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科技创新核心作用 推进青海绿色发展——访省科技厅厅长解源
青海新闻网讯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积极适应新常态,妥善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风险挑战,不断深化对青海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奋力打造‘三区’、全面建成小康”等一系列事关青海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丰富与发展了治青理政的新思路新举措,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坚持并拓展好提供了有力指导和坚强保障。12月14日,省科技厅厅长解源就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问: 作为统领全省科技工作的“行政长官”,您如何解读此次会议所释放的政策信号?
答: 这次会议是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我省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建议》是省委贯彻落实中央五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成果,是引领我省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深入学习领会《建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青海自然资源丰富而独特,但其地处青藏高原,是国家重要生态屏障之一,而且生态环境脆弱。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青海既要加快发展,又要维护生态,加之远离中国几个大的经济中心区,各种成本高昂。因此,其发展的门坎很高,对产品的价值要求也高,对产业的技术水平要求更高。我们要实现既能保持生态协调稳定,又能提高人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繁荣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更紧密地依靠科技进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和社会共同繁荣,各民族、各阶层、各行业之间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新发展模式。这是青海建设“三区”,实现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新理念,特别将创新放在首位,您怎样理解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答: 我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论断,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我们党对创新的认识、发展的认识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
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既推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又支撑和推动了绿色产业革命。世界上拥有资源禀赋差不多的国家,由于创新能力的不同,综合国力截然不同。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规模、人均自然资源少的国家,创新对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越来越起决定性作用,只有充分发挥“第一动力”的作用,才能创造新常态下的新优势。
具体到青海来讲,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加快推进青海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由单纯自然资源等低端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的新模式,实现绿色发展,是开创青海作为一个具有国家生态战略地位的欠发达地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的必然要求。
自“十二五”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和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为基本原则,以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为核心,以迅速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着力点,在为青海经济发展服务的进程中,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科技成果有序转化、科技资源配置合理高效、更加开放、富有活力、适应青海绿色发展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特别是在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在科技上有新的突破,使科技创新在青海新的发展阶段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
问: 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建议》将“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落实“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的重大举措进行了重点阐述和部署,省科技厅如何作为?
答: 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和新能源经济将成为未来青海的重要经济特质,成为青海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三区”建设的着力点,也是我们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着力点。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推动创新中的作用,着力解决创新环境欠优、创新支撑发展能力弱、人才瓶颈制约明显、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
根据《青海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体制架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创新要素配置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创新活力明显增强,主要创新指标较“十二五”末翻一番,具有青海特色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建成。循环经济产业、生态环保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具有一定规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