展位前挤满了人。
展会期间,有机蔬菜瓜果、精致民族服饰、手工制品、机器人应用纷纷亮相,从日常家居用品到高新科技应有尽有。当下最热门的3D智能打印、沙画、麦秸画,还有一些虚拟现实场景体验更是让前来观展的市民大呼过瘾。(作者:吴梦婷)
★★相关链接
身边的发明达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发明家。8月24日,记者找到了两位民间发明达人,来看看他们都发明创造出了什么。
蒜苗切碎机省了不少人力
青海人开的拉面馆遍布全国各地,但拉面馆的工作很辛苦,就拿判断一碗牛肉拉面品相的蒜苗碎来说,切大了影响食客口感,切得不均匀又影响食物品相,要切得不大不小还要均匀,确实是件磨人的活。要是有一台机器代替人工切蒜苗碎就好了。
民间发明达人冶德贞的发明,帮牛肉面馆、拉面馆解决了葱蒜苗切碎的头疼问题,而且,他的发明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性新型专利。家住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冶德贞在邻居眼里是个爱钻研爱创造的小伙子,有一手铁艺加工的好手艺,平日里更是喜欢制作飞机航模,搞点小发明创造。
故事要从冶德贞的邻居马延林说起。马延林是六家拉面馆的老板,每天都要为了牛肉面汤头上漂浮的那层诱人的蒜苗碎头疼。
“开拉面馆,卖一百斤面就需要切40斤蒜苗,细长的蒜苗先要从中间划开,再切成大小均匀的碎末,人工切得时间长了手疼不说,切得也不均匀。”马延林说,“我就让冶德贞帮忙研发一台能切蒜苗碎的机器。青海有很多从事拉面行业的人,要真能研发出来,能给我们帮上大忙。”
有了朋友的重托,冶德贞上网查看相关设备后,又跑到兰州的厨房设备市场调查,他发现无论是进口或国产的大葱切碎机,工作原理和农村的粉草机一样,切下来的葱白和蒜苗都是一个一个的圆柱体,根本达不到拉面馆蒜苗碎浮汤头的要求。
有了跑市场的经验,冶德贞开始着手研发切碎机,设计图纸、选择材料、制作零件……在不断试验不断改进中,冶德贞用了一年的时间终于研发出了一种大葱和蒜苗切碎机。同时,冶德贞为自己发明的切碎机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目前,实用新型专利已经通过国家审批并拿到了国家专利证书。
今年3月,马延林的两个餐馆终于用上了冶德贞手工打造的“大葱、蒜苗切碎机”。马延林说:“我在两个生意最好的店里使用了冶德贞的切碎机,效果很好。每个店每天要卖180斤面,需要切70斤蒜苗,专门雇一个人切需要切五六个小时才能切完。用大葱、蒜苗切碎机,70斤蒜苗最多20分钟就切完,不仅大大减少了切菜时间,而且还腾出一个人工可以干别的活。”
到目前,冶德贞手工打造的两台机器运行良好,成本也不算高。“手工打造机器需要的时间太长,要一个月才能做出来,我也忙不过来。我想将专利转让,机械化生产的话不仅能缩短制作时间,成本也能大幅度降低。”冶德贞说。
新型氧气面罩让病人更愉快地吸氧
今年6月,市民李祥收到了国家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他发明的一种新型氧气面罩通过了国家审核,获得国家专利。
李祥是青海省人民医院的一名麻醉医生,在平日的工作中他接触最多的是麻醉的手术病人和危重病抢救的病人,由于麻醉或危重病人自主呼吸能力较差,需要靠氧气面罩提供氧气,在戴氧气面罩时必须要托起病人的下颌,将病人气管打开,氧气才能进去。但有的年轻女护士手上劲小,给病人戴氧气面罩时将病人的下颌托不起来,可能会引起病人缺氧。
看到这些,李祥希望能有一种戴上就能打开病人气管的氧气面罩,能有效地给病人供氧。说干就干,平日里经常加班的李祥,利用很少的业余时间开始设计图纸、选择材料,根据人的面部特征一次次试验。此时,手术室里的同事成了李祥的发明顾问,他们结合工作中的经验给李祥出了不少点子和改进意见。从最早的较为笨拙的套头式氧气面罩,到半扣式的氧气面罩,再到最终的口罩式氧气面罩,李祥花了一年的时间。
如今,李祥发明的新型氧气面罩能有效地给麻醉或抢救中的危重病人供氧。他说:“高原气压低,有效供氧对病人来说意义很大,能缓解很多病痛。下一步,我希望能联系到厂家,把新型氧气面罩生产出来,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作者:魏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