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城市进行时:西宁创城市民共享幸福家园

15.12.2015  18:08

   这些天,家住西宁市城中区龙泰社区汽车七厂家属院的居民特别高兴,因为小区里一到晚上就黑漆漆的路终于装上了太阳能路灯。社区党委从勘察到制订初步安装方案并最终安装,仅仅用了不到十天时间。小区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给社区工作人员点了一个大大的“赞”。创城过程中,从琐碎小事到关系居民生活的大事,西宁市各级政府、各部门真正做到了把创城和百姓的切身利益结合在一起。

  39座人行过街天桥更便民

  为方便市民出行,西宁市先后建设了一批人行过街天桥。但市区许多人行过街天桥的桥面出现破损、塑胶板块松动、桥栏杆掉漆、桥面坑洼积水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和市容市貌。为彻底解决人行过街天桥现存的问题,西宁对市区39座人行过街天桥进行清理、除锈、喷漆及更换桥面铺装材料等养护工作。

  不仅如此,西宁市还撤销15处收费站,对28条单行道实行道路微循环,改造了51个路口信号灯,公布181处电子监控点,南绕城高速公路通车,公共临时停车场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收费,市民出行环境得以改善。

  打响“保肺战”全力守护“西宁蓝”

  连日来,国内一些城市的雾霾天令当地老百姓叫苦不迭。于是,天空如洗,空气清新的“西宁蓝”刷爆朋友圈,让备受雾霾困扰的人羡慕不已。截至9月,西宁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再次达到100%的佳绩。

  西宁优良的空气质量除了未受雾霾、风沙等天气影响,也与西宁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持久开展有很大关系。按照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西宁市投入资金数十亿元,在巩固治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治本措施,通过燃煤锅炉煤改气、黄标车淘汰、扬尘污染整治、工业污染治理、网格化监管等方面综合施策,大力推进余热余压利用、清洁生产、废气废渣再利用等重点节能工程。西宁市区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蓝天工程”效应逐渐显现。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

  西宁作为西部高原城市,高寒干旱、自然条件差,适生植物少、生长缓慢,生态治理难度大。“西宁的山上不长草”是多年前外地人描述的西宁。然而西宁人对绿色有一种执著的渴望。这种渴望,化作西宁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动力。多年来,西宁市坚持不懈搞绿化,在荒山上种下幼苗。渐渐的,在这片土地上种出了大树,形成了林海。

  2015年,西宁市域森林覆盖率3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城在林中、楼在树中、人在绿中、林水相依、林路相嵌”的城市环境和生态格局,出门见绿、开窗闻花香听鸟鸣成为常态,绿色成为西宁市的主色调,西宁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成为这座地处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城市一张能拿得出手的靓丽名片。

  启动垃圾分类:保护幸福家园

  西宁真干净!如今,只要来过西宁的人,都会如此称赞。没错,从西宁市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到摘得国家卫生城市桂冠,西宁每天都在改变。从市容市貌到群众健康意识,从城区绿化到农贸市场,西宁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为推进西宁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率,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西宁市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如今,在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居民会自觉将生活垃圾分类,再按规定投放到家门口的投放点,由专业公司分门别类处置生活垃圾,有的还将变废为宝。“垃圾分类是件好事,我们都特别支持!”家住新宁花苑的葛文平说。

  高雅艺术进入寻常百姓家

  “走,到海湖大剧院听音乐会去!”如今在西宁,欣赏高大上的音乐会,看明星演唱会,现场看球赛已不是难事!

  西宁市向来注重文化惠民,改善市民精神生活。目前,全市共建成城市文化广场(城镇)33个,人均体育场地达1.091平方米,各街道拥有晨晚练体育活动点平均在5个以上。青海科技馆、青海省博物馆、西宁市群艺馆、湟源县小高陵纪念馆和区属文化馆均实现免费开放。“百姓大舞台”“群星演唱会”“图书周”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行政审批项目西北省会中最少

  正如西宁决策者所认定的,全国文明城市最重要的指标,是民生;最重要的标准,是民意。民意所向,民生所指,才是文明所在。

  近年来,西宁市不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后,转变管理理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做到了为企业松绑、给百姓减负。今年,西宁市启动新一轮行政审批项目调整,107项行政审批项目将减少至97项,西宁成为西北省会城市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城市。

  多年的创城历程,西宁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创建文明城市活动覆盖城乡、深入基层,已逐步成为群众移风易俗、改革社会的生动实践,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