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带来家门口的哪些变化
青海新闻网讯 在路上,我们一直在路上。
在前进,在创城的路上,我们不断前行。
如今,以“创城”为引擎,西宁在中国城市舞台上展示着别样的风采!
2015年,西宁再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后,全市上下再次踏上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的新征程!
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充分展示了西宁市创城的信心和决心——
183亿元过路费政府埋单,28条单行道实行道路微循环,51个路口信号灯改造,181处电子监控点位公布,南绕城高速公路通车,公共临时停车场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收费。
新增道路绿地面积40.7公顷,建成区绿地率40.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完成造林30余万亩,栽植各类苗木539.35万株。
改造景区公厕35座、新建12座;全市127个村庄实施全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整治试点。
2015年10月,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再次达到100%的佳绩!
放眼今日之西宁——
道路宽敞干净,绿地越来越多,满眼望去都是绿色……
天空越来越蓝,空气越来越好……
大街小巷干净整洁、老旧小区焕发新颜……
今天,本报就带你一起去看看“创城”发生在我们家门口的那些变化!
西宁的交通畅
【西宁印象】
28条单行道实行道路微循环,39座天桥焕然一新,51个路口信号灯改造,181处电子监控点位公布,南绕城高速公路通车,公共临时停车场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收费。
停车位多了收费合理了,主城区道路不那么挤了,绿灯灯时长了事故少了……市民用最切身的感受,说出了西宁交通正在走向畅通的步伐之坚定、速度之快、成效之显著。
【城市变迁】
●183亿元过路费政府埋单
西宁周边地区的15处高速公路收费站进行了撤销调整,收费制式调整后,初步预测,至2036年,优惠路段建设、运营、养护及贷款本息所需要的资金共达183亿元(不含两次大修费用)。如此之大的费用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这笔费用将由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西宁市政府三方共同承担,分摊比例各占1/3,2015年起,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西宁市政府每年各出资不低于5亿元,直至全部资金到位为止。
●28条单行道实行道路微循环
为预防交通高峰期道路拥堵,盘活容易堵塞区域道路的微循环,在市区支路巷道共设置了包括学院巷、青年巷、文化街等在内的28条单行道,并对违反单向通行规定而逆向行驶的车辆进行采集抓拍,震慑和减少此类违法行为,缓解局部区域堵塞,打通微循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
●南绕城高速实现通车
该高速将西宁曹家堡机场空港经济区、东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综合区(南川工业园区)、城南地区、海湖新区、西城新区、甘河工业园区等几个片区连接起来,有力沟通原本交通不便和联系不畅的东西两川内的各新兴经济区,实现各区之间的交通物流和客货交通便捷转换,对西宁市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百姓感悟】
高先生竖起大拇指说:“只要到交通易拥堵的时段,由长江路向昆仑路左转时就能发现绿灯的通行时间变长了,一般在一个灯时内,就可以快速转弯,心情都舒畅了。”
“监控抓拍布设点也遍布大街小巷,让总是不自觉超速的司机提高了自觉性,增强了警觉性。这样就会减少一些事故发生了。”市民徐昌海说。
西宁的天空蓝
【西宁印象】
西宁蓝吗?西北第一!
1月26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2015年12月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西宁空气质量排名位居西北第一。
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2015年西宁以77.5%的空气质量优良率列西北五省第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也位居西北五省第一。西宁蓝不仅成为西宁市民的骄傲,更让群众收获到了绿色福利。
去年,西宁市收获优良天数283天,与2014年同期相比,西宁市环境空气中PM10浓度水平有所下降,降幅11.7%,PM10超标天数由2014年的56天减少到51天,减少了5天,超标率降低了1.41%;与2014年同期相比,西宁市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水平下降明显,降幅22.2%,PM2.5超标天数由2014年的80天减少到46天,减少了34天,超标率降低了9.38%。
【城市变迁】
为了让市民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2015年西宁市进一步细化大气治理工作措施,重点从颗粒物控制入手,加强扬尘污染整治、机动车污染治理、工业污染治理、燃煤锅炉煤改气、煤烟尘治理、网格化环境监管等。在煤烟尘治理方面,持续实施“煤改气”工程,去年累计完成煤改气治理任务309.24蒸吨。
●利用“黄标车、渣土车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对违规进入限行区黄标车、渣土车进行抓拍,并利用尾气遥感检测设备,加大对违规驶入禁行区、无环保合格标志车辆、高污染车辆查处力度,进一步遏制“冒黑烟”车辆和外埠机动车排气不达标车辆进入市区主要道路。
●强力推进黄标车淘汰工作,截至目前,已淘汰、报废黄标车11137辆。
●组织实施了13家重点企业17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进一步减轻了全市工业企业废气污染。狠治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截至目前,案件处罚86件,处罚金额达2700余万元。
●对甘河工业园区9家污染严重的企业(生产线)进行了停、改、关工作。
【百姓感悟】
“外地的朋友来到西宁,总会赞叹我们西宁的天空,说好久没有见过如此清澈透蓝的天空了,每到这时,我都会由衷自豪。”市民李月娟说道。
西宁的森林绿
【西宁印象】
山边、河边、田边、路边,盎然的绿色绸带尽情舞动;大南山的蓊郁葱茏,托起了满城的绿色;北山永久美丽园的满目苍翠,让城市生态绿廊和“天然氧吧”愈加生动;日渐增多的芳草绿树,衬托出高原古城的勃勃生机……
醉人的绿意,在“两山三水”中,浸润、绽放;流连城乡、移步美景,灵动的绿韵,在举手投足间,流淌、升腾;天清气爽、山青水碧,生态的西宁,在城绿人美里,隽永、耐品……
2015年11月24日,“2015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上国家林业局对青海西宁等2015年“国家森林城市”命名授牌。西宁市由此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省会城市,也是西北地区唯一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双荣誉的省会城市。
【城市变迁】
每一座城市都有追求的梦想,对西宁而言,将森林引入城市、共建美丽西宁,让城市坐落在山水花园中,是它孜孜不变的追求。
西宁注重细节的打造,从城区公园到郊县村庄,从街边小路到城市通道,西宁的绿色风景无处不在;西宁更注重格局的构建,通过开展精品工程,打造点、线、面相连的城市森林网络,大生态格局逐步显现。
自2003年提出创建园林城市、2005年摘下省级园林城市的桂冠、2008年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 2010年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再到2011年确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及去年荣获国家森林城市,西宁人执着地植绿、播绿,创造了一个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5%增长至3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0%增长至40.5%,人均公共绿地由7.4平方米增长至12平方米。
全市森林覆盖面积由286.8万亩增加到367.1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由108.6万立方米增加到327万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由0.30亿元提高到2.47亿元。
现如今,西宁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3520公顷,绿地面积3398.45公顷,城区公园绿地面积500.49公顷,新增道路绿地面积40.7公顷,建成区绿地率40.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完成造林30余万亩,栽植各类苗木539.35万株。
【百姓感悟】
“20多年前,我从新疆来到西宁,那时候西宁真的是‘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啊’!”谈起20多年前的西宁,市民张秀芳直摇头。
从“缺林少绿”,到西北地区首个获得国家森林城市殊荣的省会城市,西宁的嬗变给市民带来了无限欣喜——
“如今,家门口的公园多了、绿地多了,房前屋后的树多了、花多了。平时吃了饭有空就带着孙子出来散步、健身已是我的生活习惯了。”已经定居西宁的张秀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