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银行规定少了人情味

25.04.2016  12:01

  不可否认,银行规定“必须本人办理”,非但没有恶意,反而是出于维护客户利益、保障个人资金安全的初衷。问题是,规定是“死”的,服务却是“活”的;规定不可以更改,但银行的服务方式却可以转变。

  去年10月1号,家住四川眉山市青神县骆女士把银行卡弄丢了,这张卡是以母亲的名义开户的。补办时,银行告知骆女士,需要开户本人来办才行。这把骆女士急坏了:母亲因为三次脑溢血,全身瘫痪,没有语言能力,跟父亲住在山西,怎么可能回来?(据4月18日《华西都市报》)

  补办银行卡,必须本人亲自办理,据说,这是银行的一项硬性规定。问题是,银行卡的主人是一名全身瘫痪的老人,已经丧失了行为和语言能力,且生活在外地,让老人亲自办理,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无奈之下,老人的女儿欲代为办理。尽管在丢失前,这张银行卡一直是女儿在使用,尽管女儿准备的补卡证明资料齐全,但仍然遭到了银行的拒绝。从表面上看,银行是在严格执行规定,但实质上少了点人情味。

  不可否认,银行规定“必须本人办理”,非但没有恶意,反而是出于维护客户利益、保障个人资金安全的初衷。问题是,规定是“死”的,服务却是“活”的;规定不可以更改,但银行的服务方式却可以转变。面对患有严重疾病的老年客户,只要手续齐全,银行完全可以让其监护人代替办理相关业务。再者,对于一些患病卧床不起或行动不便的客户,银行也可以上门服务。然而,此前有媒体报道,一名75岁高龄的重病老人躺在担架上,被家人从急救车抬进了银行——其工资卡需要更改密码,必须本人亲自办理。

  银行都热衷于称客户是“上帝”,但有谁见过躺在担架上进银行的“上帝”?可见,在某些银行面前,“上帝”也失去了被尊重的权利。或者说,银行称客户为“上帝”,是有条件的:来银行存款的客户才是“上帝”,到银行取钱的客户则成了“奴仆”。试想,如果这位重病老人不是为取钱才更改密码,而是有一笔数目可观的资金欲存入这家银行,想必银行工作人员会“心急火燎”地上门“服务”。可见,与其说银行太冷漠太没人性,不如说银行在经营理念上出现了问题:逐利时“腿长”,服务时“腿短”。

  相对银行的垄断地位而言,客户处在弱势一方,不能与银行平等对话,这是一些银行出现此类问题的根源。我们需要的不是银行言不由衷地称客户“上帝”,而是发自内心地对客户的敬畏和尊重,并竭力维护客户的利益。这就要求银行应当彻底转换经营观念,根除一些霸王条款,治愈逐利“腿长”、服务“腿短”的顽疾,与顾客平等互利。